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张国华,生于井冈山小山村,毛主席称呼其“井冈山”

【主人公简介】

张国华(1914-1972),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18军军长、西藏军区首任司令员、成都军区政委等职,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奠基人,“老西藏精神”的现实体现与起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毛主席称呼其为“井冈山”。

《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由郭江明、冉启培合作撰写。全书记述了张国华将军的传奇一生,也是开国军人尤其是高级将领的人生缩影:搏命沙场的考验,锻造出他们的悍勇与冷静;隐蔽斗争的较量,打磨了他们的大胆和细致;政治生活的磨炼,考验着他们的忠诚和洞明;个人命运的多舛,又滋润出他们的从容与温情。

开国中将张国华

江西省永新县,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北通安福、分宜,东接吉安、泰和,南连宁冈、井冈山,西邻莲花、茶陵。境内山峦重叠、地势险峻,因进退自如,易于藏兵回旋,历史上就是湘赣边界的重镇。自东汉建安年间(196 -219 年)吴主孙权在此置县,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当边村坐落在赣西罗霄山脉的莽莽大山之中,这里林木丰茂,山风习习,小鸟啭鸣,山间沟壑奔流着碧幽幽的清泉。登山远眺,满目苍翠,藤萝交织,浓绿深黛,山坡的杜鹃姹紫嫣红,一派旖旎风光。

当边村人丁兴旺,仅姓张的人家就有百余户,可谓一个大家族。

传说轩辕黄帝第五子名青阳,青阳氏第五子挥公,因发明弓箭而官封弓正,赐姓张,是为张姓始祖。始祖原居山西太原,经历夏商周秦,有后裔定居山东青州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唐朝末年,清河郡主平陆侯张钦奉命镇守永新,由此生息繁衍,瓜瓞绵绵。到了张国华的祖父张家林这一代,已是永新张氏家族第33代。

井冈山北麓的永新县怀忠镇,张国华将军的出生地

张家林有两个兄弟,张清林、张焦林。张家林排行老大,十分精明能干,深谙为商之道。凭光绪年间在四川重庆(今重庆市)作盐税官积累的经验和财富,辞官回乡经商,在永新怀忠开了几间药铺,兼做药材生意。

张家林对自家的几十亩地精耕细作,水田种稻谷,旱地种薯类、豆类等作物。平常他带着一家人在田间挥汗如雨,农忙时,就雇人帮忙。风调雨顺时,收获颇丰,可产80余石粮食。这在永新算不上金银满筐的大户,却也是米谷满仓,家道殷实,生活富足。

在张家林的苦心经营下,张家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间土砖、青砖房屋。砖木结构房屋中,数“四联三间”式前后屋顶倒水的青砖房最气派。房屋进身三直,中间一直为厅堂、倒厅,两边各一直三间。前有围子,后有花台,左右建厢房。厅堂加挂有中堂字画,香案上除了摆放着花瓶、座钟外,还有帽筒、古玩。

张家林之妻陈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张家林主外,她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1886年生育长子纯吉,三年后次子云吉出生,后改名青云,即张国华生父。

青云8岁那年,陈氏染上一种怪病,一病不起,不久便亡故。陈氏离世,对张家林是一个沉重打击,张家林一度消沉低迷,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继娶邝氏。

邝氏柳眉杏眼樱桃嘴,白皙的脸上透着红。年龄不大,但会察言观色,踏进张家大门就瞧出张家林舐犊情深,也就对纯吉、青云照顾有加,即便他们逃学,到处惹是生非,也不管教责骂,无形中,滋长了孩子任性霸道的习气。能容子之过,正合张家林心意,因而他对邝氏贪图安逸享受等不良做派,也就毫不在意。

18世纪末19世纪初,鸦片如洪水在中国泛滥,也冲开了永新古老的大门,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与日俱增,城乡一时烟馆林立。

张家林看着乡绅、地主吞云吐雾,逍遥快活,经不住他人的诱惑和怂恿,一失足便不可自拔。染上烟瘾后,他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

白花花的银子随着缭绕的白烟消失殆尽,原本坚实的家业变得摇摇欲坠。

江西永新,张国华的故乡现景

1901年下半年,张家林的五脏六腑被毒品侵蚀,脸庞瘦削,脸色蜡黄,与原先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判若两人。为此,张家人又是烧香拜佛,又是请神驱鬼,祈求神灵的保佑。在灵丹妙药、祀神、收魂等迷信陋习逐一试过,仍无回天之术保全性命时,最后想到用"冲喜"来扭转噩运——给张家林最疼爱的小儿子青云娶童养媳。

张家立即央媒人物色对象,生辰人字相合的是东乡石桥夏阳村一户姓汤的贫苦人家女儿,名富蛾,即张国华的母亲,这年还不满8岁。经人说和,老张家在付给汤家8年恩养费、数套新衣服后,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将汤富蛾过养张家。

童养媳进门,不讲究大轿相迎,但为冲喜,张家还是请来吹鼓手,敲锣打鼓,铳爆喧天。不谙世事的青云当是“过家家”,懵懵懂懂地在大人的拽扯下,与比自己年少5岁,身穿红色印花土布衣、扎着一根长辫、十分瘦弱的小女孩作揖行礼。

入夜,人群散尽,汤富蛾仰望着窗外闪烁的星星,爹娘挥泪告别的身影仍在眼前晃悠,嘱咐的话仍在耳边回响:“蛾儿啊,离开爹爹、姆妈(母亲)到婆家要麻来力(勤快),以后有早晨瞭饭(早饭)日里饭(午饭)晚乌饭(晚饭)吃了……懂事的汤富蛾深知父母情非得已,泪眼婆娑。

