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相声包罗万象,很多信手摘来的文化典故,为什么有些人只盯着“俗”的部分?

观天下39648853


人呐,通常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印象深刻,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印象淡薄,即使强行记忆,潜意识也会排斥,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表演起来很多人不感兴趣,觉得比较枯燥,就像老郭的那台中国相声史,起哄的都是平时的衣食父母。相反俗的那部分,通俗易懂,哈哈一乐。至于那帮道德表演技术家为什么只看得见俗,你品,你细品。


光影不離


郭德纲的相声确实包罗万象,其中有大量的正能量内容,比如传统文化典故、传统戏曲、传统礼仪、传统道德等等,在弘扬民族文化,宣传传统艺术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郭德纲一直说“相声不敢说高台教化,但是最起码教人向善,劝人学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通过郭德纲相声的影响,德云社有一大批相声观众在长期做公益,其中以张云雷的粉丝群体最为突出;每当有重大自然灾害,张云雷的粉丝群体总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当然了,郭德纲的相声里也有大量通俗的内容,比如一直被诟病的伦理哏和屎尿屁;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的作品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是客观事实。


对于有精神洁癖的人来说,伦理哏和屎尿屁可能会引起不适,所以这部分人并不适合听郭德纲的相声。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只不过被郭德纲提炼加工,配合包袱,集中到舞台上表演而已;有生活阅历的人都会有所共鸣,并会心一笑,如此而已。

对于观众来说,问题就很简单,喜欢就听,不喜欢就不听,是一道不需要思考的选择题。


不过,有一批人,他们不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来欣赏相声,而是预设了立场,然后再到郭德纲的相声中去寻找论据。正因为郭德纲的相声包罗万象,所以你想寻找什么样的论据都能找到。按照这种逻辑,批评郭德纲相声“三俗”都是轻的,就是说个“五俗”“九俗”也不是难事。


正所谓“言多必失”而郭德纲的工作就是说话,他在工作的同时,也是在给批评者提供论据。所以想要给郭德纲安排一个“罪名”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郭德纲自从2005红火以后,安在他身上的“罪名”数不胜数,比如“欺师灭祖”“欺压同行”“奸商”“睚眦必报”“纵徒行凶”等等;但是郭德纲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令人称奇。

郭德纲及德云社的相声归根到底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只要他不违背传统道德,不触犯法律法规,只要守住这条最基本的底线,他就是坚不可摧的;批评者们的口诛笔伐只能让郭德纲时刻保持警惕,越挫越勇,并不足以击倒他!


孙破天


郭德纲的相声需要分时期来讨论!

2005年开始,郭德纲和德云社开始闻名,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某频道报道他和他的德云社后,开始在出名,这时期的相声包罗万象,很多典故信手拈来成为相声元素,被大众知道比如《卖面茶》里面做梦被天上的帝哥派个鸟人小三带上天堂,请他吃煎饼果子,最后闹翻被帝国拿出遥控器打下了天堂掉入地狱,又被阎罗王戏耍,这相声包袱即使在现在也是首屈一指的相声段子,在当时没有任何相声敢这么说,新颖逗趣成就了德云社。

05年-09年是郭德纲先生的巅峰时期,各种新段子、各种新唱段频繁出现,那些年他演出时候,大众眼中的标签是:相声的传承人、相声救世者、新颖相声的代表。他的相声不同于其他从业者,带给大众一股清新感觉,大众也接纳了他认可了他,即使他在2010年最艰难的时候,喜欢相声的人群也在等待他的复出,这就是几年包罗万象的段子带来的认可感!

我们耳熟能详的:谦哥岳父的蒙古国海军司令上任了吗?于老爷子在澡堂子外面脱光了进去试水温、从外面运煤去山西卖等等。

后续郭先生因为工作忙吧,电影电视综艺等等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相声推出的时间延长很多,2019年的商演相声《技术与艺术》《巴黎老娘娘庙着火了》《谦哥药检》,除了《谦哥药检》是老段子新说,其他都是新相声。

最后,伦理哏也是传统相声的一种,每一个人对于俗的看法都不一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以前我们认为属于俗的内容,现在也已经大众化了,相声演员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千世界各种好玩的题材多如牛毛,静下心来总会有所得!

(个人想法,不赞同者也不要开骂!谢谢...)


