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智商不在線,情商不在線,受傷時總在線。

眾所周知,"青面獸"楊志是整個《水滸傳》中的"倒黴先鋒",也就出身好點,武功好點,但這兩點好加在一起都抵不過一點壞,那就是運氣壞,而且壞得出奇。楊志一出場就是在水泊梁山路過,幹嘛去呢,"收拾了"一擔錢物去東京送禮疏通。原來道君(宋徽宗)皇帝要蓋萬歲山(歷史上著名的艮嶽),差一般十個制使(採購員),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交差)。結果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安全回到京師,偏偏楊志負責的船在黃河裡被風浪打翻,不敢回京覆命,只能跑路。

後來因為生活所迫,逼不得已要賣祖傳寶刀,結果碰上了喝醉酒的潑皮無賴牛二,非要看殺人不見血,於是楊志咬咬牙,就成全了他,然後自己就背上了人命官司。

好不容易得到梁中書賞識,負責押運生辰綱,結果在黃泥岡被人一瓢蒙汗藥麻翻在地,眼睜睜地看著那幾個販棗子的把生辰綱給劫走了,沒辦法又跑路了。

跑來跑去,最後上了樑上,落了草,成了寇。後來好不容易等到招安成功,終於有機會實現自己畢生的夢想——"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第十二回)。結果一條好漢沒有死在戰場上,卻病死在了路上。實在是可惜,可憐,可嘆。

但回過頭來再看楊志的遭遇,僅僅一句運氣不好,顯然是不能服眾的,他的種種不幸是和自己的性格缺陷脫不開干係的,而且他的缺陷也是咱們好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帶一些的。

目光短淺,沒有計劃。

楊志"收拾"那一擔錢物本打算去東京汴梁樞密院疏通打點,希望能夠再次得到任用所以到了汴梁以後,"(楊志)將出那擔兒內金銀財物,買上告下,再要補殿司府制使職役。"結果,"把許多東西都使盡了,方才得申文書,引去見殿帥高太尉。"。注意,在見到高太尉之前楊志已經把自己的金銀財物都用光了,所以他是兩手空空去見高俅的,高俅一看楊志那空空如也的兩隻大手肯定不高興啊,心想你沒聽過我高太尉的名聲嗎,什麼都不拿就敢來求我辦事,明顯是不尊重我一貫的辦事規矩啊!所以高俅說:"既是你等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回到京師交納了,偏你這廝把花石綱失陷了,又不來首告,倒又在逃,許多時捉拿不著。今日再要勾當,雖經赦宥所犯罪名,難以委用。"把文書一筆都批倒了,將楊志趕出殿司府來。(第十二回)

楊志:智商不在線,情商不在線,受傷時總在線。

我高俅就不要面子的嗎?兩手空空求我辦事

高俅的為人楊志不可能不知道,就算平時真的沒有耳聞,在樑上之時王倫也親自跟他說過:"高俅那廝安不得好人。"(第十二回)而楊志的命運就掌握在高俅手裡,高俅大筆一揮,楊志就算是官復原職了,結果在見到高俅之前竟然把錢都用光了,用在了打點那些牛頭馬面上,沒想明白誰才是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人物,結果當真正見到閻王爺的時候卻什麼也拿不出來了,如此胡亂用錢,沒有計劃,不分主次,實在是目光短淺得很。

其實楊志要是腦袋靈光,還有一個補救的機會,因為他把錢都花沒了,連吃飯住店的錢都沒有了,最後只能把祖傳的寶刀插上草標以三千貫的價錢出賣。如果楊志能早點預見到沒錢之後只能靠賣了寶刀過日子,那他為什麼不能咬咬牙把祖傳的寶刀獻給高太尉,再加上一個燦爛的笑臉,無恥地說一句:"小人向聞太尉大人喜歡寶刀、寶劍,求之若渴,不才家中有寶刀一口獻與大人,也為它找一個好歸宿,寶刀配英雄,定會傳為一時美談,請太尉大人笑納,不要駁了小人的一片心意。"這彩虹屁一吹,寶刀一獻,基本就大功告成了。而不只是恨恨地罵一句:"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剋剝。"(第十二回),然後轉頭去街上賣刀去了。既然結果都是一樣——寶刀離身而去,那為什麼不將利益最大化,選一個對自己好處最大的一個呢?所以,做決定之前,先想一想,上天既然讓人類長了那麼一個大腦袋,肯定是有它的用處的,別總不捨得用。

