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帝位吗?

历史总探长


安庆绪是杀自己父亲的主谋,但是不是实际操作者,实际操作者是安禄山的亲信李猪儿,安庆绪杀了自己的老爸虽然主要是为了帝位,但是还有其他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其他原因。

性格内向儒弱父亲知其战功切不加赏。

安庆绪早年被安排在父亲的手下做事,由于安庆绪善于骑马射箭不到20岁就得到了朝廷的赏识,担任过朝廷重要官职和地方太守。在父亲部下任职的时候战功赫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随父亲四处征战,是父亲手下的大将,但是由于自己性格一向内向儒弱,父亲对自己没有那么重视,所以安庆绪很清楚父亲是不会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期他虽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但是已经有了这个念头。

安庆绪在众多的兄弟中能力是比较出众的,只是由于自己性格的原因不会讨好父亲,而没有得到父亲疼爱,这也让他对父亲有所记恨。这也是他杀父亲的原因之一吧,但这毕竟不是主要原因。

安禄山病发趁势夺位。

安禄山身体肥胖,长年在外征战和烈日暴晒患上了疮疖,安史之乱时由于病情加重,自己视力极度减弱,到了后来由于长期忙于军务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双目失明,再加上自己全身长满了毒疮导致了他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队部下打骂。

占领东都洛阳后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很多时候已经不能管理朝政,只能交给自己儿子处理,在发病期间经常拿一下大臣来泄愤,导致许多大臣对他失去了信心,也知道他已经时日不多,应该重新一个依靠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次子安庆绪。

由于安庆绪性格内向儒弱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快被大臣们说服,就这样安庆绪在大臣们的密谋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登上了帝位,但是皇帝屁股都没做热就兵败洛阳被迫逃亡。

能力不足权力旁落。

安庆绪继位后由于自己没有能力管理朝政,导致严庄等人架空了自己的权利,被任其摆布。没过多久唐军看到叛军出现了军心不稳的局面,对失地用兵,最后安庆绪兵败洛阳,最后在逃跑的路上被杀死。安庆绪做的这些到头来一无所有,还背了一个杀父继位的骂名。

安庆绪这个人不是帝王之才却做了一个很多帝王曾做过是事就是杀父继位,他只是一介武夫,对朝政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并没有那么优秀,他在杀父这个道路上可以说都是别人指使的吧,安庆绪为人性格内向和儒弱,没有领导能力所以到头来只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无笔


安禄山是个非常混蛋的人,他之所以被安庆绪、严庄、李猪儿杀死,其后面的原因令人作呕。


安禄山的残暴

安禄山非常残暴,有些行为也令人不解,也许与他的拜火教信仰有关。众胡人一方面慑于他的神秘身份,一方面又特别亲信。安禄山造反前曾经长期伪装成拜火教的神祗,每次胡人习俗大会,他都要烧香、祭牲,引女巫鼓舞,将自己打扮成神。这种活人扮神的习俗也见于东汉末年的李傕,应该是当时流行于胡人群体中的拜火教仪式。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潜遣贾胡行诸道,岁输财百万。至大会,禄山踞重床,燎香,陈怪珍,胡人数百侍左右,引见诸贾,陈牺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禄山谋逆十余年,凡降蕃夷皆接以恩;有不服者,假兵胁制之;所得士,释缚给汤沐、衣服,或重译以达,故蕃夷情伪悉得之。禄山通夷语,躬自尉抚,皆释俘囚为战士,故其下乐输死,所战无前。

奇怪的是,他既然是胡人,却对契丹、铁勒、奚这些族群非常残暴,先是毒杀契丹诸豪酋数千人,又火并九姓铁勒阿布思,更有甚者,契丹人李猪儿实际上就是被他亲手阉割掉的,当时李猪儿才十几岁,安禄山亲自持刀阉割,血流数升,李猪儿差点死掉。安禄山又用火灰给他敷上,李猪儿自己命大,才活过来,成为他的贴身太监。这种事情充分看到安禄山的残暴。李猪儿显然是被他毒杀掉的契丹诸豪酋的子弟,对他侍奉恭敬,他却下此毒手。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自以无功而贵,见天子盛开边,乃绐契丹诸酋,大置酒,毒焉,既酣,悉斩其首,先后杀数千人,献馘阙下。《旧唐书·李猪儿传》:初,猪兒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禄山,甚黠慧。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因为阉人。禄山颇宠之,最见信用。禄山肚大,每著衣带,三四人助之,两人抬起肚,猪兒以头戴之,始取裙裤带及系腰带。玄宗宠禄山,赐华清宫汤浴,皆许猪兒等入助解著衣服,然终见刳者,猪兒也。


