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为什么叫商丘?

维伟only_vi


商丘之所以称“商丘”,因为有极远的历史渊源。

不过,对于现在的商丘是不是最早的“商丘”,顶级学者们,也有不同意见。

现在的商丘,简称“商”,是河南省的地级市,位于江苏徐州、河南周口、河南郑州、山东菏泽之间。

认为殷商之“商”,西周宋国,与商丘三名为一地的,最早应该是《汉书.地理志》。

其后是魏晋的杜预。他不仅当过镇南大将军,还是著名学者。他在《春秋释地》中说:“宋、商、商丘三地一名”。

再就是唐代的《括地志》了。

不过到唐代,商丘并非现在的商丘,后面会说到。

近代,如此认为的有名气的人,是王国维。

他在《观堂林集.说商》里讲——

“商之国号,本于地名。《史记.殷本纪》云‘契封于商’,郑玄、皇甫谧以为上雒之商,盖非也。古之宋国,实名商邱。邱者,虚也。《说文解字》:‘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又云:‘丘谓之虚,从丘,虍声。’宋之称商邱,犹洹水南之称殷虚,是商在宋地。《左传》 昭元年‘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邱,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又襄九年传:‘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邱,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又昭十七年传:‘宋,大辰之虚也,大火谓之大辰。’则宋之国都,确为昭明、相土故地。杜预《春秋释地》以商邱为梁国睢阳,今河南归德府商邱县。又云“宋、商、商邱三名一地”,其说是也。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商,讫于失天下而不改。”

这位静安先生,以《左传》《史记》《说文》为证,也举了杜预的说法。他说,殷商国号,本于地名;而商这个地方,就是商丘,也是宋国的国都;商先祖阏伯契的儿子昭明和孙子相土,皆都于此。

非常著名的海外学者张光直先生,亦持此观点,可参见他的《商名试释》,不在此详述。

其实,如上这样认为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左传》,如王国维所引,最早的一条是“襄公九年”,即前564年。

作于前230年前后的《世本》亦云:“契居蕃,相土徙商丘。”

但关于此“商丘”在哪里?史上却有三说。

一说,即前述之观点;另一说,主张此“商丘”在卫地,即现在的河南濮阳一带;还有一说,是汉末贾逵的观点, 《史记.郑世家》集解引曰:“商丘在漳南。”

说此“商丘”在濮阳者,主要依据的是古本《竹书纪年》。其曰:“帝相即位,处商丘。”

在《左传》里,“帝相即位”的这个“商丘”作“帝丘”,同时明确说,“帝丘”在濮阳。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曰:“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杜预注:“帝丘,东郡濮阳县。”《左传》这里所说的“相”,即《竹书纪年》所云“帝相”,指夏王朝第四代君王。

《水经.瓠子河注》曰:“河水旧东决,迳濮阳城东北,故卫也,帝颛项之墟。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本陶唐氏之火正阏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之相土又都之。故《春秋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也。”

《说苑.敬慎》亦云:“卫迁于商丘。”

已故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在《黄河变迁史》中,论证了“商代(不是周代) 的商丘,就现时所知,应在濮阳而不在归德”。

河南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郑杰祥先生,在《商代地理概论》中,亦力主商丘在濮阳而不在今日商丘。

第三种贾逵的观点,就不去细说了。

于是,也就又有了一个问题,“宋”原来是不是称为“商丘”。

《史记.宋微子世家》,是对“宋”记载较为详细的史籍。据其记载,宋地在微子未封前名宋,不名商丘。

《国语.吴语》、《庄子.天运》等,以“商”来称“宋”。这大约是因为周朝“存世继绝”,封商的微子于宋;此后,商的后裔居宋,故在两周时期,宋也被称为商。但的确,这并不表示周代之前的宋地即称为商。

殷商甲骨文中有“宋”字。

如“《合集》20075”的卜辞曰:“己卯卜,王贞:鼓其取宋伯囗,鼓祸?叶朕事,宋伯囗从鼓。二月”;

“《合集》7898”卜辞:“己卯卜……令……受夫……于宋”;

“《合集》20032”卜辞:“丙子……侑子宋”;

“《合集》20034”卜辞: “乙巳卜,王侑子宋”, 等等。郑杰祥先生考证,以上卜辞的宋地,即为西周时期的宋国所在地。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集解》引《世本》曰:“宋更曰睢阳。”

《水经.睢水注》曰:“睢水又东迳睢阳县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以嗣殷后,为宋都也。”清末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疏云:睢阳故城“在今商丘县南三里。”

由此可知,宋地,原来不称“商丘”,而称宋。其位置,距现在的商丘不远。

回到本题,商丘何时称商丘呢?

