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情感乌龙:金岳霖为林徽因终生不娶?真相和想象差别太大!


在民国的男子中,若论深情,大概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金岳霖。一方面,他对林徽因的一段痴恋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另一方面,金岳霖终生未婚,不免让人联想,他是为爱而林徽因而终生坚守。

但是,现实中,金岳霖并非一生只爱过林徽因,更不是因为她而不婚。很多人之所以一厢情愿地以为老金一生只爱林徽因,多半是感动于他对林徽因长达半生的默默守护。

人们想起金岳霖,总能想起这样的场景:他为了林徽因的婚姻幸福主动在感情上退出;生活中,他常常为梁林夫妇调节生活矛盾,代替他们陪伴孩子;战乱时期,他主动为病重的林徽因端茶送药;林徽因病逝那天,他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他为她写下动人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

这些细节之处,尽现一个痴情男人对感情的执着,这份专一也成了金岳霖为爱死心塌地,一生只爱一人的绝佳证据。但是事实上,金岳霖的感情生活并非除了林徽因就是一片空白,无论是在林徽因之前,还是林徽因之后,他的感情生活都并非空白。

1924年,29岁的金岳霖在法国游学。求学期间,他认识了美国女子丽琳·泰勒。丽琳在生活中追求自由潇洒,为人特立独行,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礼教反叛者,金岳霖引以为知己,并且曾和她有过一段交往。

这一点,金岳霖交际圈中的友人都可以作证。金岳霖的朋友杨步伟曾在《杂记赵家》中记叙了金岳霖如为了供应女友游玩的开销,向自己借钱的趣事。

1925年,金岳霖应徐志摩之邀,回国创办杂志,丽琳也同他一起来到中国。丽琳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很感兴趣,但是她和金岳霖二人都推崇罗素提出的“试婚制”。因此,两人在当时有夫妻之实,却没有夫妻之名。

徐志摩在在给陆小曼的书信中也多次提到金岳霖和他这位美籍女友。丽琳在山东大学任教期间的学生何炳棣曾经在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中提到两人“同居生女而不婚”的事实。金岳霖是否真的和丽琳育有一女未曾核实。

但是吴宓也在日记中提起自己和金岳霖及其女友之间的交往。1930年4月19日这一天,他写道:

“下午大风,四五乘人力车入城,至史家胡同54号甲金岳霖宅,赴泰勒女士招茶会,为介绍其女友宾达女士。”可见,金岳霖和丽琳曾经同居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段感情最终没有开花结果,丽琳最终还是因为和金岳霖分手回到了美国,分手的原因和时间不明。根据吴宓的日记,两人在1930年上半年还在一起。但是,1931年,金岳霖已经开始疯狂追求林徽因了。由此可见,金岳霖极有可能在介入了梁林婚姻的同时,背叛了自己的女友,导致女友不满,二人最终分手。或者说,他有可能是因为爱上林徽因而提出与丽琳分手。

如此看来,金岳霖对林徽因最初的追求便不再那么浪漫,反而多了几分薄情的意味。当然,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某种程度上依然纯洁。对于一个曾经深爱,但是拒绝了他的女人,金岳霖保持了自己的风度,将自己的感情转化成一种祝福和守护,不去再次打扰。

因此,金岳霖在青年时期的两段感情均未开花结果,他一个人走过了大半辈子的单身汉生活。事实上,晚年的金岳霖还遇见过生命中的第三次爱情,甚至步入婚姻的殿堂。

50年代末期,民盟中央组织在京中央委员学习,缘分的安排让金岳霖在这里遇见了浦熙修。浦熙修是知名记者,也是彭德怀的妻妹,在学习期间,金岳霖和浦熙修被分在同组。浦熙修为人热情大方,文笔斐然,在相处的过程中,金岳霖很快对她产生了好感,两人也相谈甚欢。金岳霖还殷勤邀请她来自己家里吃饭。相处了一段时间,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节骨眼。

不巧的是,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挨批,浦熙修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打成右派。在那个婚姻和政治挂钩的年代里,金岳霖和浦熙修的婚事便不再那么顺理成章。因为金岳霖是共产党员,朋友们纷纷劝他慎重考虑,莫让婚事牵连自己。

不久后,金岳霖病倒了,住进了医院,而浦熙修罹患癌症,卧床不起,他和浦熙修结婚的计划在种种外力的阻碍下最终夭折了。

此时的金岳霖面对这颓唐的老境,看透了人生的太多波折和风霜,不再希求生命中的姻缘了。从此,他坚持独身度过自己的晚年,但是,对于“婚姻“二字本身,他并不悲观。

文革时期,不少夫妻因为政治牵扯彼此划清界限,相互揭发。这时候,人们开始羡慕单身的金岳霖。但是,金岳霖并不觉得独身是可羡慕之事,他觉得婚姻的结合才是一种合乎人性的规律。他甚至为了鼓励学生结婚,放话说:“谁先结婚,我就给谁奖赏!”

金岳霖的一个学生周礼全曾经因为失恋想过自杀。金岳霖对他很是关心,有一次,他关切地询问对方,恋爱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周礼全只说了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金岳霖立马严肃地反驳道:“你应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惜的是,金岳霖到晚年也没能成功抵达婚恋上的“又一村“。从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追求上看,他的确是痴情专一的。但是,如果脱离这段感情,金岳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并非人们神化出来的”民国第一痴心男子“。其实,金老的这样一个形象也是人们心中下意识渴望真爱的体现。

痴心人常以为,最好的爱情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专一和”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执着,但是真正好的爱情并非一厢情愿的执拗,而是在顺势而为中把握两心相悦的机遇。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 ~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