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叛逆"背后的敏感期捕捉

在《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中,我们经常看的一句话就是大卫妈妈的"大卫不可以,不可以",现实中,很多的妈妈也会遇到这些情景,宝宝的行为在大人眼里就是"反其道而行",大人话对于他能来说好像是一个反方向的指引,甚至会激发他们"叛逆行为"的灵感。



其实,在这些行为背后,是幼儿敏感期发展的需要,幼儿不是"小大人",幼儿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自我构建的独立个体,他们需要通过行为的探索来实现自我的成长,例如下面几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敏感期对于宝宝成长所蕴含的意义。

一、扔东西

宝宝在七八个月开始,就学会了扔东西,他们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扔到地上并寻找,找到之后还会重复这一动作,而且还会对自己这些动作呈现出满意的状态,咯咯的笑,大人可能会说"啊呀,这可不能碰,要摔坏的",其实,这正是宝宝空间敏感期的表现,他们通过这些独特的学习和认知方式,理解通过自己的力量将物体从高处移动到低处,对空间感的建立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幼儿对于自己力量的认知的过程。

二、爬到危险的地方

宝宝大约从九个月左右开始爬行,当然也会存在个体差异,月龄段会有所差异,可是,很多的宝妈们会发现,自从宝宝会爬了以后,操的心就更多了,觉得宝宝总是爬到危险的地方,宝妈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关注在宝宝的身上,其实,宝宝的这些行为是宝宝像爸爸妈妈展现他对探索新事物的渴望,宝宝的爬行对于身体发育的好处颇多,比如全身肌肉群的锻炼,四肢的配合等,更重要的是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目标,很清楚自己要去哪里,怎么样绕开障碍物,怎么样想办法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等,这正是宝宝智能敏感期的发展,对于以后抽象概念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宝妈只要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要鼓励宝宝进行探索。

三、宝宝总说"不"

心理学研究发现,宝宝在两岁左右会出现第一个成长"叛逆期",这时候宝妈们会发现,宝宝总会出现一些"我不"、"不要"之类的词,很多宝妈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打骂的行为,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不听话",而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敏感期,宝宝这个时候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对宝宝以后形成独立"自我"有重要意义,所以宝妈宝爸们不能片面的认为是宝宝的不听话,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需求,耐心引导,捕捉宝宝的敏感期。

如果说宝宝的成长过程是一连串数字的叠加,那么父母就是这些数字联结的加号,父母要将宝宝的各个成长敏感期相加,才能让宝宝的各个成长阶段顺利过渡,健康快乐的成长,各位宝妈们,你们捕捉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