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被家长“冤枉”,并不是他们不听话

我们本期的话题是一位宝妈给我留言提出来的,她说孩子现在也快要上幼儿园了,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之前挺老实的一个孩子突然变得淘气了许多,说话方面也是慢慢的变成了“小话唠”,只要睁开眼就会说个不停,这该怎么办?

惠妈在刚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又一个误会孩子的家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正是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的阶段,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比如灯为什么会亮?手机为什么会有声音?这些都是孩子在小时候感兴趣的点,尤其是这位宝妈说的,孩子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而3岁左右正是孩子好奇心的高点期,因此就会出现“小话唠”这种现象。

除了孩子爱给家长说话以外,他们还会向父母提出很多问题,可是有的家长并没有捕捉到这一点,甚至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说自己的孩子太吵了、调皮,其实这是孩子在通过家长来了解世界,如果家长把这一种情况视为“噪音”,那么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缺乏与周围人的交往,甚至诱发自闭症的发生。

“我给孩子昨天中午买的玩具,到了今天下午的时候玩具就被拆的七零八落的,破坏力太大了,又白白浪费了几百块钱”这种话惠妈在生活中听到的太多了,相信您的周围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是刚给孩子买完玩具,前一秒玩具还健在,下一秒玩具就凉凉了。大多数家长都会把这种情况视为“孩子太淘气,不爱惜玩具”,其实不是,凡是这么做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我们家长没有觉察或者说家长不了解孩子。

惠妈就问过一个正在拆玩具的孩子,我问他为什么要把玩具给拆开?孩子给的答案是“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而他所拆的正是一个房屋样式的玩具,孩子边拆边问我“阿姨,这个房子里面亮着灯呢!我要进去把灯关掉,妈妈给我说白天不能浪费电……”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家长都这么有耐心的了解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想法,那么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不是淘气,而是被我们家长冤枉了。他们只是在满足好奇心的路上了解世界,而不是我们所说的“破坏”。

“关爱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这句话,可是真正能够有耐心做到的家长又有多少呢?我是惠妈,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