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应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该怎么教育孩子?

宁婕


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应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该怎么教育孩子?

我家宝宝现在刚刚21个月,刚刚开始学着耍赖,不顺着他的心了,就往地上一坐,说着“倒了”,再不管我,就接着说“脑袋”,此时他身体任何部分都触碰不得,哈哈!

而此时宝爸一般会坐到他的旁边,学着他的样子,他也就哈哈一笑就起来了。所以在宝宝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要想着也发脾气,换个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

1、在角落里设置一个出气筒,比如拳击沙包

如果孩子的做法实在让自己太生气,在爆发之前,默念一下亲生的,实在不行,到角落里对着拳击沙包乱打一通,不仅可以发泄情绪还能锻炼身体,待脾气下午之后,再去跟孩子好好谈一谈。

2、了解事情原委,学会倾听

我们要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不要急于责怪孩子,如果他正在气头上,我们可以陪着他,等到他脾气撒完了,抱一抱他,告诉他不管怎么样,妈妈都是爱你的,待他心情平静之后,问一问他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帮助他解决这件事,并告诉他以后有任何事可以慢慢讲,发脾气并不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3、读绘本、读书

可以给宝宝找一下相关的绘本,关于如何调解宝宝的情绪,宝爸或者宝妈陪着孩子一起读,宝爸、宝妈也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已更科学的方式应对宝宝的成长问题。

其实孩子发脾气,无非是在控诉自己的不满,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而不是一味的怼回去,只有正确的解决孩子的问题,以后孩子再有问题的时候,才能心平气和的跟你讲出来。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见解了,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哦!


零723


情绪是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脑对外界事物与个体需求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反应,是以个体需求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一旦他人无法满足孩子对于食物、睡眠、游戏等生理需求,或是家庭、人身等安全需求,或是同伴友情、师生情、亲情等爱的需求,抑或是自尊、自信、成就等尊重需求时,孩子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想要宣泄出来,这就会导致孩子发脾气。孩子发脾气主要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或妥协,以达成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人人都有情绪,孩子亦如此,只是缺少自我调节的能力:当愤怒、恐惧、悲伤、厌恶等消极情绪出现时,一些孩子经常以哭闹、打人等各种极端的方式、不可取的行为进行宣泄。此时,要避免走入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用暴力直接终止宣泄行为的消极方式。当父母失去缓解孩子情绪的耐心时,常常选择暴力行为,直接结束孩子令人烦躁的情绪宣泄。这是一种消极的回应方式,会影响孩子与父母日后的亲子关系。这样做有可能产生两种极端,一个是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直接发起反抗,也为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埋下伏笔;另一个是孩子逐渐失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自主性有所下降。

二是冷淡处理的中立方式。面对孩子极端的情绪宣泄方式,很多父母选择不管不问,让孩子自己慢慢恢复。这种中立的回应方式,对孩子起不到真正的安抚作用,相反会使得亲子之间产生不安全型的依恋——对于与父母的亲密接触,孩子既渴望又会刻意回避或忽视。

三是讲大道理的激进方式。还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希望通过讲大道理来安抚、控制孩子的情绪,遏制他们歇斯底里的宣泄。这是一种将父母的思想意识强行塞给孩子的激进方式,不合时宜地讲道理反而会延长孩子的消极情绪。做了万般努力,可孩子还是有情绪,让家长很是受挫和无奈。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此时父母应学会暂时接纳孩子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缓冲期,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再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应当如何解决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教给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帮助孩子理性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发脾气,那么,请您一定要注意一下:日常生活中您与孩子的关系中都有什么?您的家庭关系有哪些是能够滋养到孩子的?

因为孩子绝对不会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他只是用发脾气来表达某种需求,或许是希望被你或其他重要家人看见,关注,认可……;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平时生活中多做那些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能够让孩子开心、自信成长的事,能够滋养到孩子身心的事,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自然会少一些。明白了这一点,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您可以在自己内心里喊“暂停”,听一听自己的情绪在表达什么你自己的需求?是希望被孩子理解吗?还是其他的什么?(不要排斥任何情绪,无论是你的还是孩子的,情绪不过是来报信的使者,读懂信的内容,它自然就离开了[微笑])读懂信的内容,利用你自己的优势和你自身的和身边的有利资源满足“需求”,你会发现积极的情绪越来越多,负面的情绪自然减少。

以上这个过程的完成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教育”,他会逐渐学会的,不需要刻意去解释和讲解。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似乎语言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