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妙在何处?

博书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李白《把酒问月》。这句诗,是诗人面对宇宙遐想引起的人生哲理的思考。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深受黄老列庄思想的影响,诗作瑰丽多姿,空灵出尘,气势磅礴,神奇浪漫。他喜欢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月亮就是知音、挚友、故人,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情都诉之于月。

在太白诗集中,咏月多达三百多处,给女儿取名“明月奴”,足见他对月亮的酷爱,以至于死后留下醉后入江捉月而溺亡的传说。月亮既是他美好理想的寄托,也是他孤傲高洁的写照。他对月亮的感悟,全化成对理想和落寞,牵挂和思念,永恒和短暂的感悟。

《把酒问月》全诗如下:

青天有月未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皎如飞镜临丹阏,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的确切写作年代难定,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应当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作,友人不自问而请他问之,难道是友人认为李白和月亮关系比较特殊,故嘱他问之?诗题是诗人绝妙的自我造象,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根据此诗所流露的情绪,人们推测应该是写于唐天宝三载,即公元744年。当时李白过得很不如意,年少时曾梦想做帝师的理想破灭,人到中年被唐玄宗撵出长安,在踏出长安那一刻,他对仕途心灰意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替。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诗有互文之秒,今人古人如逝水,只有明月亘古不变。

古人今人如流水般传承,抬头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皎洁的月亮没有亏待古人,也没有青睐今人。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过同样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诗句表达的是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作为人类的存在是绵绵久长,无穷无尽的。永恒的人类和永恒的江月始终共存相伴。

李白的诗歌,除了月亮之外,还离不开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对人生短暂发出过感慨后,过渡到及时行乐,月光伴着美酒,一醉解万愁。这句诗化自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首诗表达出人生短暂的感慨,孤高自傲的寂寞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形象地展露出人生失意时的心绪。诗歌以停杯问月开始,至当歌对酒结束,中间是诗人对着月亮的发问,诉说着人生苦短和孤寂情怀,感叹世事无常,唯有喝酒行乐。这样的消极心绪,也反衬出李白对人生前途的担忧彷徨,对仕途失意的一种慨叹无奈。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一看到这首诗就立马想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首诗歌可以说在风格和情感上都是相似的。

这首李白的《把酒问月》很妙,而且和《春江花月夜》都妙在一处,下面来对比一下: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两首诗歌的时空感都很强,细细琢磨还有那么一点哲思的意味,但照我说,显然张若虚的境界要高一点,或者说张若虚的哲思性更强一点。

因为什么呢?张若虚的感慨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而李白的感慨则是一个很圆满的意境,为什么说它圆满?你看李白第一句诗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这是很好理解的,今天的人无法看见过去的月亮。

说的很对,但反而显得平淡了一些,就像我们普通人说的“过去不复还”一样,而今天的人也不可能看到过去的月亮。

下一句诗中李白又写“今月曾经照古人”,倒是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因为他把时间给转换了,今人变成了古人,古月变成了今月,这一下子就把人的生命短暂和月亮的永恒性给写了出来。

这种感觉就有点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仓然而涕下”,但是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是很孤独的,那种让人置身在宏大的时空场景中的孤独。

但李白没有写出这种孤独,他写的是“短暂和永恒”,生命的短暂和月亮的永恒,你想啊,我们几千上万年的历史,我们的那些祖先曾经也沐浴在这道月光下,但是如今他们都化为了历史云烟,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啊。

所以,李白又写“古人今人若流水”,说不管古人还是我们都像流水一样哗啦啦的朝一个方向流,不能停下来,消逝在时间的这条长河里,而月亮却像岸边的一块大石头从来没有移动过,变化过。

它看着人世间的兴衰和更替,送走旧人,迎来新人,往复循环了几千上万年。于是,李白接着写“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就算替这番感慨收了一个尾。所以我说李白的这种感慨是很圆满的,因为它有始有终。

它是怎么个终法呢?

李白最后写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很李白啊,他是“酒中仙”,所以才不会去思考宇宙,而是关心喝酒。而且,也很符合他“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享乐主义,浪漫主义。

他怎么个享受和浪漫法呢?