安禄山的团队

安禄山团队分成两个部分,除了三个节度区的唐军6万之外,就是长期自行兼并的胡人武士,其中最核心的又是“八千假子”,分别选自铁勒、奚、契丹诸部。这批人之中不乏将帅之才。除了胡人武士之外,他还有一个幕府和亲信班子,主要是汉人严庄、高尚、高邈、何千年、张通儒和契丹人孙孝哲。这几个人之中,高邈、何千年、张通儒长于战略规划,曾建议先取朔方、太原,再进入关中;此策若行,则郭子仪、太子李亨将失去根据之地。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时太平久,人忘战,帝春秋高,嬖艳钳固,李林甫、杨国忠更持权,纲纪大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更筑垒范阳北,号雄武城,峙兵积谷。养同罗、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人为假子,教家奴善弓矢者数百,畜单于、护真大马三万,牛羊五万,……邈最有谋,劝禄山取李光弼为左司马,不纳。既而悔之,忧见颜色,久而曰:“史思明可当之。”贼之未反,邈为谋,声进生口,直取洛阳,无杀光翙,天下当未有知者,贼不从。何千年亦劝贼令高秀岩以兵三万出振武,下朔方,诱诸蕃,取盐、夏、鄜、坊,使李归仁、张通儒以兵二万道云中,取太原,团弩士万五千入蒲关,以动关中;劝禄山自将兵五万梁河阳,取洛阳,使蔡希德、贾循以兵二万绝海收淄、青,以摇江淮;则天下无复事矣。禄山弗用。《旧唐书·安禄山传》: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

但这个团队也存在极大的隐患,例如孙孝哲是因为安禄山与其母有私情而见亲信的,高尚则是个奸险小人,一心想着造反。安禄山非常亲近的严庄,则是一个十足的投机者。安禄山因为对这些亲信之人不甚尊重,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尤其是他在失明之后,竟然捶挞李猪儿和严庄。上文已揭,李猪儿对安禄山是有血海深仇的,安禄山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带在身边,又去其势而虐之,这一天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新唐书·逆臣·安禄山》:既叛,不能无恚惧,至是目复盲,俄又得疽疾,尤卞躁,左右给侍,无罪辄死,或棰掠何辱,猪儿尤数,虽严庄亲倚,时时遭笞靳,故二人深怨禄山。初,庆绪善骑射,未冠为鸿胪卿。贼僭号,嬖段夫人,爱其子庆恩,欲立之。庆绪惧不立,庄亦疑难作不利己,私语庆绪曰:“君闻大义灭亲乎?自古固有不得已而为者。”庆绪阴晓曰:“唯。”又语猪儿曰:“汝事上罪可数乎?不行大事,死无日!”遂与定谋。至德二载正月朔,禄山朝群臣,创甚,罢。是夜,庄、庆绪持兵扈门,猪儿入帐下,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盲,扪佩刀不得,振幄柱呼曰:“是家贼!”俄而肠溃于床,即死,年五十馀罽,包以氈赩,埋床下。因传疾甚,伪诏立庆绪为皇太子,又矫称禄山传位庆绪,乃伪尊太上皇。

真正让李猪儿、严庄下定决心的因素,是安禄山有废嫡立庶的心思。三人终于合谋,报仇的报仇,夺位的夺位,终于将安禄山刳肠而死。


历史咖啡


安庆绪能杀老爸安禄山,无非是一丘之貉,安禄山什么样,其子嗣难免什么样,何况双方在叛唐后心思驳杂缭乱,互相残杀争位是很正常,而这一切其因都要归结于唐朝末年最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首领互相残杀耗时八年才结束,其中就有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

