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早教误区”家长警惕,别“中招”!反而把孩子越教越笨

令很多家长惶恐的事情是发现自家的孩子越来越不聪明了。面对重复过的一些字词,孩子们能总是记不住。有些家长甚至担心孩子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但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是正常的,只是没有被开发出来。同时孩子显得不聪明,可能是因为一些不正常的外部因素所导致的。

其实是家长们在早教的过程中使用了错误的方式让孩子越来越笨。那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教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只知道言传,没有身教

很多事情都只说不做是没有意义的。在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早教时,经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带给孩子,在不经意之间影响着孩子。孩子是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的。如果家长没有亲身的把某件事情做好,很可能孩子也会学习到这些坏毛病。不要觉得一时的堕习不会给孩子造成影响,避免“只说不做就”的假把式现象出现。

误区二:把笨字常挂嘴边,给孩子很多负面暗示

说起孩子们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笨,家长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忽略了的一点便是家长们的“嘴巴”。“祸从口出”那就是家长们经常把笨字挂在嘴边。也许本来不笨的小孩都会被家长念叨的不在聪明了。

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面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孩子们,不要用这样负面的词语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经常把笨字挂嘴边,可能给孩子带来“我是不是真的很笨”的心理暗示。所以孩子们在解答一些难题,或者回答一些提问时,首先考虑的不是答案,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很笨,自己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家长最好经常把鼓励挂在嘴边,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

误区三:单纯的教孩子死记硬背,不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

孩子变得越来越木讷,很可能是因为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丢失了自己的自信心。许多家长错误的认为熟能一定生巧,所以交给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通过枯燥的重复背诵,不但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让孩子越发的笨。

根据调查显示,如果只死记硬背,大脑不进行思考是记不住任何东西的。所以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形成他们自己的记忆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有快速记住知识点的办法。而不是把自己所思所想的死记硬背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误区四:过早的进行知识的传授,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早教传授。但当孩子面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时,通常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同时复杂的知识点,可能会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是过早的知识传授,为孩子带来的影响。家长们应该选择合适孩子的年龄进行早教。

在孩子完成不了学习目标时,家长们也许会发现是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过于高了。过高的学习目标,不但让孩子很难完成,同时会打击自信心。不但浪费时间,还浪费孩子的精力。所以家长们要为孩子选择学习合适的知识点进行早教。

推荐《蒙特梭利早教书教育》,这套书融合和风靡全球的蒙氏教育理念,辅以大量的相关游戏和翔实,用通俗的文字作为指导,正是适合0-6岁的孩子在语言、数学、智力、感觉、社会生活、艺术、左脑、右脑方面由易到难进行全面的学习和训练。

↓↓↓点击图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