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宁古塔,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边塞诗人,福兮祸兮?

流放宁古塔,在清朝是比死刑还要严酷的刑罚。很多人宁可一死了之,也不想踏上宁古塔的冰天雪地,因为那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吴兆骞,一介书生而已。可偏偏性情简傲,不拘礼法。清顺治十四年,也就是1657年,这个时候的吴兆骞已经26岁,青春正当年的时候,他参加了江南的乡试,中了举人。短短三个月过后,科举案爆发,被仇家举报。皇宫进行殿试,严查谁是科场舞弊的考生。


当时的殿试,每位考生旁边都站着两个拿大刀的、面容凶恶的武士。据说当时的吴兆骞被吓的厉害,一直发抖所以交了白卷。就因为这张白卷,被判定是科举舞弊,流放宁古塔。还有的说法是,当时的吴兆骞心高气傲,非常不满这种做法,故意交了白卷。


总之,一介书生吴兆骞含冤被判流放。这一去就是23年。

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现在气候变暖,冬天最低温度也能达到零下40度,何况300年前的东北。吴兆骞在书信中说: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因缘际会,吴兆骞的诗在这苦寒之地竟然得到赏识,名震异邦。他开始教书来改善生活,同时也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遥远的宁古塔,让这个蛮夷之地接受文化熏陶。他也因给驻守宁古塔将军家的孩子教书,生活和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


怨天尤人地呆在宁古塔,除了生活饥寒交迫外,更会受到歧视。不放弃生的机会,一技之长总能带来些收获。终于吴兆骞在朋友的帮助下,通过纳兰明珠谏言返回故乡。

这23年的时间,吴兆骞写下了许多关于宁古塔以及关外的诗词,慷慨悲凉,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边塞诗人"。


还乡时,将军派兵护送,并拨了驿车驿马和粮食。一个流放的落魄文人,谁能想到他还有再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