表象声色的安禄山

安禄山自小肥胖,但秉性机灵聪慧,长大后至开元二十年间在幽州崭露头角,任职幽州时由于骁勇出名还被张守珪收为义子,从此平步青云,乃被唐玄宗入眼。

入眼唐玄宗后,这位大胖子更是将自小领悟的人情世故,与摸爬滚打在朝纲运用得淋漓尽致,别人花重金买官位、别人贪墨赃款买享受,但安禄山却拿这些买“好话”,朝廷授予安禄山营州都督后,这位大胖子开始在朝纲大肆贿赂往来官员,为其帮忙在朝廷建人设,说好话,乃至于传入唐玄宗耳后,唐玄宗竟然甚觉此子是个“毫无心机且聪慧机灵的小胖子”。

这也为后来“安史之乱”埋下重大伏笔,走入唐玄宗眼里的安禄山不仅是个人畜无害的胖子,还会“歌舞升平”,经常给唐玄宗和杨贵妃跳突厥舞,因为一身肥肉,加上人设,他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眼里,只是一个“滑稽的胖子”。

然后,这一切只是假象,唐玄宗末年,代宗初年,安禄山手握重兵后,与史思明共同背叛唐朝,发动了历史著名“安史之乱”,这一场共同争夺唐朝的统治权内战,耗时八年之久,也因“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安禄山这场人设在唐玄宗面前演了二十多年,可见心机多重,不到最后一刻,不见表象声色。

“前期有多苟,后期就有多张”这句话描绘建立大燕政权的安禄山毫不过分,未叛唐之前,这位胖子举朝皆知是位“人畜无害”的胖子。

建立大燕政权后,一改人畜无害,一言不合就杀人,秉性由于权力,被完美释放,由于后期暴政,导致连身边红人严庄都觉得可能会被安禄山哪一天心情不好处死,于是在至德二载,严庄劝说安庆绪后,于正月初五联合积怨已久的宦官李猪儿将安禄山杀害。

至此,这位享有安史之名的安禄山被终结,终结后,这只是个起点,还并未完结,后续安庆绪自立为帝,还未坐稳江山,就被史思明所杀,这场首领内乱,剧情可说是“眼花缭乱”,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还有哪些首领因安史心生邪念。

谈到为何安庆绪杀安禄山,不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本身安禄山因病暴政,喜怒无常,连唐玄宗都敢反,连身边人都肆意乱杀,何况一个子嗣,并且当时的安庆绪可并不受宠于安禄山,不杀安禄山早晚被安禄山以“合法继承人”处理掉,或者哪天心情不佳就没了,以及继承人所杀,毕竟是个人都怕死,在他死与己死的选择下,多数人都是自私的。

其二,是个人都想当皇帝,只要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安庆绪当时就被此说动,心动而下,弑父;而且安禄山失德在先,例如失德于唐玄宗,失义于严庄、李猪儿,本身严庄和李猪儿皆是安禄山心腹,但安禄山建政后自己打烂了这一手好牌,让严庄都觉得会被“意外死”,而选后路,李猪儿更是,李猪儿早年可并不是宦官,而是被安禄山阉割的,其曰“怕碰了自己后宫的女眷”,硬生生将一个雄壮男人,变为宦官。


探索历史奇闻


有其父必有其子,安禄山暴戾之气严重影响到自己儿子安庆绪,再加上安禄山与史思明嗜杀成性,最终导致自己孩子耳濡目染,两人最终都被自己儿子杀死。

一、皇位的魔力

权利这种东西,在古代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都是每个人渴求的,只是得来之道需要正大光明。

哪怕并不光彩,比如李世民,杀死哥哥弟弟并且逼宫父亲李渊退位,可是李世民德高望重,而且任用贤才,广听纳谏,自己后来的努力逐渐中和了先前犯下的错误,才使自己帝位保住。

尽管如此,他的后辈诸如李承乾,还想模仿他来个逼宫政变。安禄山这个人本身就有着突厥人的性格,粗暴残忍,奸诈狡猾,最主要还不守信用。


就是这样一个人,靠投机倒把发动安史之乱得到一个大燕帝王之位,自然想坐长久很难。

首先,他对手下极度残忍,一言不合就斩首,从来也不听别人建议,连自己儿子建议也不听。

被权利所迫留在身边照顾他的宦官李猪儿,早就对安禄山的暴行不满,只要有机会,必然杀之。

安禄山儿子以及严庄等人对安禄山欺压不满,还对接下来的帝位虎视眈眈,从而三人一拍即合,珠联璧合搞定安禄山,让安禄山死了都不知道谁杀死自己。

二、多行不义必自毙

年轻的时候人们都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明价格。安禄山得到的帝位,其实也是暗中标明价格的,而这价格,又不是金钱那么简单,还需要德才兼备。

