《紅樓夢》中喜歡林黛玉的讀者多些還是喜歡薛寶釵的多些,為什麼?

微雨簡記


《紅樓夢》中喜歡林黛玉的讀者多些還是喜歡薛寶釵的多些,為什麼?

我喜歡林黛玉多一些,儘管林黛玉非常小心眼,動不動還愛哭使小性子。心思細密,敏感異常,多愁善感,多思多慮,清高超逸,心胸高潔, 她任性,率真自然,執著地追求著愛情和藝術,憧憬著那詩與美地天地。但是非常喜歡林黛玉的詩句,她的詩在《紅樓夢》裡是無人能及的,充滿靈性。特別是林黛玉的《葬花詞》如泣如訴:

《葬花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葬花於此時此地,而黛玉也是死於此時,被葬於此地。桃瓣是春盡而落,黛玉的生命也是春盡而逝!黛玉用詩來預言了自己的命運,雖然悲慘,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還有林黛玉的《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全詩用韻雋永、多變,與抒發感情相輔相成,相互輝映,真是珠聯璧合,使人回味無窮。

林黛玉的《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

風透簾櫳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閒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杆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海棠詩社建立後只做了幾次詩,大觀園中變故迭起,詩社一散就是一年。現在,大家看了黛玉這首詩,提起興來,重建詩社,改稱桃花社。

《 葬花吟》既是寶黛悲劇的總的象徵,廣義地看又不妨當作“是大觀園諸豔之歸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風雨夕》隱示寶黛訣別後,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則專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預作象徵性的寫照。作者描寫寶玉讀這首詩的感受說:“寶玉看了,並不稱讚,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並且借對話點出這是“哀音”。不過,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這種象徵或暗示寫到隱約可感覺到的程度,並不把全詩句句都寫成預言,否則,不但違反現實生活的真實,在藝術上也就不可取了。

薛寶釵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結婚後相夫教子,賢惠的妻子。是一個會處事,有修養的大家閨秀。很多男人喜歡這類型的賢妻良母型。

就詩詞來說,林黛玉屬於清泉,清澈,自然,透明,甘甜,可遇不可求。

薛寶釵則屬於市面上的井水,清涼,樸素,圓潤,溫和。可以說是封建社會調教出來中規中矩的大小姐。

我們來看下薛寶釵的詞;《臨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薛寶釵性格:她比許多人更聰明知道無法改變這個社會,所以她選擇了去適應那個時代。其身上既匯聚了封建時代女性的閃亮之處,又透露著濃重的封建主義思想,樸素淡雅,為人豁達,脾氣特別好。男人理想中的好妻子的典範。

我認為喜歡薛寶釵的更多一些,但是我喜歡林黛玉,從她的詩詞裡感受那種天生的空靈。這與她成長環境分不開的。成長中的各方面因素最終促成了她的詩詞才學。“首先,以蘇州文化為核心的江南才女文化為林黛玉閱讀生活的形成提供了外部環境。其次林黛玉的父母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他們在林黛玉極小的時候就有意培養她的文學藝術修養。



《紅樓夢》自清代乾隆年間刊傳,讀者眾多,當時有"為人不讀紅樓夢,縱讀詩書也妄然"之說。

特別在擁釵擁黛上,意見相左,連講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文人,有時也甚至飽以老拳。

那麼擁釵擁黛的哪個更多些呢?擁黛者更多。從紅樓同人文的數量就可以看出。

從清開始,就有不少人在寫紅樓續書,至現在尚存的優秀出版的優秀版本尚有十餘種。我看的未必全面,但魯迅先生說,或上天入地,或得道成仙,或重生回魂,但無一例外,都是替林黛玉打抱不平,一定要讓林黛玉為正妻,薛寶釵為副,且靠林黛玉振興賈府。

在網絡時代,人們的思想更解放了,紅樓同人文得有大幾千本。

無一例外,仍然是為林黛玉張目。有讓林黛玉嫁水溶的,有嫁皇上的,有嫁將軍的,還有與賈寶玉自食其力的,百花齊放,為林妹妹開闢了多條康莊大道。

而且有一個階段,讀者甚多。

沒有一本是為薛寶釵爭取出路的,只是把她寫的比《紅樓夢》中更不堪而已。

每本書最少有上千個讀者,沒有看到抗議,只看到點贊。

從此可見民心所向,喜歡林黛玉的讀者更多一些。


旁觀者嵐


謝邀請。在《紅樓夢》讀者中,喜歡林黛玉的多,還是喜歡薛寶釵的多?可以十分肯定的回答,喜歡林黛玉的多,而喜歡薛寶釵的少。《紅樓夢》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化經典,從誕生起就受到中國社會各極層的廣泛關注與研究。它全息式地描寫社會生活,以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索,全景式描述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繁盛到衰落的過程,讓無數人扼腕長嘆,讓無數人看透人生與社會。而關於林黛玉與寶玉前世緣,林黛玉是前世是一株絳朱仙草,既將要缺水枯死,而賈寶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出於憐惜之心,施水澆灌這株要枯死的仙草。仙草降凡世報答寶玉前世雨露之恩,淚流盡而亡。多麼悽惋的愛情傳說,多麼玄妙的隱喻,再加上黛玉的可憐身世,黛玉的冰清玉潔,才華出從,結詩社,學剪栽,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榮國府裡的異類,曹雪芹用萬般的美好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最後孤苦中死去,讓多少人看到人間的慘劇,又有多少人不為之動容,多少人為之感慨與惋惜。相較於更世故,更圓滑的薛寶釵人們對她的喜歡就與林黛玉不可同日而語了。

但進入新時期以來,人們重功利與世俗方面,給了薛寶釵更多的肯定,說薛寶釵更適合人群,適合社會,這就與本題的關係不大了,應當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