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孤獨的天王

晁蓋:孤獨的天王

晁蓋:孤獨的天王

如果說王倫的缺點是“小”,那麼晁蓋的問題就是“大”。

王倫的心眼太小,不能容人,以至於招人恨,被人殺;晁蓋是心太大,沒有心機,所以被人架空還渾然不覺,最後黯然離場。

晁蓋的這個缺點,吳用早就知道。當他們劫了生辰綱,擊退了官兵,一起投奔梁山時,王倫說了一通場面話,安排他們暫時住下,其實並不想收留他們。但晁蓋卻渾然不覺,還心中歡喜,覺得碰到了好人,對其他哥幾個說:“我們造下這等迷天大罪,那裡去安身!不是這王頭領如此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報!”

此時,吳用說了一句:“兄長性直……”

王倫那點心思,林沖早就心知肚明,吳用更是洞若觀火,可晁蓋卻一點兒都看不出來。換句話說,若論心機,晁蓋連王倫都不比過。如果沒有吳用,他第二天就會被王倫客客氣氣地趕下山去,從滿心歡喜變成徹底失望。

晁蓋這人屬於豪放派,“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看到了吧,簡直就是拿錢不當錢,資助別人時連對方的好歹都懶得去分辨。書中寫公孫勝在外面以化齋糧為名求見晁蓋,彼時晁蓋正和吳用等人飲酒議事,脫不開身,於是讓莊客給三五升米,給米後不走,又讓莊客給三二斗,給了還不走,讓莊客再給三四鬥。晁蓋的為人,大抵如是。

如果晁蓋身邊都是胸懷坦蕩的謙謙君子,或是想啥說啥直來直去的豪爽義士,一定能相處盡歡。

可偏偏,晁蓋碰上了宋江。

晁蓋:孤獨的天王

本來,晃蓋和宋江一個是鄉中的豪強富戶,一個是縣裡的刀筆小吏,兩個人結交,可以互相利用,互相幫襯,互利共贏,是你好我也好的關係。

而且,他們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仗義疏財。只不過,晁蓋是有錢亂花,有時候免不了別人拿他當冤大頭,花了錢也買不到好。比如白勝被抓後,本來一開始咬緊牙關沒有招認旁人,可主管這一案件的何濤,有一個弟弟何清不學無術,專愛賭博,曾經投奔過晁蓋,偏偏晁蓋等人劫生辰綱的路上遇到過何清,所以何清告訴了何濤。由此,成為了破案的突破口。

宋江的仗義疏財,則是在下人生的一盤大棋,不斷積累社會名望。宋江積累人氣想幹啥?是為了實現人生抱負。這從他在江州提的“反詩”中就能看得出來:“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邱,潛伏爪牙忍受。”明白了吧,人家只是在默默等待機會而已。

當然,宋江並不是真的想造反,而是想追求功名。他在沒上梁山之前,就把招安當成人生的正途。當年宋江和武松從孔太公莊上分手,在送武松去二龍山找魯智深入夥的路上,對武松說:“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事業,可以記心。”宋江是在囑咐武松,更是在表達自己心底的志向。

確實,宋江沒有武松的一身武藝,但正是他自己在詩中寫的那樣,他要比人多了許多“權謀”。他想封妻廕子,青史留名,沒有本事靠一槍一刀去爭取邊功,只能靠借勢,將別人當成棋子,下自己的那盤棋。

而上梁山,就是宋江人生最大的機會。

晁蓋:孤獨的天王

晁蓋是講義氣的,聽說宋江在江州有危險,幾乎帶著梁山好漢傾巢而出,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去江州劫了法場。回到山寨,晁蓋又想把山寨之主讓給宋江來做。晁蓋的理由很簡單,當年你給我通風報信救了我們的命,沒有命哪有這個寨主的位子?現在你來了,一發連這個位子也讓你,以做報答!這心胸,夠大。

但晁蓋也許不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會勾心鬥角。此時,性直就成了致命的缺點,而有權謀則會佔據主動。

寨主的位子宋江當然不能要。宋江明白,我救過你的命,你也剛救過我的命啊!你現在是梁山之主,奔襲千里拼死救我出來,我初來乍到要是還坐了寨主之位,那既不仗義,又不穩便。更何況,你比我年歲大資歷老,到時候將你安排在哪兒?所以,宋江堅辭不受,只是做了二把手,吳用和公孫勝順延,坐了三、四位。

但此時,宋江說了一番話,下了一招後手無窮的妙棋:“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看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晁蓋:孤獨的天王

本來,梁山的規矩是有新頭領上山就重新議定坐次,花榮等人上山時也是議過的,大家也都已經認可。現在都過了有半年了,宋江一句話就把這個慣例打破,順便也廢掉了上一次議定好的坐次。

一個單位裡進了大量新人,如果馬上安排崗位,大家肯定都得看主要領導的臉色做事,向一把手錶忠心。因為人生地不熟,沒有歸屬感,迅速融入環境、向領導靠攏是最佳選擇。如果保持原來的建制不變,舊的仍然是舊的,新的仍然是新的,那麼新人肯定會抱團取暖,人也一下子就會分成新舊兩派。

我們都知道,花榮等人是宋江的嫡系,他們上梁山,也是靠宋江的面子。在上梁山的途中,由於宋江突然回家奔喪,他們甚至心裡還差一點打退堂鼓,做好了如果山上不收留就另投別處的打算。好在晁蓋不像王倫,為人仗義,真心相待,大家才安下心來。現在宋江來了這麼一番操作,本來已經穩定的局勢瞬間瓦解。宋江作為新人中的核心,雖然是二把手,但實力卻已經最強。

