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孩的教育,是注重性格还是看学习成绩?

Chen久冬


这个问题估计多数人都会告诉你:相比学习来说,孩子人格的培养更重要,我同样这么认为。

从心里学角度看,一个人的人格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包括个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的程度、态度和信仰的体系、道德价值的特征等。一般说来,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比学习更能让一个人在各个方面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所有的成功者,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甚至是灾难。

当然,学习方面的培养,能更多的消除愚昧,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但不是全部。这些年来,不断有名牌大学生、高学历者在社会生活上存在缺陷,造成违法犯罪的事例,就是在人格培养上有缺失,甚至扭曲。有些人由于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或者受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没有用积极的心态解决,不能客观看待,产生了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的行为。校门口伤害小学生的事件每年都有,当然有些学习文化低,但是,如果在人格上有一个健全的发展,就不会出现这样得做法。

德才兼备,德字为首。

所以,健全人格的培养比学习更重要!




夜听风雨无




我认为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更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曾经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只因当时身为大学生的马加爵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给几个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有个朋友的孩子,从小成绩突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是妥妥的学霸,家长、老师、亲戚朋友都因为他成绩好而偏爱他,有点性格上缺陷也都原谅他,因为成绩好而“一白遮三丑”,后来顺利进入屈指可数的重点大学,在大学里孤僻好强,刚愎自用,致使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虽然他是本地的高考状元,是一家子的骄傲,有爷爷奶奶供着,爸爸妈妈哄着。可是从小县城里的尖子生到了人才济济的重点大学就难以居高了,没有了当初的光环,心情日见郁闷,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般二般的工作看不上眼,好高骛远,不肯屈就,加上失恋,悲观厌世,最终的结局是跳楼自杀,令人扼腕叹息。

还有个朋友的女孩子,念完了四年大学,现在见到长辈还哼哼唧唧不会主动打招呼。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以上这些情况多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性格的培养,导致了这些让人感慨万千的结果。

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普遍变弱,试想,如果从小注重性格培养,应该不会如此,心胸开阔,性格温和开朗,就会少了很多悲剧。

好的性格对将来走向社会更有帮助,更容易与人相处,现在社会都是合作共赢的,良好的性格,是合作的基础。

人们常说,先成人,再成才。我深以为然。

好的性格会让人受益终生。但是成绩也是重要的,好的成绩才能进入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平台,才能给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把好的性格更好地发挥出来。

所以,我的观点是首先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梅落南山666


肯定学习,说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学的应该是习惯和乐趣,让他自己养成看世界的方法,人格培养可能对我这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这个词很难理解,人的个性不是说一辈子就固定的,当家长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培养出他自己的小火苗,让他知道世界得美好,知道家人朋友对他的爱,我家三岁半孩子现在玩王者玩吃鸡贼溜,朋友都说不能让孩子玩游戏怎么怎么样的,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让他自己选择,1.洪恩识字,数学,英语,每个学半小时,游戏你随便玩

2玩游戏一小时一天不能碰iPad。小孩都不傻他选择了1,现在汉字英语单词学习都不用我管,自己已经习惯了,游戏不玩可能吗?慢慢大了他还是会玩,玩一会就和他玩玩具或者下去踢球,算算平板其实玩的时间真不多,我基本就是等他都学完了,就找别的话题了[可爱],其实我感觉让他浑身充满朝气,乐观向上,自然而然的人不会差,就和咱们大人一样,小时候家里天天想把你变成个好人格,可是大了呢?以后经历了事还不是自己慢慢的调整!


