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面对闻染被人杀害,第一时间不是想到复仇而是想要拯救感化他们?

菜虫~


我最烦的就是张小敬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别人身上,美名其曰为了大唐数十万百姓,口口声声要萧规活,要别人活,你先问问你自己能活得了?放在现在这就叫道德绑架。口口声声说兄弟就是你的天,你卖兄弟的时候真是眼都没眨。说什么闻染就是替你那一百九十一个兄弟活着,看着长安,结果她死的时候,啧啧啧,表面难过了一下?真是可怜萧规,可怜闻染,可怜丁老三,小乙这些人。说我三观不正的人,你们随意,我就是个普通人,希望三观正的人你们的朋友都是张小敬。


千屿千海


闻染之死,与《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因意外事故而死,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剧情需要,曹导演递的剑、王韫秀背的锅。正如图片中王韫秀刀剑架着闻染的脖子在其耳边所言:他有你这么个软肋,他这辈子能做好什么?


这时元载带着众多右骁卫威胁张小敬跪下、弃械,由于自己的亲人闻染在王韫秀手里,尽管处理大仙灯里面伏火雷已经十万火急,但张小敬还是因为对闻染的满满亲情跪地弃械了。本来就深爱张小敬的闻染,看到他这么爷们的汉子竟然为了自己,真的给恶人跪下了,闻染彻底被感动了。


闻染觉得自己已经活得值了,没有白爱张小敬一场。尽管张小敬对她只是亲情的看护,但闻染对张小敬是全心全意的爱情,她参与龙波的计划是因为张小敬被打入了死囚牢、等候问斩,她要与龙波一起救他出来。闻染是为了爱情而活的单纯女子,她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张小敬再被抓走。她选择了自杀。



王韫秀作为朔方节度使(王宗汜)之女,平时也喜欢拉弓射箭,怎么能让一个普通女子在自己臂弯里自杀成功呢?明显是剧情需要。因为闻染一直是张小敬活着的私念(也是龙波计划的眼睛寄托),只有把张小敬这点私念刨除,他才能毫无畏惧去甩开膀子拼命。如果摘除这根软肋后,张小敬依然要去死守长安,那就是对这片热土真的爱得深沉了,形象会继续拔升,剧情矛盾冲突更加激烈。

张小敬看到闻染倒地,瞬间就爆发了,他拨开架在自己身上的众多刀剑,急忙来到闻染身边,看着她脖子里鲜血渗流,张小敬下意识想起了队长闻无忌临死前对自己的嘱托,深深的愧歉自责和万般悲愤充斥全身,他挥刀大砍这帮恶人,把元载都吓坏了,撒丫子跑到门外去了。


是救广场上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还是跑出去追杀王韫秀、元载之流,这点轻重缓急、张小敬不用思索就有职业选择(他9年不良帅的履历和今日长安街头追查狼卫的实际行动就说明了这一点)。

张小敬始终认为长安是他家,家里破烂了,他不会去扒了盖新的,他会选择补,补好一处是一处。张小敬在长安、受尽了不公,但他依然深爱着脚下土地。如果说姚汝能活得纠结,那张小敬早就超越了纠结,始终徘徊在憋屈与悲愤之间。对长安爱得深、痛得真,这种伤痛像自己舌头咬烂了、和着血慢慢咽下去。


张小敬只想着去救人、去保护长安(始终认为自己是保长安的兵),至于能不能拯救感化他们,他从来没时间考虑。他不是不想参加龙波的计划,只是这计划虽然有4个方案、看似缜密,确实能毁灭圣人和长安城,但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如何去重建一个新家园呢?你计划里没有一点这方面的考虑。即便袭击计划成功了,百姓们怎么生活呢?