可惜安禄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知道自己眼前拥有的权利,就肆意挥霍,冥冥中让所拥有与付出严重失衡,最终终于爆发。


上天以另外一种形式索要价格,那就是生命的代价,安庆绪也算是顺应天意的一个合理举动。

结语

欲成就千古伟业者,皆须德才兼备,这是历史告诫我们的,纵观古代历史,凡所暴戾之君,譬如杨广,安禄山、史思明都迅速结束帝王之路。

你所拥有的东西需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守住他,才是最重要的!


嗔痴历史观


自保的成分更大。

安禄山之死是军师李庄,宦官李猪儿,安庆绪三个人合谋的结果,但是三个人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1)安庆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原因简单明了,安庆绪呢,是安禄山原配康氏生的,按照过去的礼法,安庆绪是正室所出嫡子,理应成为继承人的,可惜的是,现今的皇后不是他生母,而且要命的是,她还有一个儿子安庆恩,这个儿子还很受安禄山宠爱。

所以安庆绪杀安禄山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保。从现实情况来看,安庆绪很难成为继承人,而他的身份很危险,成不了继承人,大几率会被安禄山或者段氏那边的人找借口处死。而安禄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脾气变得极为暴躁。

二是直接做皇帝。从历史记载来看,安庆绪有这个弑父上位的想法,多半是李庄挑唆的。

(2)李庄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李庄,历史上的千古“奇才”,这个人简直太“绝”了~~~

他是安禄山的军师,安禄山造反主要是他挑唆的,也是他筹谋的,安禄山之死他又是主要参与者,安庆绪称帝后,他还是大权在握,后来李庄竟然又投降唐军,还给了个官坐,这真的是乱世奸雄!!!

李庄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呢?因为安禄山晚年生病,经常侮辱打骂李庄,是以李庄要除掉安禄山。

对李庄这样的奸雄来说,安禄山算啥,只不过是他搅乱世界的一颗棋子罢了。

(3)李猪儿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原因和李庄差不多,因为他是安禄山的贴身宦官,很得安禄山信任,但是又时不时的被打骂,随时有生命危险,是以李庄一挑唆,他就起了杀心以自保。

要说这安禄山真该死,李猪儿是他亲自动手阉割的,你把人家阉割了,还要他服侍你,这不就是在自己身边放了一个定时炸弹吗?


师明礼


安史之乱非常有意思,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重要的领导人都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而且两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主要原因都不是为了皇位,安庆绪杀死安禄山甚至可以说是半推半就。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由于唐朝经历了多年的太平盛世,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见过刀兵,听说安禄山起兵叛乱后纷纷投降或者弃城而逃。

唐玄宗李隆基听闻安禄山造反后,迅速组织了一批市井子弟进行抵抗,但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安禄山的对手,所以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一个月便攻克了洛阳。第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称帝时,由于长年好酒及色,所以导致身体肥胖,行动非常不方便,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伺候。更严重的是他当时患上了重病,背部长满了毒疮,眼睛也逐渐的看不清东西。

在那个医疗落后的年代,安禄山整天被病痛折磨,痛苦不堪,因此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对周围的人经常是非打即骂。甚至对自己的谋主严庄、贴身的宦官李猪儿也是如此。



安禄山起兵时,由于其长子安庆宗在长安城被李隆基处死,所以安禄山准备册立其他的继承人。当时摆在安禄山面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原配妻子的二儿子,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安庆绪,他为人软弱,而且做事毫无主见,思想也非常混乱。另一个是小儿子安庆恩,他是安禄山第二任妻子段氏的儿子,段氏美艳,深得安禄山欢心,所以爱屋及乌,安禄山准备册立段氏的儿子安庆恩为继承人。