水氵氵


绝对的是注重性格。

为什么呢?因为大学之后就没有考试了。还有,成绩能评判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吗?成绩能够评判一个人的智商吗?这些都是不能够打包票回答”是“的问题。而且,长期的社会经验告诉我们,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的,是智商和情商兼优的人。所以,这里表示这个问题不该被提出。

学习是什么?个人之见,学习包括基础技能:阅读,写作,算术,到之后的编程还是什么,这些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去挖掘和发展;学习还要学礼,中国是礼仪之邦,对于长辈,平辈,陌生人需以怎样的礼节对待,这是不容小觑的;自身的一个行为;对真善美的辨别......所以,学习不仅是学业上的,更是个人言行举止,思想上的学习,这一些并不是区区成绩能够展现出来的。况且,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期有所差异,不能够担保每一个10岁左右的人能够解方程,我国的数学物理教育一直就饱受争议,个人以为,这也是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

我之所以说注重性格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能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给予一定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限于引导,而不是强制(这里的强制是指一定要孩子学习什么,比如奥数,乐器这类的,强扭的瓜不甜,再说,他有自己的权力),引导是指将孩子引领到一个健康的,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上边,比如勇气,诚实,大方,友好,善良,勤奋等等优良的品质,这时能够做到的。相信做到这些的孩子也会在学习上取得更加不错的效果的!


渉會实习笙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多说话,但学习成绩良好。有的孩子性格活泼,但学习成绩一般。当然也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既有一个好的积极的性格,又有良好成绩,各方面能协调发展,乃全才之坯子。

那么,到底是注重孩子性格培养呢?还是成绩培养呢?不妨分析一下,性格:培养它只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没有人愿意自己孩子性格孤癖,内向,不善言辞,不好表达,见到自已不喜欢的事和人无动于衷,冷漠无情,从不首先或积极表达自己想法,观点,态度,在一些事情上叫人无所适从,不知所云。这样不好。以此而知,一个好的性格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性格孤辟的孩子,长期得不到纠正,日积月累,长大后没准会做出一些离奇出格之事,比如,杀人,放火。如果有这种事发生,即便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又有何用?

成绩:孩子的成长,成绩通常是一个风向标。成绩一旦不行,家长立马惊觉,成绩好了,家长自然高兴。这反映了家长重成绩之心理。于是对孩子约法n章,唯以提高成绩为核心目的。于是有了非常沉重的书包,没完没了的作业,以及孩子为了此目的不得不以牺牲天性为代价而挑灯苦学,或许,成绩上去了,可心态,性子也许就变了,所成之才有书呆子之嫌,这样好吗?

所以,若要我选,宁选性格而不选成绩。成绩体现的是死知识,而现实需要活能力。


天涯明月186


长远来说,性格比这个成绩更重要。毕竟成绩只是占人的一生的一部分时间段,而性格是占一个人长期甚至一生的时间段。

学习成绩也重要。你想啊,这孩子的生活时间里面就是在学校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时间段里面,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看法很大的因素就是学习成绩是不是高,是不是好。成绩好的同学经常会被羡慕,被赞美,被表扬,而成绩差的经常被打击,被批评,被讥笑。有一句话说得好:赞美和表扬能够使白痴变天才,批评和谩骂能够使天才变白痴。要想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建议TA去图书馆看书,博览群书,开阔心境,不然一味地以分数作为人生目的,将会使这个学生变得偏激极端。



孩子的性格培养更重要。因为刚才说过了,性格培养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现在社会上接受的成功性格有很多。比如说开朗啊,自信啊,勇敢啊,不折不饶的毅力啊,耐力啊,团队合作能力啊, 领导能力啊。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经常鼓励孩子;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些大人们认为可以让TA尝试的领域;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提供合适的支持;还有,下象棋啊,围棋啊,都可以培养TA的耐力;经常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让TA当领导,锻炼TA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措施是很简单的,要看家长们有没有心思去做。当然如果家长适当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多看书,多学习教育孩子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更好。


天言时问


对于小孩的教育,既要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

为什么要关注小孩的学习成绩,因为小孩的天性是好动贪玩。小孩的学习成绩是显性的。在小孩阶段,还没有进入自律自觉自动自发地不用任何监督检查就能认真学习的阶段,还需要家长的严格监督认真检查,甚至是陪着小孩一起共同学习。只要家长用上功夫,陪在小孩身边认真学习,小孩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落下的。

为什么要强调更加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因为一个孩子性格的养成,是隐性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速成的。它需要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多的精力、需要付出更大的教育、需要让孩子经受更多的生活历练和经受住各种挫折失败的捶打。需要家长的高度重视,细心观察,认真对待,耐心教育,深入沟通,精心呵护,不断纠错,长期坚持。

