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數據顯示:“清明節民俗”成熱搜,旅遊熱度下降

今年清明節因為疫情的原因也變得特別。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消息一出立刻衝上了百度熱榜第二的位置,“抗疫首批烈士”“李文亮”“網上祭英烈”等相關內容搜索熱度也快速上漲。

掃墓祭祖、踏青出遊是清明節兩大禮俗主題。當前我國疫情雖逐步平穩,但各地防控工作尚未放鬆。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7天,“網上掃墓”搜索熱度比去年同期上漲329%,而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則同比下降60%。疫情防控要求不扎堆、不聚集的情況下,更安全、文明的“雲掃祭”成為緬懷故人的主要方式。在搜索人群分佈中,女性近7成,更能接受“網上”緬懷的方式。

清明時節是人們外出旅遊踏青的好時節,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出行旅遊的人數明顯減少。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7天,“在線旅遊平臺”相關搜索熱度比去年同期下降55%。宅在家的人們開始瞭解清明節相關習俗,“清明節習俗”、“清明節由來”等成為熱門搜索內容。

疫情影響了傳統節日,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消費。海外疫情嚴峻導致的停工、物流費用攀升,嚴重影響商品進口。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進口商品的關注度較去年同期整體下降35%左右,以奶粉為例,近90天,“進口奶粉”搜索熱度持續走低並被“國產奶粉”反超。

全球流通受阻也引發了人們對糧食問題的擔憂。日前,印度、泰國、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宣佈大米出口限令,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也許會在4-5月中斷。這一情況引發了國人高度關注,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30天,“糧食安全”相關內容搜索熱度環比上漲414%,達到十年來最高。事實上,相關報道顯示,我國主糧基本已實現完全自給,且階段性過剩,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吃飯有保障,吃飯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疫情下,日常餐飲衛生問題再度成為國人關心的重點。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90天,“分餐”、“公筷”等相關內容搜索熱度環比上漲71%。從性別分佈上看,男性群體關注度更高,佔比59%。

3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公告,明確2020年全國高考延期一個月。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高考延期”的搜索中,高考大省山東、河南穩居前二。通知發佈後,“高考複習”相關內容搜索環比上漲31%,考生開始重新制定“高考複習計劃”。

疫情雖得到明顯控制,但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仍在繼續。從百度搜索大數據可以看出,疫情之下的清明節,開啟了一種更加安全的緬懷方式。而由於全球疫情尚未迎來拐點,“進口商品”、“糧食安全”等經濟生產相關問題,日益凸顯,仍需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