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最重要的统治者——慈禧太后


今天提到慈禧太后,这位晚清中国最重要的统治者,大多数人都认为她是一位思想腐朽、奢侈腐化、误国误民的昏君。想起晚清那段耻辱的岁月,想起那些不平等条约,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咒骂之词都用在这个老太婆身上。

慈禧的丈夫咸丰皇帝驾崩时留给慈禧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对外,英法联军刚火烧了圆明园,对内,太平天国席卷了半个中国,南中国的中心南京都在洪秀全的手中。1861年,慈禧上台面临的头等难题就是如何拯救大清。当然慈禧执政四十七年,最终并未能拯救大清,清朝在慈禧死后三年,就在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中寿终正寝。慈禧应该为清朝的灭亡负主要责任,这是慈禧太后的悲剧。

虽然今天慈禧太后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但是我们不能把魔鬼矮化,慈禧太后非常善于权谋,能力才干并不低,而且在她执政的前三十年也取得过不少的成绩,至少比她那个沉迷于酒色的丈夫咸丰要强得多。

她执政三年,就彻底剿灭了为祸江南十三载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江南百姓以太平,结束了国家的分裂与战争状态。太平天国运动后,她破格重用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在剿灭太平天国军事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汉族大臣,接受了他们的主张,开启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次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变法。魏源20年前撰写的那本海国图志终于不再是几案上灰迹沉沉的摆设,而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成为闻名全国的畅销书。书中那句有名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也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口号。

19世纪60年代,沙皇俄国挑拨新疆独立,分裂中国,也是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19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领六万大军成功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与统一。19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侵犯中国广西边疆,中法战争爆发。装备了新式武器的中国新军,成功抵抗了法国人的侵略,并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辉煌胜利,让国人一时扬眉吐气,逼迫法国人不得不坐下来与中国人进行谈判了,签订了“中法新约”。虽然清政府也做出了一定妥协,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但毕竟没有割地赔款,捍卫了南部疆土的完整,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签订的第一份没有割地赔款的重大条约。

总体而言,1894年以前的慈禧成绩要多于问题,这段历史被很多学者称之为“同治中兴”,给予了一些肯定。但是从1894年开始,慈禧就不断犯错,特别是1894到1901年这七年时间,因为她的错误,给中国带来非常多的灾难与耻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再度一落千丈,慈禧太后遭遇了她执政以来的最大挫折。她的同治中兴未能经历住战争的考验,完全败给了日本的维新变法,这也意味着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中国要想崛起,必须得抛弃旧的帝制。

已经亲政的光绪皇帝也无法接受甲午战败这个惨痛的现实,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年轻官员的支持下,他决定开启新一轮改革,学习日本,维新变法,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帝制思维异常浓厚的国家,保守派势力异常强大,要想变法谈何容易?而光绪皇帝变法的心情太着急,甚至一天出台一百多个变法法令,不仅让保守派反对,就是普通百姓也无法适应。强大的保守势力汇聚在慈禧太后的身边,他们怂恿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掉光绪皇帝的权力,阻止变法。思想守旧的慈禧太后做了她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她接受了保守派大臣建议,发动了戊戌政变,强行结束了维新变法,可怜的光绪皇帝从此失去了权力,也失去了自由,被囚禁在瀛台。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的领袖人物被迫流亡海外,更有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第、杨锐、刘光第六位主张变法的年轻大臣被慈禧斩首于菜市口,历史称为“戊戌六君子”。

慈禧发动的戊戌政变不仅让国人的开明知识分子倍感失望,就是西方国家也不予支持。慈禧在戊戌政变后,想废掉光绪皇帝,但是西方国家坚决反对,他们希望看到中国变法,希望慈禧还政于光绪。西方国家的态度惹得慈禧勃然大怒,她想给西方国家一点颜色看看。维新变法的失败让朝中改革派的力量遭受巨大损失,保守派保持了朝政。保守派们极度排外,仇视一切西方国家,拒绝一切改革,妄图依靠古老的帝制守住大清的江山。这种逆历史趋势而行的政治行为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

自鸦片战争以来,大量洋人来到中国,很多洋人在中国目无法纪,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在社会上积聚了大量的民怨,日积月累,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滋生起强烈的排外、仇外心理。保守派注意到这股浓厚的民意,产生了一个邪恶的主意,利用民间强烈的排外与仇外情绪对抗西方,既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又可以威慑西方列强,可谓一举两得。正在气头上的慈禧失去了冷静,她竟然接受了保守派天真的建议,把自己彻底引上遗臭万年的道路。

在民间的排外情绪与满清统治者的支持共同作用下,一场极端的仇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它就是义和团运动。今天官方对这场仇外运动有高度的评价,说它既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又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然而请恕笔者愚钝眼瞎,这两大作用我都没有看出来。

我在义和团运动中看见的是老百姓丧失理性的仇外,烧洋物,拆教堂,杀洋人,攻租界,恨不得把在中国的每一个洋人都给碾压成肉酱,恨不得把洋人在中国的所有印记都给抹平。激情澎湃的义和团运动还没有给中国人带来多少亢奋,却引起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义和团的这种极端的、过分的排外行为,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共怒,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清朝一时与整个世界为敌。愚昧的团民妄图依靠刀枪不入的封建迷信对抗西方的先进武器,结果肯定是徒劳,在洋人的枪炮之下,没有什么刀枪不入的神话,团民一个个都前赴后继的去见了上帝,精神可嘉,但行为实在不值得提倡。荒唐的义和团运动在西方国家的集体侵略中偃旗息鼓。慈禧太后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脚,她希望给西方点颜色看看的义和团运动并没有给洋人多少颜色,反到让洋人给她一个严厉的惩罚。她不得不像四十年前她丈夫那样,再度逃离北京城,而且这一次她更加狼狈,她逃得更远,她一口气跑到西安方才停了下来。

丢失了京城的大清朝不得不再次卑躬屈膝与西方列强们进行谈判,与六年前的马关条约相比,这一次中国失去的更多,辛丑条约是近代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尊严扫地,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一切都得以洋人马首是瞻。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慈禧太后统治的彻底失败,注定了她必将遗臭万年,她前三十年统治的一切成绩全部都化为泡影。

辛丑条约后,重返北京的慈禧终于恢复了冷静,她也走上了变法的道路,开启了清末新政,甚至某些领域比光绪皇帝走得还远。但是她的变法已经晚了,清政府已经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已经不再接受它的变法,民主革命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最终在慈禧死后三年,一场辛亥革命带走了大清朝。慈禧守了一辈子也未能守住大清的江山,而却成为丢失江山的主要罪魁祸首,这不能不说是慈禧太后的悲剧。而她悲剧的根源就在于该顺应历史潮流时,她没有认清历史的方向,非要螳臂挡车,逆历史大势而行,最终当然被碾压个粉碎,当她清醒过来时,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