楊志:智商不在線,情商不在線,受傷時總在線。

你看我這刀漂亮不,給錢就賣。

二、性格偏激,情緒化重。

遇事不思考也就罷了,還那麼容易激動,做事喜歡走極端。看他賣刀那一節,牛二明顯就是來找茬的,而且是喝了半醉來的。中國有句老話叫"天子尚且避醉漢"(智真長老也說過),況且是一個喝醉的潑皮無賴牛二呢。結果楊志不避不讓,還認真地講解起自己寶刀的三絕來,真是個盡職盡責的好賣家。結果牛二非要看殺人不見血,倆人一來二去糾纏了半天,楊志情緒慢慢醞釀,最後一怒之下把牛二給殺了,攤上了人命官司。

其實以楊志的武功,跟魯智深都能打個五五開,對付這麼一個潑皮無賴,應該不費吹灰之力(原因可參考魯智深是怎麼教訓潑皮無賴的,而且還是一群)。結果卻選了這麼一個結果最壞的辦法,為民除害倒是為民除害了,他自己卻落得個充軍發配的下場。

再有就是生辰綱被劫之後,楊志醒來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尋死,打算一死,落得個一了百了——"欲要在岡子上自尋死路,卻待望黃泥岡下躍身一跳。"(第十七回)。一遇到事情,不是想著有沒有好的辦法去解決,而是任由情緒在身體裡肆意醞釀、衝撞、主宰自己。最後不是要別人的命,就是要自己的命。這樣一個人怎堪重用,又怎麼會有好的前程呢?

種種跡象表明,楊志雖然看著是個猛漢子,其實內心脆弱得很,外強中乾,色厲內荏;遇事就慌,沒有主見,情緒極不穩定,真應該好好看看《反脆弱》這本書,可惜宋朝的時候還沒有。


楊志:智商不在線,情商不在線,受傷時總在線。

寶寶要看殺人不見血。


楊志:智商不在線,情商不在線,受傷時總在線。

你殺我,你殺我,你來殺我!

三、溝通障礙,離心離德。

楊志的這個缺點跟前兩個比較,算是最要命的了。畢竟人是社會性動物,總是要和別人打交道的,要是不能很好地處理和別人的關係,那是寸步難行的。而楊志在押送生辰綱的過程中就充分暴露了這個缺點。

看在一路之上,楊志是怎麼把自己一點點推到其他人的對立面的。當時情況是這樣的,楊志和梁中書府上的三個人什麼也不拿,只管押運護送,其他十一個人挑著裝有珠寶的擔子,而且每個擔子都很重。而楊志在挑夫們休息乘涼的時候經常"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第十六回)。也就是說給楊志幹活不是捱罵,就是捱打,挑夫們心裡什麼感受,可想而知。

而且跟梁中書府上的人關係也極差,有兩個虞候稍微行的慢些,楊志便嗔道:"你兩個好不曉事,這干係須是俺的!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就知道打人),卻在背後也慢慢地挨,這路上不是耍處。"、"你這般說話,卻似放屁"(第十六回)。張嘴閉嘴強調自己責任重大,不敢有失,就是沒有考慮過跟他一起出來的人也十分辛苦——雨汗通流,嘆氣吹噓。而且挑夫們怨氣沖天:"這般似熱的天氣,又挑著重擔,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們直恁地苦!"(第十六回)。

一路上趕打著,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個人,沒一個不怨悵楊志(第十六回)。所以後來大家在黃泥岡上統一休息,一部分原因是跟楊志賭氣——你就是打死,我們也不起來了。

楊志:智商不在線,情商不在線,受傷時總在線。

這楊志也太欺負人了!

像楊志這般做領導的,試問有幾個屬下可以跟他長久共事,只強調自己的不容易,卻不曾問過員工的苦楚與困難。而且動輒打罵,就算你的決定,判斷都是對的(楊志確實經驗老到,考慮的都有道理),出於心理上的對抗,執行起來,也會大打折扣。

而消解內耗,也許就是幾句拐彎的話就能辦到的,比如在路上邊走邊給挑夫們打氣:"兄弟們咬咬牙堅持一下啊,灑家知道天氣熱,擔子重,離家遠,都不容易,大夥還願意跟我楊志出來走這趟干係,那是對我楊志的信任(其實是接了命令,不得不走這一趟);等咱們安全交了差,大人那邊免不了自有賞賜,我也會重重感謝大夥。前邊有個林子,咱們進去避避暑頭再走。不過要小心了,一般這種大林子都是強人慣常出沒之地,休息的時候也要打起精神,不能放鬆,你們挑擔辛苦,坐下先歇,灑家給你們站崗……"

如果一路之上是這麼個溝通方式,不知道日後樑上會不會就只剩下一百零七將了。所以,溝通技巧很重要,有事靜下心來好好說,會避免好多麻煩,而且還事半功倍,可惜這一點,楊志也是不會的。

所以楊志令人同情的遭遇看似是時運不濟,而時運這個東西就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向左,還是向右,皆由他一人而定。希望我們能參考楊志的經歷,校正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