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情商、智商,父母更应该注意教育孩子的财商

"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你还能刨出一种精神来,我觉得这才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1、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许多家长都着重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其实我也一样,但是在我们费尽心思培养孩子这两个方面的同时,经常忽略孩子"财商"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观"。

大部分家庭中,孩子小时候一般不会接触到大面额的钱财,即使面对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普通家庭父母给五元钱去买个小零食也就足够了,一百元对小孩子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而对于一些还没有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就还没有"零花钱"一说,导致家长很少能有机会向孩子们传递好的财富观。

身边有一位创业五年的朋友,收入是我们身边人的一倍,孩子刚上小学,在上幼儿园时,父母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富观"。

经常跟孩子说:

我们家里面钱并不少,而且将来也可在经济上多给你一些零花钱,但是你要记住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一定要珍惜。

现在中国许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在经济层面上还算充裕,但经常忽略了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导致孩子慢慢长大后难免出现的一些难以处理的局面。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财富观从小就应该培养建立,能让孩子将来面对更多金钱的时候能够不慌张,更加的游刃有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对金钱的观念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这种心理,就不给孩子钱去消费,甚至帮孩子接触到钱。

如果有需要,可以和父母说,可以的话就满足,不可以的话就会拒绝要求。

这种想法也是不合适的。

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才可以在将来更好的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

没有接触过金钱的孩子,更容易被欲望物质所诱惑,在学校的时候难免有互相比较的情况发生,你有多少个发卡?你的自动铅笔多少钱买的?你家房子多少平米?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建立合适的金钱观,就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感觉"贵的就是好的,有钱就会比别人高一等"。为了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就更加的渴望金钱,不择手段。

2、让孩子学会"花钱"

要想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就让他们从花钱开始,父母要有勇气迈出这一步。

在"花钱"的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的规划自己的零花钱,让他们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教育。

我现在已经逐渐开始给我上小学的儿子零花钱,给他的金额是每周10块钱。

每给他一次钱,就会让他规划好自己每天花的金额,而且承诺他如果一周后能省下来一些零花钱,这些钱如何支配我绝不干涉。

如果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而你正好看中某种数额较贵的物品,例如玩具,漫画全集等,我可以给你"补充差价",但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开支,那么没有余额的后果也要自己来承担。

像这种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做家长的要大胆地去培养孩子使用金钱的能力,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意念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要想下拥有更多的钱,就要学会忍耐,学会规划。

3、财商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

一件事情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眼见真的为实吗?金钱能买来一切吗?

许多还在困扰着我们大人的问题,当他们降落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是否也会被真相所左右,价值观变得飘忽不定。

答案是一定的,孩子正是价值观刚刚养成的阶段,很容易就会被议论的声音而变得立场不坚定,况且在这么大的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孩子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走向歧途,对发展极为不利。

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莫过于利益,而培养好孩子的财商,也就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至少对于我来说,财商的培养正是为了让我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都喜欢与三观正的人在一起交往,生活,和他们相处会让我感到很舒服,很自然。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从小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教育的初衷其实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至少能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人。

在现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网络的时代,坚定的价值观会让我们更加的成熟,稳重。

许多家长都忽视掉了这一点,财商的培养正是价值观的体现。

孩子必须懂得:有的东西并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健康,亲情,都是凌驾于冰冷的金钱之上;但是如果没有金钱,我们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智商,情商,财商。

这三商可以说贯彻了我们整个人生,我们经常会运用到他们,许多家长懂得智商,情商,也在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与情商,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财商,甚至没有听到过"财商"二字。

这也是一种很可怕的行为,普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努力,一部分是为了提高自己,感悟人生;另一部分既是为了,能够在将来挣到让自己满意的财富。

而金钱来之不易,孩子无法体会到,我们需要慢慢引导,慢慢培养孩子的对金钱的观念。

让孩子懂得现在你的一切都是:爸爸妈妈通过努力工作换来的。

"小学生打赏主播,将家里面16万存款一夜之间清零";

"初中女生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肉身裸贷,最终欠款50万元无法偿还,欲轻生";

"8岁少年和同学攀比谁的'家境更好'失败后,回家对劳累一天的父母破口大骂"。

家长在忙于工作之余,要多思考,多注重孩子的财商教育,为了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因金钱迷惑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