自然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


文化十分钟


很多人认为李白的诗没有什么水平,同样是写月,老是拿着这首诗来说事: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古乡。

总感觉就像是一首打油诗,小学生都能写出来,艺术感染力不强,水平不高。但是我相信这首《把酒问月》没有人敢提出质疑,它体现了很深的哲理。先看原诗: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整首诗苏轼《前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都是短暂的,站在历史长河和明月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李白一生狂放不羁,自认为有经世之才,总认为是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所以一生对酒当歌,举杯望月,看着人生短暂寄情于美酒当中,总是有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迈中透露中淡淡的悲情。

他这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必须结合下一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理解。意思是说,我们从未见过古时的月亮,但现在的月亮也曾经照过古人;古代人也好,现在的人也罢,在这一轮明月面前都像是流水一样,只能对着它感叹而已,还能干什么呢?


这首诗透露出他对人生仕途悲观与失望,最后只想着以酒度日,比起杜甫来境界要差多了!


窗外的白杨


这里更正一下的问题里的诗句:应该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一、从字面上很好理解,意思就是今天的人看不到古时候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候的人。月亮永世不变,人却世代更替,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二、单句诗句的意思,脱离不开整体的诗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除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就像曹操的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有对自己的不被理解,不能被重用的一种悲愤。

三、最重要的是无人问津的孤独。他才华横溢,孤高傲世,偏偏俗世也不容他,他只能寄情山水,一生好入名山游。孤独的时候,对月饮酒,对影成三人,月照金樽,照不破绵长的落寞。感慨人生不过如此,曾经过去的都过去。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已经不是古时候的月亮,但月亮他却照耀过无数天才圣人的消亡,我又算的了什么呢,还不如及时行乐,且自开怀,来的痛快。





穆大强123


气魄,气势,眼界,境界,正所谓一目千里,一眼千年。

原句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题目写的有误。

1.品读诗词,一般需要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境遇。这首诗的创作年份不详,从诗内所写,可能是在李白刚离开长安之时。全诗虽然情绪不高,但不至于苦闷,倒有几分潇洒。从诗面来看,倒是能品出几分醉意。

醉眼朦胧之时,仰望上苍,皓月当空,情绪足,而意无尽,于是发万古之慨,表缥缈之意。

后两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表达了人生苦短,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浪漫主义情怀。结合起来,就更气象万千,场面宏大了。

2.今人、古人对比,而月始终如一,一眼何止千年。气魄和气势可见一般,和“大家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个意思,只是一个用江水、一个用月亮。胸怀、眼界、境界体现的淋漓尽致。更把浪漫主义情怀也展露无遗了。

3.李白的诗多写景,宏大、浪漫、夸张,借景抒情,细品下,豪气干云之后,总还是会有些英雄落寞的感觉。写景、不写情,而情绪都在字里行间,这也是创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此句只用白描,而情感丰沛,是登峰造极之作。

4.李白一生漂泊,短暂在京城供职,本有入世之心,但却不甚理想,离开京城,也算是体验了一番,《把酒问天》,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人生在世,只是短暂一瞬,以后也不做他求了。也借这句诗抚慰自己的内心。


疯哥哥l


无常之人 恒长之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


这句诗词的精妙之处在于“恒久”的月亮以及“无常”的人生。

历史车轮的进行过程,带走了无数世上的人。

无论是王侯将将,亦或是平民百姓,都脱离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本诗以月作为恒常不变的代表,古人见其月,今人扔见其月,可是古人有如何能够看到李白时代当时当下的月光呢。

如果古人能够成为流水(也代表恒长流动,永不停息的状态)那边便也能够看到任何时代、任何时期下的月亮。

其诗“月亮”为恒长不变的代表“流水”代表时间与流动不停息的自然变化,而古人、今人都代表一种人生无常的体现。

这不仅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万里长城应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念生命无常,念日月永恒,无常与永恒的对境,解读人生与自然的真谛!


易行者张轩宁


妙在没有因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皆是异理而同妙。

如果说赏析,看标题就可以了,题为“把酒问月”,翻译成现代语就是醉后问月,为什么要问,因为不知道,因为

迷茫!

