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


如果提起诸葛亮肯定是人人皆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他不会的,并且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家以及哲学家加上政治思想家,通过小说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写,几乎就相近于神人。这让诸葛亮伟大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顾茅庐,刘备将他从草庐之中请出来辅佐蜀国。创立万世基业。并且他近神般的用兵接二连三战果连连。



蜀国人口不足百万。军队有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万左右,从蜀国开辟一直到后来都是以军事优先。所有的民生经济也是为了辅佐军事更好的发展。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是为什么战国时期二百多年的战争从未有国家出现过缺钱缺粮的景象。到了诸葛亮这里每打一场仗就会发现又缺装备又缺粮又缺军饷。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战国时期,七国之乱,最小的一个国家韩国他们的军事实力,韩国的话拥有精兵二十万左右,猛将十万左右,韩国这块土地非常丰饶,是所有国家的战略目标,兵家必争之地。



韩国虽然国力小,但却拥有着三十万左右的军事部队,蜀国的国土面积以及,粮食状况跟韩国相比可以说韩国就是一只弱小的蚂蚁,而蜀国的实力就是一只强壮的大象。那为什么韩国实力如此弱小的情况下,却从来没有出现缺装备,缺粮缺军饷的情况,三国时期蜀国只要打一场仗,就会发现供给不足。这里面我们就要谈到两个字叫兵制,实际上战国时期全民皆兵,这种战时政策意味着所有除老幼病残弱的人,只要他有力气有能力就必须要为国家去打仗。

这就形成了一个长期的生态链。如果国家需要打仗,就必须奔往前线如果战斗结束就必须回家耕田,从此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后期补给可以供应前线打仗,补给完成开始赶往前线进行战斗。然而呢三国时期如果你是一个士兵,那么你的职业就是士兵。不能去耕地不能去种田,每天的任务就是操练。这样就使得在战时情况下国家的生态链不完整。

魏国的曹操已经率先知道了这个秘密,所以他一早就实行了屯田制度。但是蜀国呢,在后期才有所改善。加上蜀国每次进攻都是大批量迁徙,这样粮草运输都成问题。而魏国每次都是在自己家门口打仗,补给十分便利。蜀国的灭亡,也是顺理成章了


魏来cxq


战国七雄拼的是经济实力,我们从三国时期的状况来看,养兵十分艰难,老百姓叫苦不堪。战国七雄打了200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

制度不同

在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原因只在于一点——兵制。战国时期的兵制和三国时期大相径庭,完全不同的制度从而也导致了国家走向的根本不同。

战国制度

于战国而言,国家实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全国所有适龄的男人都必须出战,无一例外;一旦没有战事了,除去一些守关人员,其他人统统回家种地,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也就是说,这些人不但是士兵,也是普通人,国家需要他们上战场,他们就丢掉农具披上战甲,战争一结束,脱掉铠甲,又老老实实成一个朴素农民。

战国七雄分布图

三国制度

于三国而言,蜀国的政策与战国时期截然不同。在三国时期,士兵已然是一个职业,军队的战争也演化为职业兵与职业兵的对抗,极具专业性,更加训练有素。

三国分布图

诸葛亮缺粮的原因

然而,相对而言的,蜀国也需要耗费更大的财力去购买枪支弹药去武装一个士兵,财力的消耗和农业生产人数的减少,也成为一大缺点。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蜀国的全部人口连100万都没有。但是却要养着十余万军队。还有4万大小官员。再去除掉老弱病残,真正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多少。长时间供养军队是很艰难的。这就导致了筹粮困难。因此蜀国的时候,蜀国的人民生活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却不顾众臣劝阻,非要北伐。粮食本来就不充足。再加上川蜀地区山路不好走,大大增加了运粮的难度,又路途遥远。供给线变得漫长无比。光是路上消耗的粮食就要占好几成。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蜀国便是如今的中国西南地区,这里有着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又怎么会缺粮呢?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可能的,毕竟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西南地区的发展比较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少数民族的天下,其农业发展自然是不能够与中原地区相媲美的。

