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前为什么不采取足够的措施保护戚夫人?

肿瘤


侃古聊今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先说结论,刘邦不是没保护戚夫人,只是戚夫人太能作死了,到最后逼得吕后不得不杀她,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笔者给大家仔细说说!

年老色衰的吕后VS花容月貌的戚夫人

吕后和戚夫人的故事可谓传唱已久,大家对被吕后砍成人彘的戚夫人都报以极大的同情心,而此事也成为吕后暴虐的证据,背上了千古骂名,但当时事情的真相绝不是我们简单看到的那样。其实,在刘邦未去世前,吕后的处境是十分险劣的,下面我们就还原当时环境,看看为何吕后与戚夫人成为生死之敌!

半生操劳但已无法挽回薄情丈夫心的吕雉

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当刘邦还只是一个区区亭长的时候,吕雉就嫁给了大她15岁的刘邦,而且刘邦当时已经有了一个非婚子刘肥。婚后刘邦经常外出交际也不顾家,生活的重担都承在了吕雉的肩上。从史书记载来看,吕雉在此时做的事都十分到位,相夫教子,采桑耕织,绝对可以说是贤妻良母!

后来,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发迹被项羽封为汉王,但吕后和刘邦的其他家属仍然在沛县居住。等到睢水之战刘邦大败后,吕雉和刘邦的一众家属都被项羽俘虏了,吕雉一直在楚营待了两年,才被释放回刘邦身边。

回到汉营后,吕雉发现她一直无怨无悔、在楚营受尽白眼侮辱后的付出,已挽回不了花心丈夫的心。因为,此时刘邦身边已经出现了一个可以威胁她地位的女人——戚夫人!年老色衰的吕后,至此已经对丈夫不报以任何希望,转而将精力转向政治!


花容月貌恃宠而骄的戚夫人

说完吕后,我们再看看戚夫人,戚夫人本名戚懿,出身于贵族家庭。她是在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才跟的刘邦。从史书记载来看,戚夫人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围棋也下的很好。除了这些外,戚夫人很会服侍刘邦,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不要脸面的!在古代“白日宣淫”是十分让人不耻的,尤其是在有身份的贵族当中,白日宣淫可以说是于礼不合被人唾弃之事,而戚夫人呢为了讨好刘邦就经常“白日宣淫”!根据《史记》记载:“有一次,重臣周昌在白天找刘邦汇报事情,等进去之后看见刘邦和戚姬正搂搂抱抱的黏糊在一起,周昌见此情景,转身便走,刘邦一看就赶快追了上去,骑在周昌脖子上问道:“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啊?”“周昌挺着脖子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其实,如果戚夫人一直以美色服侍刘邦的话,也不会落的成为“人彘”的可怜下场。戚夫人恃宠而骄,生了不该有的心思,才是她可悲命运的最终诱因!

太子之争,吕后与戚夫人的生死之战

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在定陶登基称帝,册封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作为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嫡长子,汉惠帝刘盈很早就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皇位继承人。但是,随着刘盈的逐渐长大和吕后的失宠,刘盈的太子之位越发的不稳固。而此时,得宠的戚夫人也在生下皇子刘如意后,开始产生了非分之想,就此引发了吕后和戚夫人就争夺太子之位而展开的生死大战!

《汉书·卷二·惠帝纪第二》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二年,立为太子。

刘邦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感情化和喜新厌旧的。随着刘盈的长大,刘邦就发现这个儿子哪哪都不像他,刘邦曾经就对大臣说过,刘盈性格懦弱“不类己”!等到戚夫人逐渐受宠生下刘如意之后,刘邦将对戚夫人的爱也开始向刘如意转移。刘如意十分聪明伶俐、有传说是文昌帝君投胎至戚夫人,因此很是受宠。戚夫人见此情况后,就经常在刘邦耳边吹枕头风,说如意这么好的孩子,您应该立他当太子啊!

刘邦在戚夫人的多次劝说下,也真就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在公元前197年,刘邦在朝堂上正式提出废刘盈太子之位一事,此举一出,满朝哗然,众大臣纷纷劝说刘邦不可行废太子之举,其中上文提到的周昌就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人。

刘邦问周昌不能废太子的理由,由于周昌有轻微口吃的毛病,再加上当时心情十分气愤,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周昌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刘邦听完之后,就借坡下驴高兴地笑了,废太子一事暂时搁置不提。当时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虽然,刘邦的提议在朝堂上没有通过,但是其废刘盈立刘如意的心思,却没有就此熄灭。等到公元前195年,刘邦艰难的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但是在平叛斗争中,刘邦也身受致命的箭伤,并发了重病。在弥留之际,刘邦废太子的心思更加的重了,说到‘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面对此种危机情况,吕后彻底放弃了对刘邦的幻想。为了保住刘盈之位,吕后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费尽苦心的请出了“商山四皓”,此四人一出马,果然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史记·留侯世家》:谏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经此一事,刘邦其实已经预料到他死后,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难逃被吕后清算的命运。因此,刘邦就做了如下应对政策:

首先,刘邦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我废不了了,从此以后吕后就是你戚姬的主人了,你可别像我活着的时候那么跳了,好好伺候吕后可保一命。紧接着,任命在朝堂威信甚高的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以保全其命。并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做完上述操作后,刘邦含着满心的担忧病死在床榻之上!