译文和赏析网上多如牛毛,小可此处不再赘述。仅说一下自己那荒诞不经的观点。

这首诗是口占,所谓口占,就是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原因很简单,因为此诗不仅少有典故,而且句句相承,和李白平日里的作品大玩省略和蒙太奇手法存在明显不同。

标题下面还有李白的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令,是使,将的意思。予指我。之就是月亮。也就是说,李白在和这个故人饮酒时并没有确切的作诗打算,而是酒酣耳热,大谈人生起落,亦如月之缺圆。因此,故人为了缓和气氛,或者不欲深谈,便借机让他赋诗一首问问月亮便是。

所以,李白大手一挥,本诗须臾而就。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第一句便是问月几时来,暗中也交待了创作时间,两人喝酒时应是黄昏,一直畅饮,不知明月几时来。或者用另一种说法,直接就问,人间是什么时候有月亮的?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那么,所谓问,自然是要有具体原因才问,而李白的原因就是,我追求月亮而不可得,可是月亮偏偏总是跟随与我。明月可以是理想,是抱负,是人生目标。当我追寻的时候,追寻不到。可是当我放弃的时候,又如影相随。

与其说这首诗是迷茫,倒不是说是李白的幽怨。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一句直接赞美明月,或者是赞美自己的理想。可是在这种赞美里明显可以看到有些不大如意,因为明月太高,月光太远,所以尽管是“丹阙”,尽管“清辉”却似乎可望而不可及。

仿佛根本不属于自己,更和自己无关。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一句细品更有深意,简化为,只知月来,不知月去,换一句话,就是李白在感慨自己,只知我的从前,却不如我以后会走向哪里。这也是小可所说的迷茫,对命运的未知,对前程的未知,全部被李白饮尽在这一句里。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这一句是说无情,明月无情,玉兔无情,嫦娥亦是无情。因为无情,所以往复,因为无情,所以不老。更因为无情,所以感觉不到孤独。因此这一句中的“嫦娥孤栖”是反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一句是上一句的承接,月在人非,或者说是物是人非。李白对月遥想,他看不到谢安,看不到鲍照,看不到冯谖,可是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影响。或许此句就是表面意思,我看不到从前的月亮,可是这一轮月亮却可以照到从前的人。

这不止是幽思,不止是怀古,更是黯然的伤心。因为这一句隐隐约约的有一个潜在的句子“年华老去,一事无成。”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这一句看似豁达,实则不然。因为无论如何“共看”,其结局不会有任何不同,或许对于李白来说,失落的成份更大一些。如果说“若流水”,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是还有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么?岂不是更加悲观?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一句明显是自我安慰,尽管是一如既往的及时行乐,可是和《将进酒》一比,气氛的颜色明显不同,如果说将进酒是红色,那么这一首却是灰色。问了一首诗,可是仍然没有问出任何结果。只能买醉,只能狂歌,只能“皆如此”。


亦有所思


更多的应该是今时车水马龙的喧嚣吧。

仰望一轮明月,远处的工地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着路边时大时小的汽车穿梭声,在近处,楼房里一扇扇窗户传出电视机里不同频道的对白声,背景噪声是今天常见的场景。

明月夜,银光铺洒大地,寂静的村庄,牛羊入圈,鸡鸭归笼,仰望那轮明月,风摇树叶的哗哗声,虫鸣蛙叫声,顺风飘进耳朵,这是古人的月夜。

其实,古今生活环境最大的区别就是噪声,只是现代人早已适应,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了。

古人的一天在雄鸡的鸣叫中醒来,日出而作,或田间地头,或作坊手工,日落而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围坐树下,畅叙笑谈,清风明月伴入眠。

现代人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却被噪声侵扰,这噪声虽不大,却常年持续不断,在日积累月地改变着现代人。失眠、神经衰弱成为现代病,不能不说和这种背景噪音无关。

刺耳的铃声叫醒了现代人,洗漱完毕,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屏幕闪烁,日落而归,锅碗瓢盆,电视嘈杂,路边小摊,喝酒猜拳,饭店酒吧,推杯换盏,明月过窗,困乏而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生理心理的变化,古时的宁静致远,今时的忙碌浮躁,不知对人类是好还是坏。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铁打的月亮🌙流水的人


老吉213760776


深宵对语、摇荡情性、虽隔千秋、心灵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