且看看舊頭領有誰吧,只有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這幾位,新頭領則有花榮、秦明等二十七位之多。這力量對比,傻子也能看得明白。

晁蓋:孤獨的天王

接下來,便到了宋江大展拳腳的時候。

宋江等人上山之後,梁山一共出去打了四場大仗:打祝家莊、打高唐州、打青州、打華州。每次需要打仗的時候,宋江都會對晁蓋說出那句著名的話:“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然後自己點將出徵。從此,晁蓋變成了專門負責看家的山寨之主。有意思的是,等晁蓋死後宋江做了梁山之主,每次打仗自己都當主帥,從來沒有“未可輕動”過。

更讓人細思恐極的是,宋江每次打仗時帶的那些將領,有一個驚人的規律:舊頭領裡除了林沖和白勝,劉唐、三阮甚至杜遷、宋萬都一律不帶!

我們知道,在舊頭領中,林沖是後來者,白勝開始是添頭,後來是叛徒,晁蓋的隊伍當中最核心的就是劉唐和三阮。排坐次的時候你說“待看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打仗的時候你只帶自己的人去,這是幾個意思?

忽然想起一個故事,領導帶著甲、乙、丙一行四人出差。到了一家旅館,只剩下三張床。領導說,我佔一張,剩下的我出題考考你們,誰答上了就住一張床,答不上就到外面遛噠去吧!三人都說好。領導問甲:“天上有幾個太陽?”“一個!”甲住了一張床。問乙:“有幾個月亮?”“一個!”乙也住了一張。問丙:“幾個星星?”丙去遛噠了一宿。

過了幾天,他們四個又去出差,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領導又採取上次的辦法。問甲:“紅軍長征從哪裡開始?”“江西,瑞金!”甲住了一張床。問乙:“長征大約有多少人參加?”“大約十萬人。”乙也住了一張床。問丙:“他們都叫啥名字?”丙痛苦的慘叫一聲,奪門而去……

很多事,看起來是公平競爭,實際上定政策時條件偏一偏,靠明規則就能難死你!說好了看出力定坐次,你卻不給人家出力的機會,這不是明擺著坑人麼!我都有點懷疑,要不是後來晁蓋死了,劉唐和三阮他們失去了主心骨,不再具有威脅,真不知道他們最後能不能進天罡星之列。

而宋江這麼一弄,眾頭領也都能心領神會。像林沖,一直身在官場,這點事還不懂?一把手被架空了,當然要向二把手靠攏。這梁山上上下下,慢慢都成了宋江的人,晁蓋成了名義上的山寨之主。後來人們提起梁山,只知道有宋江,沒有人提晁蓋。就連段景住盜了匹好馬想上梁山當見面禮,也只是想送給宋江。

要知道,想當年晁蓋在江湖上的名聲並不比宋江差啊,梁中書給蔡京送生辰綱的事一傳出來,劉唐和公孫勝是不約而同找了晁蓋的。可現在,晁蓋作為山寨的一把手,為什麼風頭卻被二把手壓過去了呢?原因很簡單,仗都是宋江打的,人馬都是宋江收的,政策都是宋江定的,人心不向著宋江向著誰?

明白過味兒來的晁蓋急了,打曾頭市,他非去不可。

晁蓋:孤獨的天王

且看晁蓋下山帶的頭領: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歐鵬、劉唐、阮小五、阮小二、阮小七、白勝、杜遷、宋萬。

終於,他帶上了自己的舊部。

他帶上的,只能是自己的舊部。

他和他的舊部,太需要一場勝利證明自己了。

但耐人尋味的是,軍師吳用,那個晁蓋自小交往的朋友,那個每次打仗都出謀劃策屢建奇功的智多星,居然不在其中。不知道是晃蓋故意不帶,還是吳用根本不想來。但晁蓋的心裡明白,在梁山,自己已經沒有太多可以信任的人了。

晁蓋帶人下山的背影,真的好孤獨。

更令人嘆惜的是,憋著一股勁的晁蓋剛下山就中了毒箭,出師未捷身先死。

或許,對晁蓋來講,死是最好的結局。否則,未來的梁山免不了再來一場他並不情願的權力交接,到時候,他會敗得更慘。

但晁蓋不甘心啊!臨死前,他看著宋江道:“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蓋的心裡對宋江是多少不滿,才會立下這樣的遺囑啊!晁蓋明明知道,憑宋江的本事,是無論如何也抓不住史文恭的。換言之,此時晁蓋心裡最大的願望,恐怕已經不是給自己報仇,而是不讓宋江做梁山之主。

可晁蓋想不到,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經被架空,死了之後說的話更不頂用。第二天一大早,宋江就被眾人擁上了第一把交椅。就算是最後盧俊義捉了史文恭,也沒能當上寨主。而宋江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弦更張:“如今山寨人馬數多,非比往日,可請眾兄弟分做六寨駐紮。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

為什麼晁蓋死了就“人馬數多,非比往日”?顯然,不是人馬非比往日,而是一把手非比往日。這一天,宋江已經等了好久;有些事,宋江已經盤算了好久。從此,一切都要改了。代表著晁蓋時代的“聚義廳”匾牌被摘下來像破爛一樣扔在一邊,“忠義堂”三個鎦金大字在上面熠熠生輝。梁山的發展方向,變了。

從此,梁山徹底進入了宋江時代。

晁蓋留給世間的,只有那個孤獨的背影。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熱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