吕后的报复与自寻死路的戚夫人

等到刘邦病逝后,太子刘盈顺利登基,是为汉惠帝,而吕后也母凭子贵,临朝摄政执掌大权!吕后掌权后,一想戚夫人对自己和儿子造成的伤害,让她娘俩每日在惊慌恐怖中生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废,不由得恨从中来!

吕后首先下令将戚夫人和其他得宠的妃子进行圈禁,出于对戚夫人的尤深恨意,吕后特意叮嘱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

本来,这时候吕后还没有说要杀她和刘如意的心思,如果戚夫人能够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话,还不至于被削成人彘。可惜,戚夫人一生受宠,当受到此种委屈后,就开始忍不住发起了牢骚,作了人生最后一次大死!

戚夫人在受苦之后,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了一首《戚夫人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各位读者看到此处,是不是也得为这位戚夫人的不智而哀叹。本来,现在吕后就处罚你戚夫人一个人,也没说要处死你,只是罚你做苦役。可你戚夫人呢,非得把儿子刘如意牵扯进来,还想让人把你受罚之事,告诉赵王,难不成你想让赵王造反救你么?

吕后听到此歌之后大怒,开始召赵王刘如意回朝,虽然有周昌和惠帝刘盈的多次回护,但是刘如意也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等刘如意死后,吕后派人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以哑药将她毒哑,然后抛入茅厕之中,成为“人彘”!

结语:从吕后与戚夫人之事中,可以得出一结论,以色娱人,永远不是正途!

戚夫人一生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靠刘邦带来的,褪去刘邦的光环后,戚夫人就什么也不是了,简单说就是“花瓶”!而吕后呢,在年老色衰失宠后,转而投身政治,帮助刘邦除去了韩信、彭越等多位刘邦的对手,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两个人的处事态度,也决定了两人不同的命运。笔者最后也希望能通过此历史故事,对现代某些“女生”引以为戒,女人当自强,靠自己永远比借助别人更好!



关注我,学更多历史知识!


侃古聊今说历史


汉高祖刘邦在临终前,是采取过措施保护戚夫人母子的。

早在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十岁的时候,刘邦就开始担心自己死后,吕后不会放过这对母子。于是,刘邦陆续采取过三个措施去保护戚夫人母子。

首先,听从赵尧的建议,任命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周昌为人忠直,在刘邦想要废掉太子的时候曾据理力争,保住了太子,因此,对吕后和太子都算有恩。刘邦是想借他的面子保全戚夫人母子。

其次,刘邦曾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太子刘盈:“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刘邦虽然觉得刘盈不像自己,但他知道刘盈为人心善,希望他能够成为阻挡吕后行凶的第二道屏障。

最后,刘邦病得厉害的时候,心里依然牵挂着戚夫人母子的安危,听到有人说樊哙受吕后指使,会在自己死后,带兵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他很生气,马上命令让陈平和周勃去杀掉樊哙。

由此可见,汉高祖刘邦曾不知采取过一个措施保护戚夫人母子,但可惜,在他死后,吕后迅速掌握了国家的权利,而且,没卖给任何人面子,包括惠帝刘盈。而刘邦生前的这些措施都没有奏效!

其实作为帝王,最难处理的就是家事。在刘邦发达之前,吕后真称得上贤妻良母;而戚夫人在得宠的时候,确实也多次哭哭啼啼逼刘邦废太子立如意。而后面的结局是因为太子未被废掉,假如太子刘盈被废。那吕后不见得就比戚夫人下场好。


西门吹灰2020


实际上,在刘邦决定放弃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时,他就已经料到戚夫人必死无疑!

要保护戚夫人只有两种方法,或让刘如意即位,或杀了吕后。但是为了保住汉朝江山,这两种方法都不行,牺牲戚夫人,是刘邦做出的最无奈妥协。

要说吕后和戚夫人的矛盾真的是由来已久。

我们现在无法考证戚夫人到刘邦身边的具体时间,史书上只记载是刘邦为汉王时,得到了定陶女子戚夫人。

定陶在山东,刘邦的封国汉国是在褒中(今四川一带),当时关山险阻,栈道都被刘邦烧毁了,所以他必然不是屈居褒中之时得到的戚夫人,而是在重新出兵与项羽争夺天下之后才将美人收入帐中。

这个时间点就很有意思了。

因为在楚汉战争中,吕后可是吃了大苦头的。刘邦乘着项羽平定齐地叛乱之时夺取了他的大本营彭城,结果项羽杀回来,刘邦的父母和吕后都被项羽所擒。

刘邦本人带着他跟吕后的一双儿女刘盈、鲁元公主仓皇出逃,途中刘邦嫌马车速度慢,为了活命几次把儿女推下车,多亏驾车的夏侯婴救回。此后,项羽以刘邦父母和吕后的性命威胁刘邦,他也不为所动。

这些冰冷的事情,对吕后的打击恐怕相当大。我在项羽军中做人质,我的儿女被你当累赘一样扔掉,你倒好,转身就收了个戚夫人,重回温柔乡中,你把我当成什么了?

