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看看我硬笔有几年功力?

半台笔记本


恕我冒昧直言,年龄是有,但如果说功力几年,不会太长,就是学习书法有些年头,也不值得去祝贺。

因为没有书法作品的感觉,虽然部分点画有书法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的交待,但不够精彩和到位。

由于对其中的一个字不知如何识读,百度了一下,发现这句话处于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俗尘帖》,写的是“粒粒皆是禅味”几个字,赵孟頫的作品全文如下:

孟頫和南再拜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汩汩俗尘中,每蒙尊者不弃,时时赐问。顾惟何者,乃辱过爱如此,当亦是前世有缘故也。近一病两月,几至不起,得鲍君调理,方似小差,然眠食未复常,气力惙惙,春忧之深。至于死生之说。师所谓委顺者,固已知之矣。感师提诲,情何敢忘。蒙寄惠酒豉,粒粒皆是禅味,敬领莫知所报。阿孙回,草草道谢。春深犹寒,山中当益甚,唯珍重珍重,不宣。孟頫和南再拜。廿四日。 至侍者,前蒙惠药,甚济所乏,冀为道谢。

原字在此。

我们和原帖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显然临摹字形不准,结构比例和点画线条与原贴有非常大的差距。这种情况是题主所附作品几个字的通病,点画线条和字形结构不准,虽然是硬笔临摹毛笔书法,但也不至于有如此反差。甚至有一种抄写的感觉,自己只是根据自己肤浅的理解或粗略印象去写的,从临摹练习书法的角度看,方法上就存在问题。所以这几个字在识别上就要难度。

“粒”字还能粗略猜测,“皆”字就完全不见其字形神韵,所以破頗废猜度。“是”字写法也值得商榷。关键在于“皆”字的草法问题最大。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临摹功夫不够,更进一步说首先是读帖不够。学习书法无论学习字形和技法都要通过读帖来实现胸有成竹,然后才可以去临摹练习,否则就是抄写,这是书法学习的大忌,也就失去了学习书法的实际意义,徒废时日。

虽然不能说题主一点功夫没有,如“禅味”已经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还说的过去,关键在于字形不够精到。

实际上,题主的做法以及出发点还是非常好的,但就是忽略了一个问题,临摹一定要坚持精准的基本原则,以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为基本标准去临摹学习。

随后我们欣赏硬笔临摹毛笔书法高手的几件作品。


翰墨书道


你好!我是杨志勇!

你的硬笔还不错,最起码有三五年的功力。但是不要拿签字笔写,书味出不来,要拿笔锋有起伏的,V字形那种,线条可粗可细,变化多端。盘旋牵绕,气足神完。

或者可用竹笔来写,我们可以自制。用费毛笔的竹竿,拿刀子削成硬笔形,笔尖部要留长。为了蓄墨你可用棉花塞到笔根。蘸上墨能写好长时间,效果不错。更何况笔尖自己可以调控,可削的尖一点,或是平一点。能写出各种风格的字,很新颖也很独特,不妨尝试一下,对你肯定有帮助!


杨志勇68


这字,可以看出作者扎实的书法功底,和较高的不同寻常的审美水平。字里有赵有米,笔笔有出处,非常难得的好字,但字数较少难以展示通篇的驾驭能力。功力几何其实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有人能肯定自己,证明自己的学习方向是正确的,值得的!

但这种字体需要一定的年纪,更一定的书法阅历的人欣赏。也就是说水平是有的,但不是值得推广的大众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