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ClearListen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古代除了少数时期,大部分时期只要敢于作战,基本粮食是足够的,只是运不上去。

运输成本太高。

以秦军为例,背靠关中平原,粮食丝毫没有问题,但如何运到前方就是大问题。

秦军为此发明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马车运输体系,这是他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即便如此,由于运输的限制,如果大规模的军队深入别国作战,时间通常都会比较短。

大家注意看,战国七雄的作战,绝大部分战役都是比较短暂的。

持续几年的战役非常少,几乎是没有的。

前296年,经过三年苦战,名将匡章统帅的齐韩魏联军攻破函谷关(是为第二次合纵攻秦),这是战国时期函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秦国割地求和。

看看,也只有这种规模的战役,才会这样。

再比如决定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也是3年。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

这些都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倾全国之力的。

即便如此,长平之战后期,赵国严重缺粮,最终被秦军切断粮草供应全军崩溃。

而秦军也是严重缺粮。秦昭襄王亲自赶到河内郡(黄河以北,太行道以南,故魏韩地,时已属秦),赐所有郡民爵一级,命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遮绝赵国救兵及粮食。

就是这个道理了。

但以上这些作战,大体都在平原、丘陵地带,尤其还背靠古代运输高速公路 河流。

然而,诸葛亮就惨了。

诸葛亮并不缺粮,四川有的是粮食,但难以运输到前线。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本来是有荆州的。

他的计划是,大量粮食和士兵沿着水路运到荆州,从这里发动对曹魏的攻击。

这样粮食补充没有问题,四川北部的攻击只是牵制。

但关羽丢了荆州,隆中对也就是死翘翘了。

不要说古代,就算民国时期,川北的物资运输都是极为困难。


抛去栈道不谈,就算是正常的山路运输,大车走不了,只能用小车甚至人背马背,这样才能运输多少物资。

山路又崎岖难行,一天走几公里都是常事。

蜀军北上出兵,最起码也有数万规模,后面山路运输就算有10万民夫也不见得支持的住。

更别说,蜀国一共才90万人口,哪里有这么多后勤部队。

后来,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开始就地屯田,可惜救急不救穷了,没有什么用处。


萨沙


先不说诸葛丞相总是断粮,我就想说一下这个题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什么叫打了几百年不曾缺粮?你确定?


“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

这段记载出自史记·苏秦列传。这里说的就是秦国出兵打仗,韩国断其粮道。如果计划能完全实施,你说会不会缺粮?事实上,古人很早就认识了粮食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里,关于粮食的记载有好几处——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为什么孙子反复说要速胜,为什么他说要因粮于敌,如果不是缺粮,如果不是性命攸关,孙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粮这个问题翻来覆去念叨?


只是先秦史料太少,所以你会产生战国打了几百年,没有断粮的错觉,然而真的没有嘛?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和《战国策 齐策》都记载了同一条史料——


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


说的就是秦国攻赵,赵国缺粮,向齐国借粮,齐国不给。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提的就很有问题。至于诸葛老是断粮,我只想说一句,请打开中国地图,看看出川的道路,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选了四川当根据地,有了易守难攻的好处,就要承受道路难行,运粮困难的苦楚。如果有一条大河从陕西流到四川盆地,能够行船运粮,你看诸葛会不会缺粮?一个以一州之地,硬撼曹魏,打得司马懿穿女装也不敢出来交战的诸葛,如果不是老缺粮,还需要六出祁山?


萌萌的糯包子


诸葛亮愤愤不平:5次北伐就缺粮2次 缺粮律40% 为何诬陷我总缺粮?

