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4岁前,父母的这个举动,会害了孩子一生……

01

今天《小欢喜》大结局了!

最后的《小欢喜》,没有爸妈的怒吼,没有控制欲,没有坏脾气,这才是真正的“小欢喜”。

回忆起剧情,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吼”孩子的神情太可怕了!

宋倩母女俩和平相处的时光少之又少,她她一言不合就对英子大吼大叫,总是逼着英子考清华北大。

最后英子得了抑郁症,差点跳海自杀。

如果宋倩不这样吼孩子,不那么逼孩子,这场闹剧早就变成了小欢喜。

其实,有时候最伤害孩子的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02

或许你的一句话,就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轨迹。

之前看过一个2分钟的教育短片《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其中6个少年犯因为不同程度受到过父母语言上的辱骂,才改变了人生轨迹。

因为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听到别人说废物等侮辱之类的话时,终于恼羞成怒,做出害人害己的事。

提起那些语言伤害,少年犯是这样说的“我妈经常骂我,让我去死。”

“说我没用,说我是废物。”

“从来都没有夸过我,我记得骂我最多的就是猪脑子。”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可对孩子却是致命的打击。

03

《儿童发育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父母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孩子焦虑、压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

父母吼孩子,不仅对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更可怕的是,长期的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麦克莱恩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和他的团队们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

在研究中,Teicher 发现:

经常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人的海马体和胼胝体的某些部位的体积会减少。这意味着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大脑对感觉信号的处理回路,改变相关脑区的生理结构。

胼胝体(红色)

要知道,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而胼胝体是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起着连接左右半球的作用,伤害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他的团队发现,如果父母经常用言语辱骂孩子,他们事后的安抚就不会起到消除影响的作用。

这就仿佛在网上买东西,有100条好评,可都抵消不了那唯一的一条差评,不要让消极事物的影响在孩子心上留下一道疤。

04

“吼”式教育往往适当其反,给孩子的伤害更是不可估量,有人说,那该怎么办啊?

●积极地暂停

情绪一上来,总忍不住发脾气,然后对着孩子就是一通乱吼,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暂停,适时地离开一会,让自己冷静一下。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起码要学会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比如数数,或者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自己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吼孩子后,及时道歉

如果你真的忍不住吼了孩子,要及时给孩子道歉,抱抱他或者拍拍他的肩旁来安抚孩子。

比如告诉孩子,“宝贝,对不起,妈妈不该发脾气,以后我一定控制好情绪,你能原谅妈妈吗。”

只有一句“对不起”,孩子便能坦然地原谅我们,比起这一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吼孩子呢。

●低声沟通代替吼叫

“吼叫”的声音真的很聒噪,如果把声音放低,不论从口中说出的是批评还是教育的话,都会比之前的要动听和美妙。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当你放低音量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更容易听得进去,也会变的更加乖巧。低声沟通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无数中,但吼孩子却是最没用的。

就像珀尔夫妇在《青春不叛逆》一书中提到,“父母绞尽脑汁的突然转变,不会打动孩子的心;父母一点一滴的爱的表示,却能换来深切的信任。

愿每个家长都能用爱温暖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