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品味东瀛武士的“孩子气”

文|董天意


不知你是否曾留意过马自达的官方网站。其中一段话令我印象颇为深刻。

“您体会过爱车所带给您的感觉吗?它能让你感受到些什么?抑或只是一堆冰冷的钢铁?一个让您从A点到达B点的交通工具?对我们来说,汽车应当能让您情动于衷。让您还未驰骋就已心潮澎湃。”

区别于其他汽车品牌的“陈词滥调”,马自达一上来便摆出了四句反问来辨别敌我。”如果在你眼中,车只是一堆钢铁,亦或仅是交通工具而已,对不起,我们并不同路。”这便是马自达品牌向世人传达的信念——打造真正的驾驶之车。



正是这个样的性格特点,马自达在全球聚拢了不少狂热的粉丝,他们对马自达的发展历史、技术背景、以及历代车型都是如数家珍、奉若神明。诸如转子47士、787B征服勒芒、“东瀛宝马”等传说相信在座各位也是略有耳闻。

的确,与全球不足2%的市场占有率相比,马自达——这一“小众”品牌的口碑评价却是出奇的好。

一方面原因是马自达一直以来对技术层面的执着与痴迷,使其拥有众多“黑科技”,例如被称为当今自吸内燃机巅峰的Skyactiv-X发动机、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即使是“魂动红”车漆工艺的研制,都有五年之久。

另一方面原因,是马自达自始至终对于出色驾驶质感的追求,甚至不惜为之“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无不体现其“匠人”精神的品牌内核。放眼全球,仍能坚持如此“倔强”的汽车品牌,恐怕唯独只剩马自达矣。


当新一代宝马G20都已舍弃“纯粹”的调教,转而向舒适性妥协后,这“东瀛宝马”却仍是一脸“固执”的面孔示人,毫无退让。

面对各品牌车型相继拉长轴距、扩大后排空间以迎合国内消费者时,马自达研发设计总监藤原清志的回答是:“车是用来开的,我们要保证驾驶者稳稳地坐的舒服后,再去考虑其他空间布置”。

在其他品牌通过揣摩国人喜好,相继推出“大空间、大尺寸”车型时,藤原清志本人又是如何回答的。“车的空间越大越好?这个想法我们没有,坐在一个空间巨大但是很丑很难开的车里,我是不愿意的。”


诸如此类的“荒唐事”,马自达还做出过不少。“偏执”是车圈对马自达的普遍评价,也正是这份对纯粹驾驶质感的“偏执”,才有理由让全球的“铁粉”癫狂。

突然想起电影《最后的武士》中的一幕,捍卫传统的武士最终全部倒在洋枪炮下时,首领胜元将军所发出的哀叹:“当我们拥有了西方的大炮,机关枪,穿上了洋服,最不该忘得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

马自达正像是那位战斗到最后的东瀛武士,强撑在科技发展巨轮之下,倔强的捍卫着机械金属曾赋予汽车生命中的、被称为“zoom、zoom”的快乐。


“Mazda的故乡日本广岛市,因其不屈的挑战者精神而闻名于世。凤凰涅槃重生,历经浩劫的广岛人让这座深爱的城市焕然新生。这样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在一切困难面前都不退缩。”


在马自达看来,其品牌中融入的人文精神力量足够强大,也同样值得骄傲。但这显然不足以打动市场,有关马自达的故事依旧楚楚动人,但甘愿侧耳倾听的又有几人呢?

2019年全年,马自达在华销量再跌,其中长安马自达销量跌至13.36万辆,比上一年减少约3万辆。一汽马自达销量更为惨淡,仅为9.13万辆,同比下滑15.7%。

除此之外,马自达近日宣布,继前不久下线的CX-30后,预计至2023年3月前将不再推出新车型,对现有车型也不会进行升级换代或大改款。而此举目的是集公司有限的研发资源,专注于研发一款全新车型架构及其配套的新动力系统。


马自达要做回“技术宅”。对于马自达“粉丝”而言,这无疑是件喜事,毕竟马自达在新技术研发方面从未让人失望过,两年多的等待过后,必又是一场由马自达带来的“技术狂欢”。

但对于经销商而言呢?这将意味着,在国内车市寒冬及疫情影响的双重打击之下,一汽、长安马自达将面临“一枪不发、无弹可打”的尴尬境地,本就略显寒酸的产品矩阵更是雪上加霜,结果势必是将艰难抢下的市场份额拱手相送。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长马经销商表示,已经着手准备相关退网手续,“实在陪马自达玩不起了。”

马自达,这次你的“任性”和“孩子气”未免有些伤人。


其实,马自达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绝不是因为对技术研发的“偏执”,更多是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以及结合自身体量后的无奈之举。


马自达虽然是继丰田、本田、日产之后的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但论其体量而言,相距前三位甚远。马自达之所以能始终在世界汽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依靠对技术的不断研发升级。这似乎也是马自达与生俱来的宿命。

60年代的日本拟将部分规模小、没有专利技术的车企与大车企进行合并,而此时马自达便是被合并的目标之一。随之马自达孤注一掷,重金购得转子发动机相关专利加以研究,并最终实现量产。随着转子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不仅挽救了马自达被吞并的命运,同时,马自达也借此真正走入世界舞台,这也就是著名的马自达“转子47士”的故事。



所以说,马自达骨子里便始终带有“技术立命”的危机感。在马自达看来,自己是驾驶者、是工程师、是设计师,唯独不是“卖车的”。

这也导致了同样成名于赛道竞技的本田,现已是全球销量数百万的车企,口碑与销量同时攀升,而同样痴迷于钻研技术的斯巴鲁,在与丰田“联姻后”,小日子过得也是愈发滋润。

唯有马自达,似乎总想维护着“东瀛操控”最后的传统与尊严,但殊不知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而对于马自达的“偏执”,在外人看来,更像是“孩子气”般的自说自话罢了。

毕竟好故事可以流传千古,主人公就不尽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