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水滸:晁蓋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看到這個標題,估計不少讀者會以為我胡說八道,晁蓋做過第二任梁山之主,好歹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怎麼會糊塗到自己害死自己?讀過《水滸傳》的不少讀者都認為晁蓋就是被別人害死的,有的說是被宋江害死的,有的說是史文恭被害死的。但在我看來,晁蓋之死其實是咎由自取,害死他的既不是宋江,也不是史文恭,而是他自己。

晁蓋

1、挑頭劫生辰綱,晁蓋把自己逼上了一條不歸路

“生辰綱”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搜刮了民脂民膏,置辦了十萬貫金珠寶貝送給岳丈蔡京太師作為生辰賀禮。早一年的生辰綱不知道被什麼人劫走,一直沒能破案。聽聞今年又有十萬貫生辰綱要押送往東京,有三個人坐不住了,都不約而同趕往晁家莊找晁蓋商議此事。

這三個人是劉唐、吳用和公孫勝。劉唐自幼在江湖飄蕩,既沒有固定職業,也居無定所,是個無業遊民;吳用自幼和晁蓋結交,在鄰村財主家任門館教授,也就是教書先生;公孫勝拜羅真人為師,學了一身道術,是個四海為家的雲遊道人。這三人的生活境遇都不大好,所以對這十萬貫生辰綱都怦然心動。

和這三個人相比,晁蓋的境況是怎樣的呢?

晁蓋祖上是本縣本鄉富戶,到了晁蓋手裡,家境似乎還更優渥了一些。他有自己家的莊園,養著許多莊客,可以隨時接待縣裡步兵都頭雷橫帶著一隊士兵來打秋風。他為了從雷橫手裡救下被捉的劉唐,可以一出手就送給雷橫十兩銀子。他還時常資助來投奔他的江湖好漢。

晁蓋為人仗義疏財,要知道,仗義疏財並不是誰都可以做得到的,因為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武松曾經給鄆哥五兩銀子,鄆哥說夠他們父子三五個月的用度。而晁蓋一出手就給了雷橫十兩銀子,足見晁蓋平時在結交江湖好漢上面的開銷是筆不小的數目。

晁蓋還有社會身份。他之所以能和縣裡的押司宋江,以及縣裡兩個都頭朱仝、雷橫都交好,就因為他有個社會身份——東溪村保正。這使得晁蓋在鄆城縣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此外,晁蓋憑藉其天生神勇,被江湖上的好漢稱為“托塔天王”。晁蓋的神勇和仗義疏財,讓他在江湖上聲名赫赫,儼然成為江湖中人公認的大哥。

晁蓋有錢,有社會地位,有顯赫的江湖名聲,遠近的江湖中人都尊他為大哥。以晁蓋的境況而言,他其實就是個日子過得很舒坦的江湖草莽英雄,他不缺錢,其實,他是最不需要劫生辰綱的人。

但奇怪的是,這個最不需要劫生辰綱的晁蓋不但劫了生辰綱,而且做了那個挑頭的人,這是晁蓋做的第一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不久,晁蓋被官府追捕,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晁蓋不得不燒了自己的莊園,上了梁山落草為寇。晁蓋就這樣把自己逼上了一條不歸路,一直到死,他再也沒能回到東溪村。

吳用

2、劫法場救宋江,晁蓋為自己埋下了一個大隱患

之前,晁蓋和宋江都在山東鄆城縣的時候,晁蓋是東溪村保正,宋江是鄆城縣押司,從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來說,宋江是遠遠蓋過了晁蓋的,所以,宋江會把晁蓋看作自己的心腹兄弟,心甘情願冒著風險為晁蓋通風報信,使得晁蓋得以逃開官府的追捕。

晁蓋為了逃開官府的追捕上了梁山落草為寇,因得到林沖的鼎力相助,火併王倫之後,極力推舉晁蓋做了第二任梁山之主。此時的晁蓋是官府通緝的匪首,而宋江則是官府中人,二人交往純屬私下的交情。

晁蓋念念不忘當初宋江冒著風險為他通風報信的恩德,無時無刻不在等待機會報答宋江。不久,宋江因為殺死閻婆惜而逃亡江湖一段時間,得遇大赦,便主動投案,得以從輕發落,刺配江州。晁蓋特意安排人把宋江接上梁山,希望宋江也在梁山落草,但被宋江拒絕了。

不料,宋江在江州卻又惹下一樁禍事。因酒後狂放,宋江在潯陽樓牆壁上題寫了反詩,被無為軍在閒通判黃文炳告發。即便是戴宗和吳用等人幫著宋江想要擺脫這個罪名,最終還是徒勞無功,被江州知府蔡九判處擇日斬首。

