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仅可以刺激语言,还能帮孩子把人生“负数”变成“正数”

一般来说,孩子的第一个语言敏感期是产生在7、8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已经会学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了,比如猫呀或狗呀的类似声音。在这个时期,当你指着小猫对宝宝说“小猫小猫喵喵地叫”时,孩子往往就会“喵喵喵”的学几声叫,而当你再指着说“小狗小狗汪汪地叫”时,孩子也往往会学“汪汪汪汪”的声音。

那么,这时候如果常给宝宝“阅读”一些类似的绘本或画册,宝宝每每看到里面的小动物,就会对它们的声音非常敏感,而不由自主地进行绘声绘色地模仿“阅读”了。可见,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刺激是多么大。

1、1岁的时候,孩子的语言刺激叠加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说出话

通常来说,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都需要一定的丰富、生动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也就是1岁的时候,孩子更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叠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顺口说出话语来。那么,这就需要周围经常接触的成人,能不断地对孩子说话,尤其是阅读的方式,则更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形成特别是一些动物或汽车等的发出的声音,会更快地刺激孩子的语言能力。

之后,从简单的声音到词汇发展,这时孩子阅读的范围可以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东西,可以拿出经常看的书,指着上面的事物问是什么,在让孩子回答时可以让他把书上的物体和现实生活中结合在一起,以培养语言认知能力。这些方式,可以更快的激发孩子的语言发展。

这是因为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那些大量而丰富词汇,可以迅速的提高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孩子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打出基础。

2、2岁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孩子可以把看过的书讲成故事

等到2岁以后,孩子的语言发展往往就会以句子为主要形式了。这个时候,在之前阅读的基础上,孩子就可以把看过的书,给你讲成小故事了,这样就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脑记忆能力了。

3、岁左右时,孩子的说话能力进入语言发育的高峰,可以学”朗读“

到3岁左右时,孩子的说话能力,就会进入语言发育的高峰,这时小家伙说话的积极性也显得特别高。那么,这时就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教孩子学”朗读“了,可以选一些适合的绘本,每天都教孩子朗读几段,以继续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这时候,也可以给孩子报个”朗读班“,让孩子去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可以更快地培养他的朗诵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些早教专家认为,早期的阅读,不但可以刺激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阅读时,可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形成和发展,使主动注意力出现得更早、增强记忆能力,尤其可以促进语言的发育。因此,有心的家长,应早些给孩子开启阅读的旅程,平时可以让孩子读些儿歌、短故事等模板童书,从而大力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4、”朗读“是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式。

专家认为,”朗读“是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孩子长期学习朗读,不但能使词汇量大增,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对于大一点、会说话的孩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尤其是大声朗读,更让孩子受益无穷。如果能经常坚持大声朗读,那么孩子就可以具有更强的思考能力,以及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朗读“是欣赏自己的声音,是一种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如果能长期坚持,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在朗诵的过程中,孩子会反复琢磨文字的表达效果和意境,这能帮助他们增强对文字的理解。

5、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孩子把人生”负数“变成”正数“

尤其是大声朗读虽然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但它已经帮助了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最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生爱书的人。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来说,在朗诵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知不觉被自己朗读的内容和声音感动,从而变得大胆自信、敢于与他人交流。所以,”大声朗读“还被一些教育家认为,是帮助智障和残疾儿童把人生”负数“变成”正数“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孩子,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还有的孩子把小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从手势、眼神、到表情都十分到位,于是这种情景就产生了:讲的孩子滔滔不绝,听的孩子津津有味。可见,早期阅读,真不愧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阅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