如前述及,及至春秋,商丘称送。

秦汉以后为睢阳县。

隋代开皇十八年改为宋城县。

北宋时,归应天府(南京)治下。

金代改为归德府治下。

明代嘉靖二十四年改为商丘县。

清袭明制仍称商丘县。

清时的商丘县,已在如今商丘县址。

古时宋城,应当位于现在商丘县南郊一带。

其实,殷商“《合集》7769、7838”等卜辞中,说到了一个叫“丘商”的地名。

这些卜辞记载,商王曾多次贞问在这里举行大祭是否合适;另外,卜辞中还贞文商王派妇姘去“丘商”巡查农业生产是否可以等等。

学者们认为,这很可能指的是位于濮阳曾被称为帝丘的商丘,因为,这个地点,距商都安阳殷墟近得多,而现在的商丘县,相对就要远不少了。

所以,濮阳是早期的商丘应该更为合理,且为史实。在商代,其可能被称为“丘商”,也是相土所居之商丘。

商丘之所以叫商丘,因为上古的时候就这么叫了;或许,真的是从殷商时期的“丘商”转变而来——属于商族管辖的一片高地。

虽年代久远,但上古的历史毕竟一直流传下来。于是,明代把现在的商丘这个地方定名为商丘,位置稍微有点儿出入是很可能的,但也不算个事。


一老沈一


商丘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三商之源、火的发源地,在全国有着挺高的知名度,那么商丘的名字由来是什么呢?

丘字大家并不陌生,何谓丘?小土山、高地、大墓为丘,中国境内的城市,带丘字的还有任丘、封丘、沈丘、安丘、章丘等,古人有以地形地貌、方向、五行、气候等命名地名的习惯,所以商丘名字的由来是和地形有关的。

其实商丘的名字由来是和一个鲜为人知的上古故事、一个商丘人非常熟悉的景点有关的,商丘所处的这片沃土文明较早,很早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候,人类开始使用火,并用火制作食物,火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资源,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保存火种非常困难。

相传在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帝喾带领儿子阏伯巡察民间,来到商丘某个地方,他发现这个地方的人用火困难,本来就是火的发源地为何没有保存下火种?原来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致,他任命阏伯为火官,将这片地封给阏伯,命名商,阏伯从此在此地引火造福百姓。

阏伯十分尽责,非常刻苦,好不容易从别的地方引来火种,他和别人一起堆了个大土堆,并搭了个棚子,以避免洪水、雨雪、大风的影响,这里的人从此安稳的用上了火,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阏伯仙逝后,当地人为了感激他,将其厚葬在这个保存火源的土丘上,此后香火不断,每个来这里祭拜的人都会将一捧黄土添在阏伯的坟墓上,久而久之,土丘越来越高大。因阏伯封地为商,加之地形为丘,所以就有了商丘这个名字。


商丘人不知道的商丘事


商丘为什么叫商丘?

中国历史五千年,从人名、物名、地名。所有的名字都是有因果关系和起源先后的,而且都会有一段历史或者故事,有个词说的好“从而得名”。“从”是伊始。“得”是最终。所以说一个名称的由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几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下面我们说一下商丘的由来,

商——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商丘是商部族的发祥地、华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国地。商丘这个地方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这就是商字的由来

丘——

按照丘字的查询和历史记载,现在意思有“丘陵”“丘壑”“山丘”等,丘也是丈量单位的一种,而从商代甲骨文开始“丘”的字体形状为两个小土堆,代表两小土堆就是一个大土堆,而帝喾之子契( 阏伯)被虞舜封于商(今睢阳区)做火正,为商族人的始祖,深受人民的爱戴,仙逝之后故人们尊他为“ 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爱戴他的人民都会捧把土来表达对他的感恩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座大土堆,所以又称为丘,而这就是丘的由来,

这座土堆后来被称做“阏伯台”

百姓为了纪念他,取地名为“商丘”这就是为什么商丘叫“商丘”了。





商丘记


商丘为什么叫商丘?

答案就在商丘西南的阏伯台。

阏伯台以前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商丘!

