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栽的葡萄,怎样管理才能留成T型架?

用户3436344187764


  一、架式设计

  葡萄行距2.5米,支柱距离6米,支柱高2.5米,支柱埋深0.5米。园区四边的支柱稍向外倾斜,并拉地锚。所有一葡萄行两端的支柱用木杆或铁管相互连接固定,所有横排支柱顶端也用铁丝连接。在每个葡萄行内的每个支柱的中部1.1米处架一长80~140厘米长的横梁,横梁的两端和中间各架设一道铁丝,距支柱顶部20厘米处拉一道铁丝以及在支柱顶部两侧横拉铁丝上80~120厘米处再架设两道铁丝。整个葡萄冽的架材铺设完毕。

  二、整形修剪

  定植,在距第1支柱50厘米处定植第1棵树,以后按株距1米定植。春季萌芽后,第1株葡萄植株萌发的新梢长到第1道铁丝处后摘心,顶端萌发的两枝条顺铁丝引绑,冬剪时主干两边的枝条各留3~4芽剪截,成第一层单杆双劈形,第2年春季冬芽萌发的结果枝横向引绑到支柱两侧的铁丝上。

  第2株葡萄树萌发的新梢延伸至上部铁丝高度后摘心,其他管理同第1株树的管理方法。但在冬季修剪是两臂的剪裁长度应视主干的粗度和枝条老化程度而定。若主千强壮,直径超过1.5厘米,且枝条老化程度好,可留3~4芽,低于此标准则每边留1芽剪截。以后每隔两株向上引1株树,使上边的一层株距达到3米,其余皆为下层。这种模式上下两层皆为"T”字形架式,故笔者称其为双层“T”形架





漂流的阿冬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葡萄T型架目前的变种较多,譬如H型、王字型、十字飞鸟架等,都属于T型架的变种。

无论是哪一种架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根据其外观特征我们可以认为是平面型。

以T型架为例,这种架型葡萄主干与支柱高度相等,立柱地表以上高度在1.8-2米,在立柱顶部东西向拉一道1.5-2米的横杆,横杆上面每隔30厘米左右共拉4-6根铁丝,葡萄的藤蔓匍匐生长在这铁丝的平面上面,藤蔓与主干看起来如同T字型一样。

T架变种H架

其他H型、王字型等,搭建方式大同小异,区别在于H型、王字型采用全园顶部全部用支撑互相连接,栽种密度较小,株行距常采用4*6甚至更大。

修剪:

苗木发芽后保留1根新梢作主干,长到100cm或120cm时摘心,保留顶端2根副梢,往第一道铁丝上南北向引缚,作为主蔓。其下副梢均保留1叶摘心。第一次摘心后的2根副梢长到30c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只保留摘心口的顶生副梢向前延伸,其余侧生副梢均留1叶重摘心。

秋季落叶前两条主蔓成熟长度各达70~80cm,第二年冬季实行隔株间伐后,通过修剪再使主蔓向前延伸,最后达到1.5m左右的长度,并在每条主蔓上培养10个左右的结果枝组。

第二年及以后修剪:

(1) 夏剪两臂主蔓每隔10 ~ 15厘米留一个结果枝,其余两臂枝条留4 ~5片叶摘心,单株留果量要有6穗以上,一般1个枝条 1串果,两臂过于紧密的枝条要去掉。除了两臂以上的芽体,其他部位全部去掉。其他夏剪管理同龙干形。

(2) 冬剪无主蔓延长枝修剪,修剪同龙干形。


农业见闻与记录


选择合适的葡萄栽培架式是决定葡萄能否早产、稳产、优质以及减轻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栽培架式有:篱架、棚架和"T”型架(“十”字形架或双“十”字形架),这些架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篱架栽培虽具有进入丰产期早的特点,但却在品质和防病方面存在缺陷。棚架栽培虽可提高品质,但它在喷药时却难以喷到棚架卜面的叶子,上部叶片容易被霜霉病侵染,同时,地上缺少光照带。“T"形单杆双臂架的栽培模式则克服了以上缺点,生产的葡萄品质特优,且着色度好,然而,"T”形架由于下部没有枝条,虽通风很好,但地面却容易出现干旱。为了扬长避短,笔者在生产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双层“T”形栽培模式。