严庄当时对安禄山已经非常不满,所以策划事件准备杀死他。看清楚形势后,严庄找到了安庆绪,说明了利害关系后,安庆绪同意了杀死安禄山。



说通了安庆绪后,严庄又找到了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李猪儿是契丹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做了安禄山的亲兵,安禄山非常信任李猪儿,所以为了让他贴身伺候自己,一刀阉了李猪儿。这次事件让李猪儿流血数升,差一点死掉,因此李猪儿对安禄山早已心生不满,加上最近安禄山对自己非打即骂,所以严庄找到李猪儿时,李猪儿欣然同意。

三人密谋好后,在安禄山称帝后的第二年正月初五[一说正月初一]闯入安禄山的寝宫。安庆绪在宫外把风,严庄和李猪儿进入宫帐,李猪儿抽刀砍死了安禄山。由于安禄山双目失明,他也只知道是家贼杀死了自己,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安庆绪继位后,由于能力不足,权力落入严庄手中。安庆绪从此成为了严庄手中的摆设。后来安禄山的叛军离心离德,唐军顺势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严庄见势不妙,立刻投降了唐军,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安庆绪。

再后来,史思明以大逆不孝为名,代安禄山处死安庆绪。当然史思明后来也走了安禄山的老路,因为宠爱幼子,所以想杀死实权在握的长子史朝义。最终史朝义心生不满,率先出手杀死了史思明。史思明去世后,叛军气势衰竭,公元763年,史朝义在穷途末路中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我是越关


答:安庆绪之所以杀安禄山,主要原因当然是冲着帝位去的了。

另外,处在他那个位置,除了帝位的巨大诱惑,还有一部分身不由己。

因为,安禄山后期宠幸小老婆段夫人,基本对其千依百顺。

段夫人生有儿子安庆恩。

安禄山既然对自己计听言从,段夫人又不是傻人,她当然希望继承安禄山帝位的是自己的骨肉安庆恩喽。

所以,她不断在安禄山耳边吹枕头风,要他立安庆恩为太子。

安庆绪自己长得又不帅,能力又不出众,语言表达能力又差。他仅有的优势,不过年纪比安庆恩大,母亲康氏是安禄山的元配妻子,仅此而已。既然安庆恩加入了帝位继承人的竞逐之列,那他的存在岂不就是安庆恩的最大威胁了?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

那么,当安庆绪手上尚有竞逐的资本,就不能退出,一旦退出,很可能到时候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为了占据主动,他必须抢先出手,让老爸安禄山死。

安庆绪的最大支持者是严庄。

严庄是安禄山的第一谋士,在安禄山鞍前马后出谋划策,功劳巨大。

但是,安禄山自在洛阳称帝后,身患重病,视力逐渐失明,情绪暴躁,经常虐待臣下。

由于严庄靠得安禄山最近,则所受的伤害最重,对安禄山愤恨不已,一天到晚鼓动安庆绪把这老头子剁了。

那么,谋杀安禄山的行动,就由他一手策划。

严庄和安庆绪的意见是统一的:必须尽快让安禄山停止呼吸。

但他俩都不敢得亲自动手。

为此,严庄找到了李猪儿。

李猪儿原本是个聪明活泼的小跟班,对安禄山很忠诚。

但安禄山为了让他死心塌地跟随自己,竟然愚不可及地切除掉了李猪儿的命根。

安禄山以为,自己这是挥慧剑、斩凡根,替李猪儿清除掉人间的烦恼根。而自己也可以放心让李猪儿自由进入自己的内室,完全摒除掉其自己妻妾有染的可能,再无后顾之忧。

但是,他这一刀下去,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严庄和安庆绪找到李猪儿,提供给了他亲手报仇的机会,没有一丝丝犹豫,没有一丝丝顾虑,李猪儿欢呼着答应了。

最终,烂醉如泥,且双目失明的安禄山,就稀里糊涂地死在了李猪儿的刀下。



覃仕勇说史


老天爷不保佑祸害苍生的人,安史之乱领头的个个都死于非命,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被儿子杀掉,这场暴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54岁被杀,没有享尽天年也算是报应吧。