虽然你说大唐已经看不到希望,善良的一家三口被乱箭射死在长安街头,连在父亲身体底下的小男孩都死了,但毕竟还有众多像季姜这样死了阿爷的六岁女孩,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有善恶之分的人(比如李必),他们是会被张小敬拯救感化的。李必起用张小敬追查狼卫,完全出于利用目的,但就是在这昏天黑地的上元节事件中,他看清了张小敬是好人,是长安未来的希望,他倒是成了张小敬的粉丝和知己了。或许,大唐的未来就在李必、张小敬和季姜身上吧,这是一个英雄感觉气短、鼠辈活得恣意的所谓盛唐。

所以,张小敬看到闻染死了,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报仇,而是想要拯救他们,至于能不能感化他们,他从不考虑。


两年的海


从最新剧情来看,张小敬还不如崔器!崔器活得真实,为了给阿兄报仇和完成阿兄的心愿,他能忍辱负重,虽然也有诸多污点,但抹不去崔器心中的信仰,旅贲军在,长安在,长安崔器他配得上。反观张小敬,一个口口声声守护长安和长安百姓的不良帅,到头来成为维护皇权,背叛兄弟,让无辜的闻染血溅五步,让重情重义的鱼肠粉身碎骨,初见多年兄弟还未寒暄就为了他被守捉郎杀死的丁老三,相信他是一个好人而被赐福的小乙……最后背叛了如至亲般的兄弟萧规……点解?用众人的献血来成就你张小敬守护长安和长安百姓的信仰?李四郎自诩是神,那,你张小敬就是魔,一个恶魔!


一直很快乐2020


张要守的是长安人,不是皇权。萧找圣人要说法,但陪葬的是十万数百姓,你说应该为八团讨个说法,而如此血腥吗?这是张阻止的原因。其实本剧的张力冲突在萧和圣人的对话中,他们终于见面了,萧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般,要不管不顾,撒泼打滚叫大人给个说法,而圣人一顿口炮,仅仅是念起那一串名字,萧就已经溃败了,一个受了伤的孩子,不过是希望大人知道他的委屈,记得自己,给颗糖而已,所以你说有滔天仇恨吗?并没有!只不过圣人的口炮是政治权力斗争的噱头,并不是真心记挂蚍蜉们,所以当他自诩颇用功力就收复一众草莽,再次虚伪地彰显天子之威,为自己歌功颂德时,萧才醒悟,圣人的愚民之道,从未真正爱民如子!然而事实已经不原计划轨迹发现,而张一心想着不能火葬长安,这里百姓是第一,皇权是附带的。如果他趋炎附势,他会杀上司?打宁王?而子民的命运掌握在谁手里?是圣人。而圣人又是万能的么?不!他所谓的兴邦爱民的政策,在腐败官僚体系下已经面目全非,长安已非昔日繁华,藩镇势力环伺,朝堂明争暗斗,民间矛盾沉浮。走过皇权争斗血雨腥风,刀山火海的圣人曾经是上位的王者,岂是一般角色?他见过奶奶父皇那代人更无情的争斗,人性莫测,翻云覆雨,谁人可信呢?所幸年事已高,不妨搞些文化娱乐事业,把演艺圈,选秀等活动搞起来,再美人作伴,以偿还自己不曾享乐的前半生。而权柄在握,左右制衡,就要把继承作为最高诱饵,让所有人去争斗,自己坐享操控,争取挣个好的下半场,这也是他年事已高后的心境写照。李唐王朝都有不被治愈的童年,一代代复制和延续相同的运数好像是宿命的谶语,天宝年的这一天,也是圣人将大唐这艘巨轮的航向偏转的转折点,所有人的命运全在这一天缩影。

好好看剧,认真思索,勿妄评说,48集沉淀的还是满满的干货,长安十二时辰,写尽长安人物全画像,一日看尽长安花,还不满足?


美人卷珠帘3


在我看来,张小敬明白圣人死了只会让他守护的长安和长安百姓遭殃。所以不让长安乱,只能救圣人


取不好网名


一点儿都不利索,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虽然不可能是非黑白都断那么清楚,但选择了,就要走到底,龙波也动摇了,但他最后坚持了,张小敬?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开始挺好,但是编的格局太大,大了,其实就是窟窿大了,想要补,谈何容易。其实作者是在讽刺,讽刺一个王朝,剧中看看那个皇帝,自始至终,他都不承认自己错了,难道不是他的错吗?花萼楼龙波劫持他那一段特别好,一个人物内心大的三个转变,龙波演的相当不错,上楼那一刻摧枯拉朽,接下来痛苦流涕,到泰然自若,真好,他的变化离不开那个混蛋,皇帝,骄傲自大,他根本就不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属于大唐的王朝,马上就要完了,这部剧讽刺的好,张小敬,他想救的,一个没救了,对他,岂不也是莫大的讽刺,他最后救了个谁,救了个让大唐衰败的昏君,昏君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岂不知他能有今天,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第八团只是一个角,一个不起眼的角,高傲自大的家伙,焦耳卜了一挂,说十年长安不存,确实,这笔埋得也挺好,不是说幕后黑手就是安禄山,但是如此朝廷,没有安禄山,还会有李陆山找庐山。完蛋,是迟早的事儿,要说明白人,死了的祝辞,徐宾,还有牢里那个程参都算一个,至于那个死囚,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而已