宋江在江州命在旦夕的消息傳到了梁山,義薄雲天的晁蓋本就一直念念不忘當初宋江為他通風報信的恩德,二話不說,便帶著人馬趕赴江州,劫了法場救下宋江。得救後的宋江在殺了黃文炳報了仇之後,跟著晁蓋一起上了梁山。

晁蓋帶著宋江一上梁山,就要讓位給宋江。或許,晁蓋認為自己一行人當初都是宋江通風報信給救下來的,沒有宋江的通風報信,就沒有晁蓋他們一行人,也就沒有今日的梁山,所以梁山之主理應讓宋江來做。

又或許,晁蓋腦子裡還是當初在鄆城縣的觀念,認為自己一直都是宋江關照和庇佑的人,宋江一直都是自己的領導,所以,所以梁山之主還是理應讓宋江來做。

但宋江拒絕了,他不論晁蓋怎麼說都只願意做梁山的二把手。宋江之所以拒絕,並不是說他不想做梁山之主,只不過是宋江認為此時以這種方式取代晁蓋,時機和條件完全不成熟:宋江此時上梁山完全是個新人,倘若一上來就大大咧咧取代晁蓋,何以服眾?與其坐不穩這個位子,不如不坐。

倘若晁蓋等到宋江在梁山的基礎牢固了,再提出讓位給宋江,自己心甘情願居於二把手的位置,那麼,晁蓋的命運和結局就不會那麼悲慘了。可惜的是,晁蓋從此再也沒提讓位之事。晁蓋做的第二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就是,他雖然是梁山之主,卻帶來能力、見識、謀略都遠勝於自己的宋江做了二把手,這無異於給自己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公孫勝

3、德有餘才不足,晁蓋讓自己坐上了一個火藥桶

晁蓋仗義疏財、義薄雲天,始終以赤子之心對待他人,從來沒有對他人懷有小人之心,也沒有想過他人會對他懷有不義之心。後來,即便是他察覺了宋江數次有架空他的舉動,他也始終採取退讓、容忍的態度。客觀而言,晁蓋的德是無可非議的。

倘若晁蓋不是梁山之主,依舊是東溪村保正,依舊做他的江湖大哥,晁蓋的能力是足以應付的,也不會有性命之憂。但可惜的是,對晁蓋來說,人生沒有如果,人生也沒有回頭路,他已經是梁山之主,此時的梁山因為宋江的加入而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這種高速發展的梁山對梁山之主的才幹是個極大的考驗。

遺憾的是,晁蓋作為梁山之主,德有餘而才不足。

晁蓋作為梁山之主德有餘而才不足,在宋江央求眾人先殺了黃文炳再上梁山的時候,就已經初露端倪了。晁蓋既阻止不了也改變不了宋江的決定,只能跟隨眾人一起聽從宋江發號施令,幫著宋江殺了黃文炳。晁蓋作為梁山之主的氣場在宋江面前蕩然無存,其實,這時候晁蓋才不足的短板已經暴露無遺。

晁蓋才不足的第二個表現是當楊雄、石秀來投奔梁山時的做法。剛開始,晁蓋對楊雄、石秀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但當他聽到了楊雄、石秀和時遷在祝家莊客店的所作所為時,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突然聲色俱厲地要把楊雄和石秀給砍了。

眾人被晁蓋態度的突然逆轉給搞蒙了,原來,晁蓋認為楊雄、石秀和時遷的做法有辱梁山的英名,所以他要先斬了楊雄、石秀,再發兵攻打祝家莊。晁蓋被宋江當場勸阻,宋江一方面婉言勸阻晁蓋,一方面溫言寬慰楊雄、石秀,並決定親自領兵下山攻打祝家莊。

晁蓋講究擲地有聲的英雄義氣本來是沒錯,但他在處理此事時由於才不足而把自己陷入了不利境地:草率下令要斬殺來投奔梁山的好漢,梁山眾人無法理解他口中所說的義氣,反倒寒了梁山眾人的心,讓大家覺得他薄情。而宋江則恰好相反,利用此事大大招攬了人心,贏得了更加廣泛和堅固的群眾基礎。

晁蓋才不足的第三個表現是對梁山的前途和未來缺乏長遠規劃。晁蓋比第一任梁山之主王倫能力更強,在他的帶領下,梁山比起王倫領導時期有更明顯的發展和壯大,使梁山由一個“打家劫舍”的土匪窩進化為“劫富濟貧”的聚義之所。

但晁蓋對梁山的前途和未來缺乏長遠規劃,他對梁山的定位就是停滯在“劫富濟貧”的聚義之所,至於更長遠的前途和未來,晁蓋沒有看那麼遠,也沒有想那麼多。而宋江比晁蓋更高明得多的地方就在於,他帶領梁山成功地迫使朝廷招安,讓梁山眾人搖身一變由草寇成為朝廷官員,為梁山和梁山眾人找到了最理想的歸宿。

