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一聲大哥淚花流

晁蓋:一聲大哥淚花流

葛紅普

托塔天王晁蓋是梁山的第二位領導人,在梁山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他起著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但晁蓋由於自身的先天性不足,也是最窩囊的領導人,被宋江、吳用等人架空。由此,我們可以說,晁蓋固然勇猛,甚至於有點善良的可愛,但從管理上來說,晁蓋不是個好領導,所以,他死在梁山好漢大聚義之前,也是恰如其分,死得真是時候。

晁蓋從水滸第十四回露面到第六十回陣亡,總共辦理了4件大事,一是搞了個7星小聚義,黃泥崗上劫了十萬貫生辰綱;二是上梁山,讓林沖火併了王倫,自己當上了梁山的第二任領導人;三是江州城劫法場,救出宋江和戴宗;四是自己領兵攻打曾頭市,結果中箭身亡。從這四件大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晁蓋自身先天性的許多不足,也正是這些不足要了他的命。

晁蓋第一不足:有勇無謀。大家知道,宋江潯陽樓上醉寫反詩,被黃文炳告發,宋江和戴宗被處以死刑。晁蓋帶領眾位兄弟下山相救,於是大鬧江州城,劫了法場,救出兩人。事情到這裡,也算圓滿。可是下面就不行了,晁蓋居然沒有安排撤退的路線,一群人只跟著李逵往前走,結果到了潯陽江邊,大江擋住退路,後面又有官兵追趕,如果不是張順等人接應,恐怕這次就要全軍覆沒了。你看看,晁蓋只知道鬧法場救人,卻把退路給忘了,真是匹夫之勇。

在晁家莊,七星聚義後,去黃泥崗上劫生辰綱,晁蓋卻不懂得化裝,喬裝打扮,住店時,居然都說姓李,從濠州到東京賣棗。你也不想想,你晁蓋在當地可是名人呀,你不認識別人,別人可認識你呀。結果,官府就憑這個疑點,讓7人暴露,晁蓋不得已上了梁山。真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更讓人不解得是,劫去生辰綱後,不知道躲藏,反而和幾位弟兄每日在家喝酒作樂,這不是招惹是非麼。另外,當宋江知道壞事後,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到家中送信,讓晁蓋等人快溜。我們這時看到,晁蓋真是託大,宋江是上午報的信,結果到晚上官府的軍兵到家門口了,晁蓋的東西還沒收拾完,有啥好要的呢。簡直就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不拿時間當乾糧。如果不是朱仝、雷橫存心想放他,那晁蓋恐怕連家門也跑不出去。真是匹夫也,不可與之謀。

晁蓋第二不足:交兄弟欠心計,難以服眾。當楊雄和石秀、時遷,不合偷了祝家店裡報曉雞,一時爭鬧起來,石秀放火燒了店屋,時遷被捉,李應二次修書去討,祝家三子堅執不放。沒有辦法,楊雄和石秀只好上梁山搬救兵,誰知,兩人剛說完來龍去脈,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宋江一看不好,趕緊出來解圍,宋江慌忙勸道:“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

這時你看晁蓋的理由,晁蓋道:“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

仔細一看也成立,可你想想,上梁山的有幾個不是在社會上幹了壞事,呆不下去了,才上的山,你晁蓋不也是劫生辰綱,殺人放火麼,難道偷雞就不能上梁山麼,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刮子麼。

不僅如此,晁蓋還得罪了手下一幫子兄弟,你看宋江勸住道:“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害他,其實那廝無禮。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

吳用也連忙附和,吳學究道:“公明哥哥之言最好,豈可山寨自斬手足之人?”戴宗也道:“寧乃斬了小弟,不可絕了賢路。”眾頭領力勸,晁蓋方才免了二人。雖是免了兩人,晁蓋卻落了個不好的印象,許多兄弟嘴上不說,心裡也在恨晁蓋。交兄弟交到這個份上,你晁蓋那裡還有威信,另一方面更成全了宋江在弟兄們中的形象和威望。晁蓋真是不值呀。

在花榮等人上梁山後,晁蓋聽說花榮的箭法了得,人稱“小李廣”麼,一百個不相信。花榮也明白,便找了個機會,梁山射雁,一箭正名。這一箭可謂一箭三雕,第一,我花榮不是徒有虛名;第二,為上山的弟兄們樹立威信,我們投靠你晁蓋,我們不是吃乾飯的,我們是大大有本事的;第三,向晁蓋示威,你晁蓋也沒有啥了不起的。你看看晁蓋又得罪了一幫上山的弟兄。

晁蓋第三不足、缺乏長遠眼光,沒有大將之材。晁蓋的理想也許是“小國寡民”,我領著一幫子弟兄,佔山為王,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吃喝不愁,逍遙自在。可你別忘了,梁山畢竟是個孤山,如果山周圍的資源都被掠奪了差不多了,你晁蓋吃啥,弟兄們吃啥。再者更殘酷的是,官府沒有忘記你梁山,時不時就會派兵來圍剿,如果,不想去路,只想一輩子留在梁山,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所以,這裡,晁蓋到宋江跟前差的太遠了,簡直不可用裡計。

晁蓋就這樣滿足於自己的理想,時不時派人到山邊劫個財,來了官兵了打跑就是了,絲毫不考慮梁山的長遠大計,這樣下去怎麼能行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每個行業,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梁山也不例外。

於是,曾頭市的出現,其實就是梁山改變策略,主動出擊的戰略大轉移,由守到攻,當然這都是宋江的主意了。而晁蓋還是抱著以前的老思想,老做法,那麼晁蓋不死,梁山就不可能發展壯大。於是,施耐庵就寫曾頭市一段戰事,其實就是讓晁蓋死去,讓梁山的第三任領導人宋江登上歷史的舞臺,把梁山發展壯大。

晁蓋終身不娶,放棄自己殷實的家庭生活,毅然決然劫生辰綱,上梁山,這是晁蓋的可貴之處。但在那個靠武力和心計吃飯的社會,自己沒有一點謀略,不論在江湖還是在官府,都無法生存。

晁蓋走了,他除了給人留下迂腐、匹夫之勇,還有他的不是個好領導的哲學。所以如何做個好一點領導,不妨多讀讀晁蓋,也許能吸取一點反面的經驗教訓,壯大自己,完善自己,這也許就是晁蓋留給人們最寶貴的財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