徐梓杰2


首先,闻染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其次,闻染的角色,必须死。

通览全剧,闻染是一个比较单薄的角色,虽然她可以骗来王将军之女,虽然她可以是第八团未死军人的团宠,是感情的纽带,但是她只是闻队所荫护之人。龙张二人无原则地护她,并不是因为她自身的原因,仅仅是闻的临终所托。所以她的存在很是单薄。

在她完成了所有角色任务后,于剧情的推动,于张的守护长安的原动力,她都是一个再没有必要存在的羁绊,这个羁绊,对于为了答案可以破铁规冒大韪出卖暗桩的张来说,其实很是微弱。

到了花萼楼,她对于后面剧情的推进,已完全没有了必要,剧中人也说出了她的处境,角色选择自杀,张的角色可以顺理成章下台,不再被这个前面的设定挡住。如果不是因为闻的托付,闻的兄弟情义,闻染的所作所为,张杀她会是第一选择。

所以,张不会选择报仇,而是继续完成主线任务,保护长安。最多到了阴间给闻赔罪,这就是张的角色性格。


重庆黑弓艺术沙龙


闻染被安排在这个时候自尽而死,是我很意外的。我一直以为闻染会生存到本剧的最后。因为她代表了闻队、张小敬、肖规和第八团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希望和未来。所以对于闻染的死,相信所有人都是感觉来得太快和震惊的。

我对张小敬的理解,在他的血液和骨髓里,他所守卫的大唐帝国和长安城(无论是第八团还是不良人),乃是当时世界第一帝国和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同时,长安城也代表着那个时代全人类最美好的生活向往。张小敬知道自己是一个大唐的兵,第八团的兵,而第八团的誓言是:不退!!

闻染突然死了,她的死始于仇恨(迁拆与丧父和张小敬被囚),但在临死前,她对生活重新有了憧憬和希望(所以我曾一度怀疑闻染是假死,前面三位剧中人物都可以假死,为什么闻染不可?尽管闻染真的死了)。

闻染的死,是对张小敬人性的最大考验。

闻染是为张小敬自杀而死的。她是代表着闻队的托付,第八团见证美好生活的希望,张小敬可以在杀36人后以认罪伏法的代价和保存她,而闻染却参与毁灭张小敬倾其生命守护的长安城和大唐盛世的行动,最终付出了生命。张小敬在此刻如何想法都是备受煎熬的。

感同身受,此刻闻染死了,但容不得张小敬过多的时间悲痛,灯楼爆炸在即,十数万长安百姓生命危在旦夕,张小敬此刻只有两条路:一,杀尽眼前仇人,与十数万长安百姓与仇人一起同归于尽。二,放走仇人,让他们通知百姓撤离,自己去见肖规,尽力感化和解除危机。尽管机会渺茫。

全剧贯穿,体现在张小敬身上的,从第八团、杀贼后以死囚之身救闻染、追查狼卫的种种遭遇以及闻染死时放弃复仇而救长安百姓。张小敬随时都有脱身一走了之的机会和能力。但他没有,他坚持:“不退!!”,因为,他心存希望。

你们理解张小敬吗?我想,我理解!!!








功夫与美食同行


复仇,跟谁复仇,朝廷的人,尤其王蕴秀来抓闻染没问题吧,他跟谁复仇,而且是自杀。他想感化的是萧规他们不是朝廷的人


冬天雨572


只能说这部剧把主题定得太大了,而影射的东西太多,一开始以为是一帮恐怖分子要搞事情,后来看是两大势力在夺权,再看是圣人昏庸,再看是九郎专权欺君卖官搞乱朝纲,搞了这一锅大杂烩,就看最后两集怎么把这故事包圆了。主题不能变忠君爱国,离开这主题,估计也过不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