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袁绍集团覆灭的原因并非官渡战败

作为东汉末年著名“三大战役”之首的官渡之战,直到今天都是热爱这段历史的人们热度极高的话题。如今的人们因为网络的发达和知识的普及,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痴信演义和影视剧的夸大了,大家看待问题更加的趋于理性和数据。所谓的曹操火烧乌巢歼灭袁绍70万大军,只剩800余骑逃回河北的故事已经能被广大群众鉴定为神剧剧情了。

因为民众见识的开化,大家能够更加客观真实的去了解和分析历史。随之也诞生了另外一个引人探究的问题,袁绍集团最终的灭亡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今天就来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事件造成了袁绍势力的覆灭。

首先,官渡之战袁绍并没有遭遇重大损失,双方力量天平没有发生转变

袁绍确实实力上相比于曹操有很大的优势,投入在一线的兵力也将近10万之众。但是曹操并不是那么菜,投入到前线的也有将近3万人而且是坚守营寨和袁绍耗着。在长达一年半的过程中,双方虽互有胜负,但是基本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激战,所以也没有什么重大伤亡。换言之,官渡之战的前期,两边基本都没死太多人。当然转折点是偷袭乌巢成功,但是烧掉的也就是兵粮,与其说袁绍军是被曹操军消灭的,不如说是没有粮草,大军溃退了。

袁绍的确是战败了,也损失了不少的兵力,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兵粮,主力部队是退回了河北的。虽然曹操得胜,可袁强曹弱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转变,这也是曹操没有乘胜过黄河追击的原因。曹操自己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且周边的政治地缘四面受敌。袁绍在河北几乎没有敌手,基本统一河北的袁绍集团休养生息很快就能恢复元气。不客气的说,官渡之战甚至连袁绍灭亡的导火索都算不上。

赤壁之战可以算是官渡之战的翻版,曹操实际上也主要是因为周瑜的火攻损失了很多的战船,军队多半是溃散的,大部分也都撤回了长江以北。两场战役的关键火攻都只是损毁了敌军的重要战略物资,并没有杀死多少人,从有生力量的指标而言,官渡的袁绍和赤壁的曹操并没有蒙受致命打击。赤壁之战也没有丝毫撼动北强南弱的战略天平,所以大家都很识趣,老大回北方了咱也别追了,在南方就老老实实的打野吧。曹操打退了袁绍,就把中原统一了,孙刘逼退了曹操,也把荆州和益州摆平了。

其次,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一次战斗的输赢就评定一个人

光荣在游戏里给出的数据还是比较客观的,很多人说袁绍昏庸无能,这完全是受到了文学影视作品的误导。人家好歹也是反董卓十八路联军的总盟主,而且曹操孙坚这些日后大佬都在他麾下 ,说能领导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人是个庸才,是站不住脚的。游戏里他的五维比较均衡,魅力90,还有名声的特技,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政治管理人才。真实的袁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奈何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他在后世蒙受了不少的恶搞。打输了官渡确实是他职业生涯的污点,可是纵观三国历史,谁又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打过败仗呢?

曹操被张绣打败过,儿子曹昂都被打死了,你能说曹操昏庸无能吗?刘备在夷陵都快被陆逊烤成狗了,你能说刘备是个白痴么?孙权在合肥被张辽打得鸡飞狗跳,都能夜啼止哭了,你能说孙权就是战五渣么?就连诸葛亮的部队都在南蛮被兀突骨的藤甲兵打败过,那连智力1的兀突骨都打不赢,诸葛亮这神算也干脆拿去喂狗算了。所以战斗的胜负输赢本就是常态 ,打不赢确实丢脸,但是这距离评判一个人还差得远。

最后,袁绍集团灭亡的主因,继承人将集团分裂

从之前的分析可得出,官渡战败和袁绍的个人能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袁绍集团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袁绍去世之后。继承人问题是困扰每一个人的问题,不光是袁绍,曹操的那几个儿子一样也没让他省心。只不过袁绍还没料理好后继者的方案就先走了,袁尚袁谭二子相争互相内耗,曹操才看到了机会一举把他们歼灭。灭二袁的胜利说明不了曹操多么高明,因为换成任何人都会这么做,曹操只能说是运气好。

大家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阵亡,或者像袁绍一样撤回北方没多久就病死了。曹丕曹植和曹彰那三个兄弟之前也没交代好,那他们也会像袁尚袁谭一样互相攻伐。江东的周瑜一样会嗅到机会,上演曹操灭二袁的翻版,来一个周郎灭三曹。

人很多时候还真的是要看命,曹老板的命那是真好。打赢了袁绍,袁绍没多久死了,自己被周瑜打败了,结果到头来他战败的没死,胜利的周瑜反而先死了。相比而言,袁绍确实命不好,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数,老天爷没选中他。袁绍自己没有掌天下的命,也没有交代好继承人的问题,最终手足反目,兄弟分家。整个袁氏也只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做着无尽的哀叹和悔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