恐怕就是在这番经历后,吕后真的心灰意冷了。她把原本的贤良淑德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要尽一切力量保住自己及儿子刘盈的利益。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戚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如意。

刘邦之前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肥是刘邦在老家时和曹寡妇私通所生,不招待见,问题不大,次子就是吕后的儿子刘盈。现在刘如意降生,他母亲又是刘邦的新宠戚夫人,对刘盈的地位势必构成极大的威胁。

戚夫人不是个省油的灯,虽然当时刘盈已经正位东宫,但她仗着刘邦的宠幸,多次撺掇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本就不喜欢刘盈,觉得他生性懦弱,不像自己,加上吕后年老色衰,心中的天平自然向刘如意倾斜。虽然周昌、叔孙通等大臣都极力劝谏,刘邦还是时刻想着扶刘如意上位。

感到危机的吕后无奈求助于张良,张良给她建议,请来刘邦一直想请却请不到的前朝隐士商山四皓出山。刘邦看到此四人都支持刘盈,从此放弃了改立刘如意的念头。

其实,刘邦心里清楚,“商山四皓”站队刘盈,证明的不是刘盈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已经成为主流。

当那四个苍髯皓首的老者站在刘盈身后时,刘邦看到了“人心”。这是隐士的人心,是百姓的人心,更是朝中势力的人心。之前周昌、叔孙通、张良等人的劝谏历历在目,现在吕后又施展了自己的高超手段。这让刘邦彻底明白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动不得!

既然刘盈必须是太子,是将来的皇帝,那吕后就必然会成为皇太后。后宫再没有戚夫人的一席之地。还能想办法保住戚夫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刘邦对于戚夫人只能放弃。

开头说过,吕后和戚夫人早就势成水火。吕后的心狠手辣又是出名的。除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之外,刘邦唯一能保住戚夫人的方法就是杀掉吕后。

可是他做不到!不是因为什么夫妻情深,而是因为杀了吕后,就没人能保护刘盈,也就无法保证自己建立的汉朝江山永固。

有一点非常明确,刘邦是根本不信任大臣们的。他和吕后联手除掉了以韩信、彭越为代表的异姓诸侯王。

而到了晚年,刘邦对大多数的朝臣都持有怀疑态度。这才有了白马之盟,刘邦与群臣盟誓,非刘氏称王、非有功封侯者,天下共诛之。这就是要群臣互相监督,再加上“举头三尺有神明”,让他们产生心中的畏惧,不敢造次。这其实就是极端不信任大臣们。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刘邦更是疑神疑鬼,连当年鸿门宴上拼命救自己的樊哙都怀疑,当听到谣言说樊哙造反,二话不说就派陈平去杀他。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指望大臣们去捍卫汉朝江山呢?

大臣们不可信,儿子又懦弱,最后能依靠谁?只有刘盈的亲生母亲吕后啊!

所以,即使刘邦早就不爱这个糟糠之妻,还是不得不做出妥协,将最高权力赋予吕后,只有母亲才会全心全意对儿子,只有吕后掌权,才能保住刘盈的皇位、汉朝的江山。

而一旦吕后彻底掌权,刘邦就算做再多的事情去保护戚夫人,还能起什么作用呢?

留下遗诏,吕后可以不遵守。派人保护,又有谁敢反抗吕后的权威?最重要的是,戚夫人是后宫女子,而吕后是后宫之主,任何外臣都没办法插手后宫的事情,你又能找谁去保护戚夫人呢?

刘邦唯一能做的,就是派遣正直的大臣周昌到赵国,在赵王刘如意身边相国,充当贴身的“保镖”。

可即使如此,最后刘如意还是被吕后设计入朝中毒死了。更何况身处后宫的戚夫人,直接处在吕后眼皮子底下,真的无人能够保护她了。

刘邦在放弃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之时,与戚夫人相拥而泣。戚夫人起舞,刘邦作歌,宛若生离死别。那一刻,刘邦已经知道,戚夫人总有一天会被吕后害死了。

果不其然,刘邦一死,戚夫人就被囚禁永巷,最终被砍掉手脚、挖掉双眼、熏聋双耳、灌入哑药,成为“人彘”,在厕所中悲哀惨死,也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