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楊志還是這樣一種人,怪不得丟了生辰綱!

梁山好漢楊志,在亂世中屢遭失敗。運花石綱翻船,賣寶刀遇上潑皮牛二,送生辰綱被劫,做官不順,為匪少友,問題出在哪兒呢?

楊志出身舊門,丟官落難之際,仍然口口聲聲“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不忘自己貴族身份,不願與尋常百姓為伍。

這等人自恃高人一等,最怕淪為平民。運花石綱丟官後,整日尋思著再翻身,博個封妻廕子,也給祖宗爭口氣。

水滸傳:楊志還是這樣一種人,怪不得丟了生辰綱!

大名府梁中書把他由充軍罪囚改為廳前聽用。楊志在府中早晚殷勤聽候使喚,極力巴結。送生辰綱這等重任,是梁中書之妻蔡夫人點楊志的將,可見楊志對上司的諂媚,不僅在梁大人處到了位,在其夫人處也用心良苦。

這等伎倆,虧得一介武將委屈去做,楊志在我等心中的英雄氣節便少了許多。

楊志這等人,一旦有權,便會將平日裡做奴才的許多鬱悶之氣潑撒在下屬身上。送生辰綱之行,楊志選出十一名壯健的禁軍做挑夫,帶上幾根藤條上路。

楊志這一路獨斷專橫,早起、晚行、居住、歇息,都要聽他指揮。

水滸傳:楊志還是這樣一種人,怪不得丟了生辰綱!

禁軍們淪為挑夫,想必心中極為不願。舍推車而改挑運,肩上壓著百十斤的重擔,頭上頂著炎炎的烈日,千里奔波,挑夫心中的怨氣自然不少。

楊志此時或可以身先士卒,自己也挑幾程,讓挑夫們心理平衡;或可以多說些體貼之語,鼓勵並溫暖下屬。可楊提轄只會這般做大:見挑夫在樹蔭下稍稍休息,輕則痛罵,重則抽藤條便打。

眾軍漢忍氣吞聲,這個團隊的兩個虞候和老都管另外三名領導,也因楊志作風專橫忿忿不平。

一行十五人上了黃泥岡,入了晁蓋等的埋伏圈時,已是上下交怨,班子不團結,團隊意志崩潰,爭吵不休。

水滸傳:楊志還是這樣一種人,怪不得丟了生辰綱!

他們的對手晁蓋等精誠團結,分工得當,計謀巧妙,楊志等怎能不敗。

楊志丟了生辰綱,有官家情報洩密之過;楊志為人不恤下屬,管理缺乏人性化亦是重要原因。

梁中書用人不拘一格有胸懷,但還是缺乏眼光,應該想到對上司巴結太緊的人,對下屬必不會真心愛憐,這等人不堪大用。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輕侮),楊志是條硬漢,但離君子遠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