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公认的仅这三位,其余的都不足挂齿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起,战争作为一种争夺利益的极端手段也随之产生了,战争的胜利,不单单要看自身实力,和作战的将领指挥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所谓“千金易得,良将难求”。对于交战的势力来说,有着优秀的良好武将,就取得了赢得胜利的先机。

而在将领里面,也诞生出了猛将的概念,《韩非子》提到:“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何为猛将?他不完全等同于良将,需要做到勇敢好斗,具有无畏一往无前的气势,但是也不能和一个愣头青一样,要粗中有细,因此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猛将,公认的只有这三位,其余的都不足挂齿。

首先是汉朝时期的霍去病,他是西汉中期著名的将领军事家,同时还是皇后卫子夫和卫青的外甥。在年少的时候,因为舅舅等人的关系,少年时代“善骑射”的霍去病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从而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史记》记载,汉武帝竟然还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却被霍去病以年代太过久远推辞。(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事实证明,霍去病确实对得起这一份傲气,汉武帝大军进攻匈奴,17岁的他也被奉命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直接攻取匈奴心脏,两次功冠全军,因此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招降匈奴10万人吗,直取祁连山,让汉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擅长突击的他也被一些学者称之为“汉朝的古德里安”。如果不是霍去病23岁去世,他可能或有更大的成就。

第二位猛将,便是秦末军事家项羽,虽然秦朝灭亡后,是刘邦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没有人可以反驳,几乎是项羽推翻了整个秦帝国,虽然秦始皇病逝,朝廷横征暴敛,但是这个强大的帝国余威犹在。史书提到项羽“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他在年少的时候,便是一个优秀的将才。

楚霸王最出名的一战,莫过于击溃秦军的巨鹿之战,公元前208年,秦军上将军章邯在杀死项梁后,便整合守长城的20万秦军一起攻打赵国,赵王向各个诸侯国求救,然而秦军十分强大,陈馀曾派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是到了那里就全军覆没了,自此,诸侯联军没有人敢前去迎战。但是项羽站了出来,他杀死主帅宋义,率领楚军渡过黄河,破釜沉舟,从而杀死了20万秦军,同时迫使另外20万投降,秦军主力溃散,秦朝也彻底没有了希望。在彭城之战,项羽同样以3万铁骑击破刘邦56万人,项羽的一生总在打这种以少胜多的奇迹战役。

而第三位猛将是李存孝,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是突厥沙陀部落的人,在年幼的时候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了养子,加入了他的麾下,长大之后,李存孝开始代替义父征战沙场,奋勇杀敌。

李克用带领后唐军,南下攻打朱温,征讨黄巢,所到之处,顺风披靡,因此《旧唐书》也提及:“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事实上,习武之人当中流传一句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项王,而李指的正是李存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