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禅让制”,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所谓“禅让”,是指统治者在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皇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禅让”一词由何而来的呢?又因什么而产生的呢?

最早的禅让一词应该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广韵》——《广韵·线韵》:“禅,禅让传受。”但是,就禅让的意思来说,最早的禅让应是黄帝之后的尧舜禹。

传说轩辕时代,“诸侯相侵罚,暴虐百姓”。黄帝“与炎帝站于阪泉之野”,“三战后得其志”;“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后,诸侯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黄帝之后传位于自己后人,代代相传后至帝尧, “尧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 “荐之于天”,于是,舜登临帝位。舜 “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而崩,三年后,“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就是中国史上最早的禅让。

然而,事实真如史记中记载的那样,尧舜禹真的是把帝位禅让给有才能的其他人么?

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却与同时期的著作有着不同的说法。书中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且“放尧于平阳”。所以,尧让位于舜,是迫于局势以及舜的势力导致的。韩非子对于尧舜禹的描述也印证了这一点——“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那么,究竟是谁在鼓吹古代帝王的“禅让”呢?

寻书找迹,我们会发现,道家领袖庄子在《庄子秋水》中有记载“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也在《孟子》中记载“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道家学派在政治上讲究无为而治,儒家学派讲究忠孝仁义。道家倡导一切都是自然规律,为人不争的思想;儒家倡导的仁是一种美德,可以把人培养成谦谦君子,但也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作为统治者自然希望治下之民对政权忠孝仁义,对社会不争,无为。于是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思想也较为广大的宣传。在封建时期,儒家占主导地位,吹嘘尧舜禹是为儒家取得统治者支持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史上的所谓禅让,其实只不过是阴谋篡位的另一种粉饰罢了。于是,当我们看到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降封零陵王,永初二年(421年)九月被刘裕杀死;550年,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降封中山王。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被高洋毒死;551年,萧栋禅让给侯景,降封淮阴王。后被梁元帝淹死;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降封酅国公。武德二年(619年)五月,被杀。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