诸葛亮总共进行五次北伐

第一次:228年,以赵云为诱饵,大军出祁山,凉州三郡反叛曹魏归顺蜀汉,但因为街亭之战的失败,诸葛亮撤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一丝成功;

第二次:228年秋,诸葛亮借助曹休在石亭被东吴陆逊击败的形势,出兵散关攻打陈仓,激战20多天,因为缺粮而退;

第三次:229年春,诸葛亮派遣陈式发动建威之战,夺取武都、阴平两郡,并修筑汉城、乐城;230年曹真三路攻蜀,被魏延等击败;

第四次:231年春,诸葛亮进攻祁山,和司马懿对战,最后因为李严因为大雨无法按期运送粮食导致粮尽而退军;

第五次:为避免运输粮饷问题,诸葛亮在231年到234年3年时间里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大量提前储藏粮草到斜谷,避免出现粮尽的问题,因此在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并没有出现缺粮问题,退军是因为诸葛亮死了。

关于诸葛亮两次缺粮

1、诸葛亮军粮储存地在汉中,并非成都;

2、诸葛亮过于看重整体性战略,一心想要夺下整个凉州或关中,而忽略了扩土的蚕食之术,导致大军聚集,后勤因为山路运输,导致运粮能力无法跟上。

如果诸葛亮确立蚕食土地策略的话,是不会出现缺粮问题。但10万大军聚集在一处,只能依靠后方输送,后方压力太大。

3、最后才是蜀道输送粮饷能力有限的问题。

诸葛亮两次缺粮都是因为诸葛亮聚集大军在一出和曹魏军相拒,大军每天的巨大消耗远远超出蜀道输送能力,因此缺粮,并非是蜀汉没有粮食,而是运输能力限制。

五次北伐,诸葛亮打得最好就是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坐镇,派遣手下大将去攻城掠地,兵力分散。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孔明缺粮是有深刻原因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距离运粮消耗巨大;其二、巴蜀子弟大部分上战场了,粮食产量不高。秦国之所以能以巴蜀作为粮仓,是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巴蜀的粮食主要通过长江供应伐楚之战的军队,并不用运回咸阳使用。另外战国时代的战争还可以取食于敌国,也就是攻占敌人的粮仓,抢敌国的粮食食用。

秦昭襄王晚期,派李冰父子治理蜀郡,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水患得已解决,成都成为了天府之国。刘备入蜀后,地盘很小,除了巴蜀外,还有汉中、荆州,其中巴蜀是根本。诸葛亮的北伐是向北进攻,故水路用不上,只能走旱路,从成都平原出发至长安,路途约712公里,也就是1424里路;古代道路不及现在好,道路盘旋曲折,实际路程应该在1500里以上。如果诸葛亮不是北伐而是东征,走水路的话,他就不会那么缺粮了。

诸葛亮北伐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翻越大巴山与秦岭到达汉中;其二、出陇西进甘肃,再从天水进攻陕西。汉中没有失去前,诸葛亮可以走第一条路;汉中丢失后,只有走甘肃这条路了。从甘肃绕道而走,路程更远,古时就有千里不运粮一说,但诸葛亮除了从成都平原调粮外,不可能从山区调粮了;因为四川虽大只有成都平原当时产粮多,其它山区产的粮食百姓都不够吃。千里运粮,加上蜀道难,十担粮食运到前线不足一担了,这是诸葛亮缺粮的主要原因。

蜀汉政权先后失去了荆州、汉中,刘备伐吴之战六十万大军伤亡过半,巴蜀子弟人口凋敝了。刘备死后诸葛亮不顾蜀国疲弱,先后六次大举征发成年男子入军北伐,因此从事农业的就成了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了,这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秦国不缺粮那是因为秦国从山东六国引进了数百万百姓,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老秦人从事战争;但是蜀国明显没有招募到更多的百姓来蜀从事农耕,不论是农耕还是打仗都是巴蜀子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农战两不顺利。诸葛亮如果不那么急功近利,而是采用修养生息的方法来治蜀,待时机成熟后再北伐,一战而胜,那么也不至于蜀国最先亡国。因此我认为诸葛亮虽然忠心为国,智力超群,但是跟管仲、乐毅相比还是差了很多,至少管仲富齐强齐有功,乐毅强燕富燕有功,而孔明把蜀国玩完了。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命题就是一个误解,其实三国根本不缺粮,战国才缺粮。

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战国时期,粮食产量亩产1.5石,而到了东汉时期亩产达到了3石以上,翻了一倍。而且经过汉朝四百多年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耕地面积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再加上不断科学的屯田制度和灌溉渠道,到了三国时期,虽然经过一些动荡,但是粮食产量肯定要比战国时期多得多。