惶恐的剪辑手


老师上课前都背课,哪里来的信手拈来,故作神态装大师,主持节目长衫马褂迈方步,既然说是小学生就有个学生的样子,马三立,侯宝林那些大师也没这么狂,看他骂同行骂的多了,没见到一段同行骂他的,他才是相声界的搅屎棍,看见年前演员活好的就想收入麾下替他赚钱,不从的就背后打压(不信仔细看看卢鑫玉浩和老郭在综艺节目的几段视频),笑傲江湖卢鑫玉浩决赛时说不参加德云社,他倒是信手拈来封疆大吏,海外天子只要说相声他都支持,这不是拿自己当皇上了吗,狂的有点过头了,少马爷从艺五十年说自己的一段,你算嘛?就一说相声的,手里人太少,多了还不一定要干嘛呢



用户52327321733


这个问题问得好。

首先,相声艺术包括其他门类的艺术,从来讲的都是“雅俗共赏”

只有雅,曲高和寡,失去受众,俞伯牙的琴声好不好?肯定好,但是估计一定是太雅,能够听懂他的只有一个钟子期,所以,俞伯牙留下的作品在哪儿?没有。而俗,在艺术的范畴里并不仅仅指的是低俗,还有与雅相对的世俗化、民间化、平民化的追求。只讲俗也不好,过于俗了,便不可耐,观众也会厌恶。唯有把雅和俗完美统一起来,才有受众。所以,既不能够为了雅而忽略了接地气的“俗”,也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平民化而忽略了作为艺术的雅。

其次,相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雅俗共存的艺术,而且它的“俗”的成分更多

相声的特质就是让观众笑,让观众愉悦;观众来听相声绝不是说我这几天思想有问题了,道德下滑了,我听段相声来提升提升自己,他们是来讨乐子的。所以,自从相声诞生那天起,平民化、世俗化、逗乐子、说笑话就是相声为人们所喜欢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相声能够存在并发展的前提。所以,相声就是世俗的艺术,平民的艺术,没有俗,就不会有相声。这个道理那些说相声的人最懂。板起面孔说教,会有观众吗?因此,只盯着相声的“俗”,并以此来否定郭德纲的相声,是对相声艺术的无知。

其三,郭德纲相声有没有俗,准确说就是低俗?

客观地说,有。任何相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看我们如何对待。但是,从整体来看,郭德纲的相声有其难得的接地气、平民化的特色,而且难能可贵地给相声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使越来越远离观众的相声重回人们的视野,人们愿意走进剧场听相声,把被在多元文化冲击中已经沉寂的相声挽救了过来,使相声这门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这就是郭德纲的贡献。因此,如果说郭德纲的相声有些内容真的存在低俗现象,我们完全可以开展正常的批评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不断提升,净化相声,而不是只盯着郭德纲的“俗”,一味地否定、打压,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含沙射影地批判、斥责,甚至封杀(比如要关掉郭德纲的剧场),就不是正常人的做派了,而是别有用心。

其四,我们不妨看看,到底是谁只盯着郭德纲的“俗”?

观众吗?当然不是,观众依然喜欢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其实只盯着“俗”,且总是怀揣着置郭德纲死地的阴暗心理的,就是某几个人,或者干脆就是掌握着相声话语权的那个头头。他们真的是为了相声好吗?当然不是,如果是,为什么自己拿不出让观众喜欢的作品?为什么不去鼓励、支持、呵护为相声艺术的复苏和发展做出贡献的郭德纲呢?事实是,他们已经江郎才尽,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所以死盯着“俗”不放,无非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小人心理,自私、阴暗、小肚鸡肠罢了。

谢谢。


作家剑锋的园子


因为没有郭德纲的知识储备量大。所以只能找所谓的短板来打压。


用户4016120350844


俗人只能看到庸俗。心净无不净,心脏无不脏。


用户4455883517630


这是两个问题啊。卡西莫多心地善良,为人正直,但你能凭此就说卡西莫多多么漂亮,多么帅气吗?无论我们是怎样地尊敬他,他的外形还是丑陋的,对吧?

我们说回郭德纲,他是一个令我由衷敬佩的人。初中没有毕业,但始终不忘读书;真心热爱传统曲艺,而且愿意一辈子钻研其中;半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家里却是父慈子孝……

你说他是没有能力,才在作品中加入低俗的内容取悦观众吗?仍然记得2013年,德云社15周年庆典上,郭德纲唯一一次在台上和观众发火,原因是什么?还不是观众觉得所谓高雅毫无笑点,对不起他们的票钱。

从那之后,郭德纲的相声再无高雅。

最后写一句话:坚持情怀是好的,但要在生活允许的情况下。


建文录


因为她们羡慕嫉妒恨罢了!!


用户5450177741205


针对各种情况,我说一句我们初中政治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蠢材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