  一、架式设计

  葡萄行距2.5米,支柱距离6米,支柱高2.5米,支柱埋深0.5米。园区四边的支柱稍向外倾斜,并拉地锚。所有一葡萄行两端的支柱用木杆或铁管相互连接固定,所有横排支柱顶端也用铁丝连接。在每个葡萄行内的每个支柱的中部1.1米处架一长80~140厘米长的横梁,横梁的两端和中间各架设一道铁丝,距支柱顶部20厘米处拉一道铁丝以及在支柱顶部两侧横拉铁丝上80~120厘米处再架设两道铁丝。整个葡萄冽的架材铺设完毕。

  二、整形修剪

  定植,在距第1支柱50厘米处定植第1棵树,以后按株距1米定植。春季萌芽后,第1株葡萄植株萌发的新梢长到第1道铁丝处后摘心,顶端萌发的两枝条顺铁丝引绑,冬剪时主干两边的枝条各留3~4芽剪截,成第一层单杆双劈形,第2年春季冬芽萌发的结果枝横向引绑到支柱两侧的铁丝上。

  第2株葡萄树萌发的新梢延伸至上部铁丝高度后摘心,其他管理同第1株树的管理方法。但在冬季修剪是两臂的剪裁长度应视主干的粗度和枝条老化程度而定。若主千强壮,直径超过1.5厘米,且枝条老化程度好,可留3~4芽,低于此标准则每边留1芽剪截。以后每隔两株向上引1株树,使上边的一层株距达到3米,其余皆为下层。这种模式上下两层皆为"T”字形架式,故笔者称其为双层“T”形架。

  三、双层“T”形架的优缺点

  1、双层“T”形架的优点

  ①树势稳健

  双层“T”形架栽培模式在开花坐果前已个部水平引绑在支柱两侧的铁丝上,从而抑制了顶端优势,对提高易落花落果品种的坐果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上层的主干高,因而树势较下层稍弱,形成上层的结果枝较下层的结果枝短,下面的结梁平面较宽于仁层,故下层的光照得到增强。

  ②丰产性好

  “T”形架由于它的双臂顺铁丝方向延伸,因而伸展长度受到限制,结果空间同时受到限制,结果量亦受到限制。双层“T”形架则多了一层,产量将会大大增加。同时克服了“T”形架栽培中栽培密度大,树的根冠比例失调,树势难以控制;栽培密度小,则前期产量低,后期单株树负载过重的缺陷。

  ③便于管理此种模式枝条引绑不用考虑互相是否影响光照,只需逐枝引绑,不但省时,而且可雇人操作,技术要求低。修剪时只要防止结果外延,采取极短剪的方法,故修剪比较容易,且利于机械操作。喷药时容易做到细致周密。

  ④通风透光性好

  双层“T”形架保持了“T”形架的模式,因而具有很好的通风透光性。上下两层的结果枝水平引绑后,光照互不影响,而且树形整齐美观,每年结果枝摘心后,形成上下两层绿色平面,光线垂直照射在叶面,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的效果也相应增加。有人质疑上层会影响下层的光照,而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看,完全不会影响下层的光照。另外根据专家研究记载,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为3000~5000英尺烛光(即相当于晴天中午自然个光照强度10000英尺烛光的1/3~1/2)。照射到卜层葡萄叶片上的光照并不能全部被利用,树冠内的第2层的叶片仍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故不影响光合作用

  ⑤具有保持土壤水分的特点

  单层“T”形架由于地面到架顶之间空间广,光照强度大,风速大,因而造成地表水分蒸发过快,容易于旱,目_形成地表水分不均匀,而双层“T”形架由于中间多了一层葡萄,降低风速和光照强度,这样就保持了土壤水分不致蒸发过快,从而稳定了土壤水分,同时降低了地表的温度,为葡萄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5米的行距使中间有近50厘米的光照带,更不会出现通风不良的现象。

  ⑥防风效果好双层“T”形架由于四周都有地锚拉住,且支柱各结点都扎结牢固,故增强了抗风能力。同时,各结果枝都引绑在铁丝L,风吹不折,枝条不动,且果穗都能垂挂在中间铁丝和两侧铁丝之间,叶片不会和果穗因刮风产生摩擦,影响果面的果粉。生产出的果面光洁,果粉厚,鲜艳,较无果粉的葡萄保鲜时间长。

  2、双层“T”形架存在的问题

  双层“T”形栽培虽具有如此众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行间距增大由于枝条水平引绑,对行间的空问占用较大,行距不能小,否则很容易形成密闭,尤其对于长势旺盛的品种,行距更应适当加大,一定要在行间留足光照带,即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田间管理和行走。

  ②施肥难度增大

  由于下层枝条的遮挡,给施基肥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基肥的使用只能等到冬剪后才能施肥,这一问题有待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