战国时期打仗的特点就是短频快,一场战争很快就打完了,正是因为缺少粮食,所以他们才需要更多的土地,有土地才有粮食,所以才不断的发起战争。他们打仗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土地和粮食,而每打下一个城池就可以获得土地和粮食补给,所以相对来说他们是不缺粮的。



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战国七雄之间打仗打输了,只要割点土地就可以和解退兵了,因为持久战对双方都不好,粮食肯定不够。比如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秦赵两国几乎举全国之力进行的灭国之战,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兵力和粮食,两场战争一起持续了有三四年,都到了吃人的地步了。

而三国时期,粮食产量和储备多得多,为何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老是说缺粮呢?

其实巴蜀这个地方,在秦国打下后,经过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等措施,俨然成为了秦国的后方粮仓,能作为粮仓的地方,粮食产量肯定不低,所以在三国时期的蜀国肯定也不缺粮。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缺粮,那是真的,这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1.交通不方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不像中原的平原地区,那里的路非常崎岖,光行军都已经很困难了,当年刘邦韩信得修个栈道才能出去,当然后面暗度陈仓的那条路肯本就是非常难走的路,那条路根本不是打仗行军能走的路,所以三秦才会放松警惕。



而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走的就是这种的路,这种路行军勉强还可以,但是运输粮食那是非常难,一般粮食都需要马车运输,崎岖的山路使得马车根本走不了,只能用马一点一点的运。而巴蜀本来就是缺马的,马大多都配给骑兵使用。即使诸葛亮发明了木流牛马,但运输粮食的量实在有限,因此造成缺粮。



2.战略性质所致。

诸葛亮北伐,讲究的是奇、快,出其不备快速作战。因为本来实力就比魏国差,所以诸葛亮想学当年韩信,快速攻占敌方咽喉位置,而且领兵灵活机动才行。当时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就是跟时间赛跑。

行军速度快了,一般个人能带的只有一两天口粮,后面的粮食肯定跟不上的,但是你城池打不下来,人家耗你一两天,等人家援军来了,那自己真的就缺粮了。

所以,诸葛亮总说缺粮,那是因为他北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所致。


博古论今天


对于诸葛亮北伐这段历史,了解的越多就越觉得莫名其妙。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的仗都不缺粮,这个题目太大,没法说清楚。豹眼认为,既然要打仗,总要把粮食准备好吧。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国七雄,既然打了数百年不缺粮,那就是粮食充足,这就不必多说了。

而诸葛亮总是缺粮,这事值得说两句。

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次因为马谡失街亭而退军,第二、四次因为粮尽而退兵,最后一次因为病逝五丈原而退军,只有第三次是因为雍州刺史郭淮退军,诸葛亮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后撤军。

诸葛亮北伐缺粮,无非是几个原因:

第一,蜀国本身就缺粮。

成都平原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耕地不是问题。但连年征战,青壮劳力全部被征兵及运输粮草,没有劳力耕种,再好的土地也长不出庄稼来。

第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道路不同,运输困难,即便有粮食也无法运输出去。

第三,人力不足,后勤保证困难。

在北伐后期,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帮助运输粮草。

没有详细的史料介绍,古代具体的兵力与运输人力的比例,有说法是1:1。也就是一万人的作战部队,就需要一万人协助运输粮草。

三国时期,人口大量流失,人口密度很低。特别是西北地区,人烟更加稀少。所需粮草全部依赖后方远距离运输。

诸葛亮一旦离开汉中北伐,越过了秦岭、陇山山脉,进入曹魏境内,粮食的保证就特别困难。曹魏的人口、粮草一般积聚在城里,如果不能够攻陷城池,就很难得到补充。

加之,蜀汉人口较少,人力不足,后勤保证就更加困难。

作为北伐的主帅,诸葛亮起码很清楚,战役进行多久的时间,需要多少粮草,后勤如何保障等等问题,必定有个预判。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诸葛亮不会轻易动兵。诸葛亮一向做事谨慎有余,岂能屡屡出现断粮的情形?