其实,要让一个小孩学习成绩长期优秀,必须要让小孩的性格优秀,如阳光向上,严谨细致,光明磊落,活泼可爱,好学上进,勤奋努力刻苦,爱钻研,有责任感,有爱心,懂感恩,懂分享,乐于助人,好问为什么,有责任感,学习有计划,成绩有目标,学习找方法,思维讲逻辑,做事有条理,凡事讲完美等,都是一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养成。小孩只要具备了良好的性格,在学习成绩方面,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检查和陪读,小孩的学习成绩也照样会长时期一直优秀下去。

小孩在童年少年时期的性格养成,极为重要,好的性格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会让家长在培养孩子成长成才道路上事半功倍。因此,提醒各位家长对于小孩的教育,既要关注孩子们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事关一时之事,更要关注孩子性格的培养,性格养成事关孩子一世之事。


阿里村哥


总语:人格有影教育有形。要用正面、积极的人格和孩子沟通教育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人格大多数是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也就是说自己的人格很大程度上会印刻在孩子身上。

也许自己在孩子的学习上没有太多的关注和监督,但是你所有的一言一行都是积极、乐观、努力、不轻易言败、有计划规划。不管刮风下雨、逢年过节,每天6:00起床22:00休息,锻炼30分钟,阅读45分钟等等!这些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日常作息正是人格的体现之一。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你觉得他的学习态度会很差吗?

当然,在孩子面前不是说传递良好的人格就可以!因为孩子很大程度上不会自我总结,对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世界的认知度欠缺经验。所以,我们要以案例结果为导向!带着孩子一起共勉学习总结。先看问题本质、次看学习方法、最后制定改善计划!

总结学习的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一定是开放式、启发式引导孩子先做自我总结。不要以自身的观点判断是非对错!比如:这件事你怎么看?这次考了86分和上次92分,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是的,非常棒!既然这样,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怎么调整呢?好的,爸爸爱你,相信你肯定可以,加油!



Linsson


性格和习惯远比成绩重要!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一个人的格局而非成绩。而格局大小,取决于个性,个性源于习惯。因此,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远比成绩重要的多。

性格温和的人,比较能容人,胸怀也大,格局也大,自然就不会去与人斤斤计较,自然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获得的机会也就会多。

性格暴躁的人,一丁点儿小事儿就能够引发怒火,自然就经常把是事情搞砸,也容易引发误会,这样的人大家都会敬而远之,得到的机会就会比较少。

性格温和还是暴躁,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也取决于家长自己的格局大小。一般来说,夫妻和睦的家庭,孩子更能够养成温和的性格;反之,夫妻总是吵架的家庭,孩子的个性也容易暴躁。而如果夫妻双方都有着较好的个人习惯,比如生活井井有条,爱读书而又积极上进,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相反的,如果夫妻双方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再不就是打麻将,孩子出息的几率就比较小。

成绩仅是一个时期孩子的学习表现,并不能够代表孩子的未来。高分低能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性格,也就是培养孩子拥有更多的好习惯。当孩子胸怀远大,性格温和,严格自律而又积极上进,成绩想要不好都挺难。


老春开聊


、题主这句话听起来觉得有点别扭。一个人的性格自古以来都是先天决定的‘,当然有些人的性格后天经过努力

也是可以改变的。但绝大部分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正所谓"山河易变,本性难改。"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把性格和学习扯在一起谈的,因为性格可以分暴躁型,温柔型,急躁型,慢悠悠型等等而学习则分成成绩优良,中等和差的等级的。温柔型性格的人在学习上成绩较好,因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做事比较仔细,分析问题比较全面,所以这种人在学习上成债往往较优秀。然而急躁的人也不是说读不了书,学习差,成绩低。总之,我认为把性格和学习混在一块谈,是有点谈不清楚。性格是不能主观选择的,而学习完全可以靠主观努力,搞好学习成绩的,完全可以把差的学习成法提高起来。而性格就不可能由急躁变成慢悠悠,暴躁变成温柔。所以,我认为注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