安禄山僭越建立“大燕国”,自称雄武皇帝,从头到尾刚好做了整整一年的皇帝。一个人叛国戮民天怨人怒,又让自己身边的人时时刻刻感到死亡威胁,那么他的命数当然是长不了的,安禄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安禄山起兵后不久两眼就看不清东西,并且越来越厉害,按现在看实际上他患的是白内障,那时候又没有手术条件,得了那病就等于失明了。三百来斤的分量行动不便让他长期卧床,身上又长了疱疹,生病的人遭受病痛折磨性格脾气都会变得愈发急躁甚至有时莫名的狂怒。


因此安禄山身边的人经常被他打骂挨他的马鞭,其中他的得力军师严庄也不例外,还有个从小就被安禄山阉割的近侍李猪儿更是三天两头挨他的马鞭子。时间长了免不了产生愤恨,几个人彼此心照不宣就是要找机会下手,不然早晚得死在安禄山的手里。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一直担心自己世子的位置被别人取代,安禄山有个小妾段氏,她有个儿子叫安庆恩,段氏因受安禄山宠幸,想着法子要安禄山立安庆绪为太子。安庆绪为这事寝食难安,看着自己老爸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自己别说太子的位置不保,甚至连小命都不知道啥时候会丢。


这时候狗头军师严庄最后的几句话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他对安公子讲有些事该断即断,机不可失;对李猪儿讲你挨打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不搞点特殊的举动,你我都离死期不远了,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宰了安禄山。由严庄和安庆绪在外把风,李猪儿潜入安禄山的卧室操刀杀人,事成之后严庄他们在安禄山床底下挖了个深坑,就地把安禄山给埋掉了。

第二天早上先是宣布雄武皇帝病重,立安庆绪为太子,接着再“昭告”雄武皇帝病情加重,传位于太子尊安禄山为太上皇,最后才宣告安禄山死了。这种“三步曲”式的做法在古代经常发生,背后也都隐藏着些许阴谋,也是宫廷政变常用的善后手段。


看遍山川


安禄山是一个从小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人,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爹是谁。后来他的拖油瓶巫婆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安姓突厥将军的哥哥,于是安姓就是这样偷来的。长大以后胆子也大了,竟然打起了偷江山的念头,于755年(天宝十四年)发动安史之乱,756年僭称大燕皇帝。好景不长,早已患上眼疾的安禄山逐渐的失明了,脾气也随之越来越暴躁,对于手下人非打即骂。他的儿子安庆绪、重臣严庄和每天给他穿衣服的近侍宦官李猪儿,自然成为受打骂最多的人,仨人合伙就把肥硕的〝大燕皇帝”作掉了,这是公元757年1月30日的事情。之后严庄封锁消息,第2天宣读安禄山的“退位诏书〞,安庆绪称帝尊安禄山为“太上皇”,过了几天才宣布他已经驾崩,这恐怕是史上最悲催的太上皇了。安庆绪开启的这种弑上弑父模式,后来被不断的复制粘贴:安禄山老乡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而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却影响深远,直接造成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又间接的促成了混乱的五代十国,而这又导致宋朝的武力孱弱,这又成就了蒙元成为第一个一统华夏的蛮夷王朝,直到1367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横扫蒙元,然而这距离安史之乱已经有600年了。


蛮说历史


因为安庆绪急于上位,联手外人弑父。

安禄山率领当时整个大唐近乎一半的兵力,兵分几路,每日行进六十里,每到一处,必下一城。长安的李隆基在听到安禄山的军队过来后,抵抗的心思都没有,马上而是马上带着杨贵妃出逃。

安禄山没有穷追不舍,而是逐渐放慢了速度。原因很多,第一,自己太胖了,身体有顽疾,视力也不济了。在造反一年多后,安禄山失明了。此时,安禄山的脾气暴躁,并有心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小儿子。这引起了账下谋士严庄以及次子安庆绪的怀恨心理。

在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初,安禄山旧病复发,军队停止前进。安禄山虽然痛苦不已,时常打骂下属,但是却依旧顽强的扛着。此时,被安禄山打骂过后的严庄和急于上位的安庆绪,就联起手来,在一个黑夜,由一名叫做李猪儿的太监手持寒刀。

安禄山此时已经失明,身体过于肥胖行动不便,等到刀架到了脖子上,才意识到为时已晚。安禄山的皇帝梦也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