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孩子迟钝不聪明?掌握4点秘诀培养巴菲特般的“学霸”

内向的孩子迟钝不聪明?这是偏见和误解!

内向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反应迟钝、不够聪明。

事实上,多数内向的孩子都是潜在“学霸”。如果培养得当,他们比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村上春树、巴菲特、梁朝伟……,这些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都是内向性格。

巴菲特被称为 “超级学霸”,每天花6个多小时读书学习,从不懈怠,至今仍保持这个习惯。

曾经有人问巴菲特:你此生最得意的投资是什么?他回答:我最得意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另外,研究显示:至少70%的天才儿童是内向者;世俗成功者内向比例大大高于外向性格。

许多外向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力,但在诸如科学、计算机、工程学、建筑学、心理学、高等教育等领域,内向的人占主导。

内向的孩子之所以反应迟钝、木讷,是因为他们倾向使用一种叫乙酰胆碱的“脑回路”,提取并处理信息。

这个“脑回路”到达大脑情感中心速度比较慢,所以内向的孩子一般情绪反应慢、做决定的时间长。

注意了,仅仅是情绪反应慢而非智商低哈。

内向孩子与生俱来的3个“学霸”优势

所谓内向,就是专注于“内心”,具有丰富活跃的“内心戏”。

因此,内向的孩子天性善于思考、专注力强、自律性强。这三点相互关联影响,成为助力学业的关键因素。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最大的长处就是能长时间地思考同一问题。

比尔盖茨在六年级时就喜欢在车库里泡着思考,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以至于母亲觉得儿子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爱思考体现出他们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这将成为学习最大的内生动力。

同时,爱思考促生专注力、自律性。

所以,对于内向孩子而言,一般不存在听不进课、看不进书的情况。

衡水中学2015年高考状元刘嘉森在介绍其学习经验时说,“专注就是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会不断想他,反复思考它,直至达成。”

他举了个例子,有几个月学习《国语》古书,宾馆里学、等车时学、饭桌上学,简直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内向者,你会发现,他们比别的孩子更能“坐得住”。

或许几个小汽车就能让他们摆弄半天,积木这类玩具可能是他们的最爱。

儿子嘟嘟4岁时,曾耗时2个小时组装出一个复杂的积木轮船。说实话,这样的耐心我都没有。

4个秘诀帮助内向孩子由潜在“学霸”成为现实“学霸”

内向孩子具有成为“学霸”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自然而言就能成为学霸。它需要学校、家长了解孩子特质,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

遗憾的是,现在的学校教育推崇竞争,青睐外向者等,内向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误解。


因此,内向孩子的家长更要做好“守望者”。心理学家针对内向孩子的学习给出下面4个建议:

让他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美女子,别去“烦”他

专注的思考需要安静的环境,这也是内向孩子喜欢独处的原因。

尽管,内向孩子天性爱思考,具有先天的专注力优势,但如果总是受到干扰,就会影响专注力的形成。

比如,当内向的小婴儿专注地撕纸时,别去打断他;辅导内向的学龄儿童时,别总叨叨,让“牢骚”在肚子里再飞一会。

2.善用联系开发他们独特的记忆力

不少内向孩子的家长反映,自家孩子记忆力差,一首诗能背半天。

没错,他们不善于短时记忆,可是擅长长期联想性记忆。

根据遗忘曲线图显示,他们一旦记住,遗忘得也慢。

何谓长期联想性记忆呢?就是把新的知识点与个人记忆联系起来,与视觉系统、听力系统联系起来。

举些例子以便理解。

把抽象信息视觉化形象化。教他背诵《登幽州台歌》诗时,不妨先给他解释意思,然后你夸张地朗诵并表演一遍。“独怆然而涕下”时,可做掩面哭泣状。把新事物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通过逛超市买零食学习货币换算。把一些知识点缩编成顺口溜,即把内容同听力系统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他“以点带面”存储并提取丰富的信息。

3.多鼓励!多鼓励!多鼓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社会对内向者有偏见,鼓励并青睐外向者。这些都会让内向者心生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

所以,对于内向的孩子要多鼓励,不用担心但他们会飘。

生活中引导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话语表达方式。

比如,当内向的孩子心里嘀咕:我这次又考差了,真沮丧!你不妨引导他说:通过这次考试我知道自己哪里是短板,以后再这方面努力就是了。

4.适当为孩子减压松绑

内向的孩子一般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同时喜欢纠结于细节。

嘟嘟学前班留有拼音作业,一放学他就趴桌子写。一页的拼音作业他能写半小时,一个拼音能写一分钟。

为啥?

因为,他写得太认真了。不满意就擦,往往一个拼音就得擦四五遍。写拼音也成了他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尝试为他松绑,告诉他不一定把字母写得像印刷体那样完美,只要工整就好。并鼓励他加快速度,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动画片。

内向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已经够高了,父母没必要再去施压。相反,要学会为孩子减压松绑。

孩子告诉你数学考差了,不妨说:没关系!你语文很棒呀!

孩子因为自己表达能力不如同学而沮丧,不妨安慰他:没关系!你机器人比他做得好呀!

我是一位80后,6年育儿经验,5年心理学研究。

育儿育己,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