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摇篮 将军的故乡,349位将军的诞生地——大别山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南接长江可直趋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一片土地,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这一片土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这一片土地,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4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这里,就是被称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大别山革命老区。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大别山区就有了党的组织和活动。1927年11月14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黄安、麻城3万多反抗压迫、剥削的农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铳、撇把子枪,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震惊敌胆。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1927年至1930年,鄂豫皖边区党组织以黄麻、商城、六霍三大起义武装为骨干,创建了以新集(今河南新县县城)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30余个县市,人口350万,主力红军4.5万余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踏上长征征途后,高敬亭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红二十八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李先念组建的新四军第五师,则创建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成为江淮抗战的中流砥柱。1946年6月,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领导下,分路进行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吹响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嘹亮号角。据有关部门统计,从黄麻起义到新中国建立22年间,大别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湖北省红安县有10万多人壮烈牺牲。当时不足10万人的河南省新县,就有5.5万名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

“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就是对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

从峥嵘的岁月中走来,从血与火的战争中走来,鄂豫皖--这块诞生了349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随着历史册页的不倦翻动,在人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光彩更加夺目。为弥补大别山孕育的349位将军名录的空白,特此整理。与君共享。

从“黄麻起义”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区一直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胜利的欢歌声中,大别山区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工农子弟纷纷走进革命的洪流。走出了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三支主力红军。大别山地区包括信阳、黄冈、六安地区的全部以及孝感、安庆的一部分,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10分之1,却出了近4分之1的开国将军,将军密度堪称世界第一。在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是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前后共有50余万大别山儿女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

共和国主席 :

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1886年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生于湖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选时为74岁,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在任职期间,他曾在1985年7月11日至31日对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992年6月21日逝世。

共和国元帅 :

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失败后出逃苏联,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1972年7月28日,中共官方公布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死讯。

共和国大将 :

徐海东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原黄陂县滠源乡会夏店里滚石岭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卓越的军事家,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

王树声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共和国上将 :许世友 陈锡联 陈再道 韩先楚 刘震 王宏坤 王建安 王新亭 刘震 洪学智 郭天明谢富治 周纯全 刘华清 秦基伟 李德生

共和国中将 :王近山 王必成 郑维山 徐深吉 徐斌州 陶勇 粱从学 程世才 曾绍山 鲍先志 詹才芳 滕海清 陈祥 胡鹏飞 陈伯禄 刘昌毅 李耀 李成芳 张才千 张天云 张仁初 陈先瑞 周希汉 周志坚 秦基伟 聂凤智 徐立清 皮定钧 张贤约 林维先 刘飞 叶爱群

共和国少将 :丁世方、丁先国、卜万科、于侠、马忠全、马琮璜、王大华、王才贵、王凤梧、王世仁、王远芬、王诚汉、王政柱、王奎先、王海清、王德贵、毛和发、方子翼、方升普、尤太忠、方毅华、邓岳、邓少东、邓忠仁、甘思和、石志本、帅荣、叶泰清、叶建民、叶道友、卢燕秋、田厚义、冯仁恩、甯贤文、成少甫、吕清、吕仁礼、朱少华、朱玉学、朱致平、伍瑞卿、邬兰亭、刘何、刘少卿、刘华清、刘健挺、刘善福、刘福胜、刘德海、齐勇、江波、江鸿海、江腾蛟、关盛志、孙光、孙仪之、杜彪、严光、严家安、扶廷修、苏焕清、李发、李士怀、李少元、李长如、李书全、李世安、李世焱、李发应、李庆柳、李迎希、李国厚、李定灼、李铁砧、李家益、李德生、杨森、杨中行、杨以山、杨克武、杨明山、杨银声、杨植亭、肖永正、肖永银、肖全夫、肖志贤、肖选进、肖德明、吴杰、吴世安、吴永光、吴华夺、吴钊统、吴林焕、吴宗先、吴诚忠、吴振挺、吴瑞山、何光宇、何柱成、何辉燕、何德庆、馀积德、余明、余成斌、馀克勤、馀述生、馀品轩、馀嗣贵、邹国厚、闵学胜、闵鸿友、况玉纯、汪乃贵、汪少川、汪运祖、汪家道、宋文、宋治民、宋承志、宋维栻、张忠、张天恕、张汉丞、张吉厚、张百春、张行忠、张志勇、张希才、张国传、张宗胜、张宜爱、张树才、张贻祥、张培荣、张竭诚、张震东、张潮夫、陈宏、陈波、陈奇、陈祥、陈发洪、陈伯禄、陈明义、陈炎清、陈宜贵、陈美藻、陈鹤桥、林彬、林乃清、范朝福、罗应怀、罗厚福、金世柏、金绍山、周世忠、周发田、周时源、周纯麟、周明国、周学义、周浣白、郑本炎、郑国仲、官宗礼、胡大荣、胡正平、胡立声、胡立信、胡贤才、胡继成、胡鹏飞、查玉升、赵杰、赵俊、赵文进、赵正洪、赵炳伦、赵遵康、赵鹤亭、祝世凤、姚运良、贺健、秦光远、桂绍忠、桂绍彬、耿锡祥、袁彬、袁克服、徐光友、徐体山、徐其孝、徐其海、徐明德、徐国夫、徐绍华、殷国洪、高林、高立忠、高先贵、高志荣、高厚良、席舒民、唐哲明、涂锡道、涂学忠、陶国清、黄仁廷、黄立清、黄光霞、曹广化、曹思明、戚先初、常玉清、康烈功、韩卫民、韩东山、董志常、董洪国、喻新华、程明、程世清、程业棠、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傅绍甫、傅春早、鲁加汉、曾宪池、谢正荣、谢甫生、雷绍康、鲍启祥、詹大南、詹少联、詹化雨、蔡炳臣、廖政国、漆远渥、谭友夫、谭知耕、熊挺、熊作芳、熊应堂、黎原、黎锡福、颜东山、潘锋、潘焱、潘寿才、戴克林、戴克明、严智泽、郑勤、李南征、许援朝、邱型柏、范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