晁蓋做的第三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就是,他沒明白自己只是個草莽英雄,以他的才幹根本勝任不了梁山之主的位子,尤其是梁山處於高速發展壯大時期,晁蓋的才幹不足,讓他在梁山之主這個位子上,無異於坐在了一個火藥桶上,隨時都可能給他帶來覆滅的命運。

宋江

4、倉促打曾頭市,晁蓋害自己丟掉了一條英雄命

果然,給晁蓋帶來滅頂之災的事情不久就發生了。

晁蓋名義上是梁山之主,但實際上早已經被二把手宋江給架空了:因為宋江上梁山以來的長期經營,梁山好漢絕大多數都更拜服宋江,宋江數次領兵下山作戰都獲得勝利,也奠定了宋江在梁山眾人心目中無人能及的威望。

晁蓋對於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形勢一直以來都是退讓、容忍,直到他自己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連江湖上籍籍無名的盜馬賊段景住都只知梁山有宋江,而不知有晁蓋。段景住想要偷到名馬獻給宋江作為上山入夥的投名狀,讓身為梁山之主的晁蓋情何以堪?臉面往哪裡擺放?

晁蓋再也不能容忍了,但他也心知,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形勢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只有自己親自帶兵下山打幾次勝仗,才能挽回頹敗之勢,重振自己梁山之主的聲威。

可惜的是,晁蓋才幹不足的短板最後一次給了他致命一擊。

晁蓋在複雜的心情和暴怒的情緒中草率決定親自領兵下山攻打曾頭市

:他對於曾頭市的地形、曾頭市的實力、曾頭市的短板等等重要信息一無所知,甚至於他連隨軍的軍師都沒有帶的情況下,就匆匆忙忙帶領二十名頭領和五千人馬直奔曾頭市了。

晁蓋對曾頭市的實力和複雜性顯然過於低估了,又在濃重的暴怒和急躁情緒中倉促領兵攻打曾頭市,即便是宋江等人苦心勸阻也無濟於事,晁蓋就這樣匆忙上陣了。

晁蓋在兩軍對陣的時候,又顯露出他才幹不足的短板:晁蓋因為自己生來神勇,在兩軍對陣的時候,作為主帥,他居然一馬當先衝向敵方將領。要知道,這不是江湖上和人打架,這是兩軍作戰啊!作為主帥這樣逞英雄地孟浪、草率,倘若敵方一箭射來,不是凶多吉少嗎?這分明就是江湖莽漢而已,哪裡像個主帥的樣子?

果然,曾頭市就看出了晁蓋的致命弱點,故意安排了兩個和尚做了內線,引誘晁蓋上鉤,故意說他們是曾頭市的仇家,可以趁夜帶著梁山軍隊去曾頭市劫寨。晁蓋在這時候再一次暴露出他才幹不足的致命弱點,居然就輕易相信了這兩個素不相識的和尚。連林沖都勸不住,一意孤行,非要聽這兩個和尚的誘導去曾頭市劫寨。

就這見識和水平,就這能力和智謀,晁蓋哪裡有半點一軍主帥的樣子呢?他的才幹哪裡配得上梁山之主這個位子?

於是,林沖等頭領只能眼睜睜看著晁蓋中計,被人一箭射中面頰,而那箭是敵方處心積慮浸泡過毒藥的,可見這一切都在敵方的掌控之中。晁蓋中了毒箭,林沖等頭領帶著敗退的兵馬倉皇護著晁蓋回了梁山,當夜,一代草莽英雄晁蓋毒發身亡。晁蓋的一生就此謝幕!

晁蓋做的第四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就是,明明沒有領兵作戰的才幹,偏偏意氣用事、不聽勸阻,倉促領兵下山攻打曾頭市,在兩軍陣前又不聽林沖勸阻輕信他人而中計,終於被度箭射中,最終毒發身亡,晁蓋就這樣害自己丟掉了一條性命。

林沖

小結:晁蓋始終缺乏自知之明,最終害死了自己

晁蓋其實只是個草莽英雄,他不是個出色的領導人,他如果繼續留在山東鄆城東溪村,繼續做他的保正,繼續做他仗義疏財的江湖大哥,他會是個生活很幸福的人。

但遺憾的是,晁蓋始終缺乏自知之明:挑頭劫生辰綱,把自己逼上了一條不歸路;劫法場救宋江,為自己埋下了一個大隱患;德有餘才不足,讓自己坐上了一個火藥桶;倉促打曾頭市,害自己丟掉了一條英雄命。正是晁蓋缺乏自知之明,最終害死了自己。

所以,結論就是,晁蓋既不是宋江害死的,也不是史文恭害死的,而是他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害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