唯一的解释,就是豹眼一向认为的,诸葛亮北伐不是目的,仅仅就是一个策略。

诸葛亮并没有设定,每次北伐要必须达到的战役效果,仅仅表明,我又来了。

带几天粮就打几天的仗,粮食完了就撤军。回去吃饱喝足后再来,如此循环往复。

看一下之后姜维北伐,也是这个套路,胜败无所谓,来了就行,粮尽就回。

整个北伐,包括姜维时期,看上去就是些儿戏。

对于北伐的战略意义,在别的问题中多次说过,就不啰嗦了。

就题主这个问题,豹眼认为,诸葛亮缺粮就是其北伐所采取战术的一部分 。

其实,曹魏也习惯了,高兴就与之交战,没兴致就坚守不出,时间一久蜀军自动就撤走。像有些情况,比如张郃被斩杀,就是盲目追击所导致。

你放他走就是了,欢迎下次再来,这多好呢?有人认为张郃被杀是司马懿的阴谋,似乎不无道理。

诸葛亮北伐,与司马懿最后一战,司马懿就是用坚守不出的策略,硬生生地把诸葛亮靠死了。就算诸葛亮不死,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同样的道理,诸葛亮北伐运输困难,曹魏伐蜀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那为何诸葛亮就不在家里等着魏军上门呢?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近二十年没有北伐,魏军仅有一次伐蜀,还被费祎轻松击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把这看作是诸葛亮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采取的策略,似乎很有道理。

这个命题与题主的问题相差较远,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豹眼看历史


首先,求波关注。以下内容出自自创,网络,维基百科,班固《汉书》,正史晋书《地理篇》等,也是第一另一个“落花枯等”回答的反驳

1我们先理清人口因素,

战国中期人口2500-3000万,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大约为3,000万,

两汉交替,又是动荡,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估计全国有人口2800万人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计有3,000,000户,约15,000,000人

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户,900,000人。出自晋书地理志

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民户280,000户,94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102,000,吏40,000人,总计1,082,000人出自《通典·食货》七和《三国志·蜀志》卷三附注引王隐《蜀记》中的数据,关于263年的蜀国人口,两者数据相同

自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开始,进入长期的灾荒,瘟疫频发和战争频繁的祸乱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或外迁避难或死亡。到蜀汉灭亡时(263年)人口数字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魏蜀吴纳税人口合计在820万人左右。根据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的记录三国时代的人口是1600万—2000万之间。

北伐军6万人,当时的巴蜀不等于秦朝明清的巴蜀,人力不够用了。而曹魏,在赤壁汉中合肥之战后,休养生息,实行兵屯虽然导致曹操生前无法统一全国,但是为曹魏晋朝统一奠定基础。发展才是第一生产力。

2战国时期,粮草问题也有,只是秦国处理的更好,当时的巴蜀更为富庶,蜀汉时期大不如前。参见长平之战

我就先举两个例子好了

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谢谢


宰亢


长平之战为什么赵王要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稳重守成的廉颇,放着坚固百里石长城不守而与秦国决战?因为缺粮!

魏国为什么闲的没事要建立一个大敖仓?因为缺粮!

为什么几次合纵伐秦,就算胜利也无法扩大战果?因为魏国后几次不想当冤大头,不开放敖仓,合纵军缺粮!

为什么秦惠文王要不顾韩魏楚趁虚而攻击的风险派司马错领秦军主力灭巴蜀两国?因为缺粮!

为什么秦国派李冰耗尽心力修筑都江堰,将四川打造成天府之国?因为缺粮!

为什么秦国明知道郑国渠是韩国搞的疲秦之策,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个水利工程修完?因为缺粮!

为什么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蒙恬不干脆直接进入大漠消灭匈奴?因为缺粮!

为什么秦国第一次平定百越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因为后勤不济,缺粮?

为什么第二次平百越成功了?因为灵渠贯通,不缺粮了!

最后,你知道赵国一代雄主,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赵雍……是怎么死的吗?

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