汤富蛾的到来,丝毫没有改变张家的噩运,第二年初春,张家林走完了36年的人生。这一年,纯吉16岁,青云13岁

父亲的离去,使纯吉变成熟了,他知道父亲这棵大树倒后,他就是家里的大男人,将挑起这个家的重担。青云因没有受过磨难,不知忧虑,贪玩好耍,每逢迎神赛会唱戏,就跑去看打骨牌、押宝盒子。

邝氏嫁到张家没有风光几年,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心里憋屈,碍于族人的监管,不敢虐待张家的孩子,只得把怨气撒在汤富蛾身上。她在汤富蛾的床铺下放了根竹鞭,用来警告汤富蛾要小心从事,否则就得挨打。

年仅8岁的汤富蛾,本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在张家做使唤丫头,天刚蒙蒙亮,就得起来挑水煮饭,身高够不着锅台,就搭着凳子做饭炒菜,动作稍微慢一点,或是打翻坛罐,摔破碗碟,就会招来一顿痛打。

家境虽不如从前富裕,但与普通人家相比,张家的日常生计还是绰绰有余的。富人家摆阔、颐指气使的做派依旧,大小节令都要庆贺,无形中加重了汤富蛾的家务负担。

寒冬腊月,汤富蛾小小的身躯奔忙不息,碾“年米”、做“年糕”、熏过年的腊味、大扫除,一双小手冻烂了,也没人疼。除夕夜,张家点上大烛大香,鸣千响爆竹,跪拜天地祖宗,合家围着厅前的八仙桌,享受丰盛的年夜饭,她却蜷缩在火炉旁打盹,等候差遣,不时往炉膛添加柴火。当青云腆着撑得圆鼓鼓的肚子在院子里玩爆竹时,汤富蛾劳饥剐肠地抹桌刷碗收拾残局。伺候完张家老小洗漱就寝后,她才回到厨房,吃残汤剩水。

汤富蛾在这些显然不平等的规矩面前,不敢有任何怨言,只能屈从认命。她担心稍有差池,就被张家一纸休书扫地出门。

江西永新民居

汤富蛾年龄虽小,但相当有骨气,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会碰,哪怕是糖果糕点之类对她这个年龄极具诱惑的稀罕之物。

一次,邝氏娘家人送来一盒糕点,邝氏记错了个数,以为是汤富蛾偷吃了,不由分说地将汤富蛾按在床上,铆足劲用竹鞭抽打,边打边骂:“打死你,看你还敢偷吃不!”一道道渗血的鞭痕留在小富蛾细嫩的身上。看似怯弱的汤富蛾,没有在淫威下屈打成招,理直气壮地仰着头,坚称没有偷吃糕点。气急败坏的邝氏更加恼羞成怒,极其残忍地将手伸进汤富蛾的嘴里用指甲抠,顿时,鲜血顺着汤富蛾嘴角流了出来。

惨痛且屈辱的经历,让汤富蛾刻骨铭心,以致几十年后,她还时不时地将这些经历讲述给后人听。汤富蛾的外孙女张毅回忆说:“记忆中,奶奶(从小这样称呼,实为外婆)很少笑,灿烂的笑容被无尽的愁苦所代替。这可能是奶奶一生受的苦太多的原因。”

2009年5月16日,张国华的长子张小军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及此事,他说:“生活的磨难,造就了奶奶善良、勤劳、朴实、勇敢、坚韧的个性,也深深影响着我的父亲。”

由于晚清的腐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一幅风雨飘摇的末世景象。正如孔子所言:“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张家药铺由于经营不善,又遇上年成不好,没有了昔日门庭若市的景象,只好闭门歇业。田产房产拍卖的拍卖,抵债的抵债,庞大的家业仅剩下十余间房屋和十余亩田地,一家人靠借债维持生计。

在金榜题名可以光宗耀祖、入仕为官可以改变家境的年代,纯吉、青云未能“学而优则仕”,也未能子继父业,不得不靠务农兼做泥工、木工活,撑起贫困潦倒的家。

1907年,21岁的纯吉在张家人的张罗下成婚。1909年,纯吉生育一子,名九发,次年又生育一女,名三莲。

1911年,年满22岁的青云与18岁的汤富蛾“拜合”完婚。

是年,清廷以“铁路国有”为名,将筑路权出卖给外国银行保团,引起湘、鄂、川、粤四省的反对,出现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江西永新西乡农门、台岭、澧田、合田一带农民,在首领刘觉的领导下,举行了“吴楚龙门山起义”。

张氏族人见天下不太平,做主为纯吉、青云分了家产。据张国华干部履历表中家庭经济状况栏(参加革命前)记载:

家有四亩地,一块小山,鱼池一小口,欠债(但数目不详),每年的生活主要依靠种地,所收获物只能维持生活三分之一,其余靠借贷维持。”

郭江明,1973年5月出生,四川西充人,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1990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干事、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研部史料丛书室主任、警备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等职。著有《谢振华传》《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战场将帅征战纪实》等书,参与编撰《长征文化系列丛书》等书籍,作品多次获奖。

冉启培,1969年12月出生,重庆石柱县人,1986年10月入伍,历任文书、排长、副连长、干事、创作员等职,曾兼任西藏军区党史军史办公室负责人、西藏军区军史馆馆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高原红》《断点》《叫我怎能不歌唱》等书籍和作品。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请私信留言。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