阏伯台就是为了纪念阏伯而建造的建筑,阏伯这个人如果你不熟悉的话,他的父亲您一定不会陌生,三皇五帝里面排行第三位的帝喾。如果帝喾您还不熟的话,他的高祖您绝对熟悉,黄帝!

如果换一个方式介绍阏伯的话,可以这么说,阏伯是尧弟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阏伯的出生,也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传说阏伯的母亲简狄在洗澡的时候,刚好一只玄鸟飞过来产了一枚卵。简狄吞下了卵之后,就怀孕生下了阏伯,阏伯的名字叫契。简狄生契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典故。

历史学家分析,这个故事里面其实包含着生殖神话和母系社会“知母不知父”的特点。女人当然不可以吞一枚鸟蛋就怀孕,可是让她怀孕的男人没有历史记载,只好编造一个故事来圆谎。

此外所谓玄鸟,产卵之类的桥段,本身就充满了原始的生殖暗示在里面。这种类似的桥段在各大文明古国都有相似的存在。

书归正传,说一说阏伯的故事。

帝喾作为但是的天下首领,带着儿子阏伯巡游天下来到了现在的商丘地界,看到这里人民生活困苦,因为没有火种,所以老百姓只好吃生的食物,导致疾病丛生,人民的寿命普遍不长。

帝喾询问当地居民为什么不用火在加热食物,百姓回答以前引过火种,可是后来柴火跟不上供应,地下又发生洪水,火种灭掉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上火。

帝喾心生怜悯,派遣儿子阏伯留在这里,任命他为火正。阏伯就从外面迎来火种,率领任命建造起来一个高台,防止洪水湮灭火种,同时在高台上面搭建了遮雨的棚子,防止下雨浇灭火种。此外阏伯还让老百姓准备了足够的柴草,保证火种不会熄灭。

在阏伯的经营之下,此地百姓终于拥有了经久不息的火种,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阏伯的封地被命名为商国。阏伯死后,就被老百姓埋葬在这个高台上面,所以此地被叫做阏伯台。因为阏伯给商地的老百姓带来了火种,所以又被人民尊称为火神。阏伯台因此又被成为火神台。

阏伯死后,纪念他的老百姓每年都给他的坟前添加一把土,随着岁月的延长,阏伯坟上的土积累的越来越多,最终成为一个大丘。阏伯是商地之王,阏伯台名正言顺的被叫做了商丘。

这就是商丘的来历。

以上这些内容只是神话传说的部分,实际上阏伯台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台。阏伯在这里观测天象,尤其是火星商星,制订了原始的历法,让人们有了原始的历法可以遵循,这个对于文明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铁锤文史


要说商丘此名的来历,那阏伯台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与安徽、山东和江苏省相邻,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不过河南省内的历史古城非常多,如洛阳、开封等,使得商丘这座城市并不太为人所熟知。在商丘有一处旅游景点,距今超过4500年历史,还是商丘这座城市名字的来源。

阏伯台



当地人把阏伯台叫做火神台,早在4500年前,这里就是一处观星台,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修建的灵台还早2200多年。

阏伯的传说



(阏伯观星)

阏伯,是帝喾的儿子。在原始社会,帝喾是商地的部落联盟酋长,他看到商地人们没有火,就让自己的儿子阏伯担任商地的“火正”,负责保管火种以及祭祀火星,观察火星的运行,是天上的“火神”。

他偷着向人间投放火种而违犯了天规,天帝要把他贬到凡间为民。阏伯将要从天上下来的时候,又偷偷将火种藏在身上,带到了人间。时隔不久,阏伯盗火的事让天帝知道了,于是,天帝震怒,发了一场大洪水,要淹没人间的火种,惩罚阏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扑向商丘 ,人们吓得四处逃散。而为了保存火种,阏伯筑起了 高台 ,搭起了遮雨的棚子,独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洪水退后,当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时候, 高台上的火种还在燃烧,而阏伯已饿死在火种旁边。

普罗米修斯的传说



这个故事很像西方神话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说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偷走了一个火种。宙斯大发雷霆,并且狠狠惩罚他。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商丘的由来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

关注九山疑,与我一起看东看西!


九山疑


关于商丘的起源, 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 认为“古阔伯之墟, 即商丘。”

这种观点较早见于唐代《括地志》, 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更把阔伯台直呼为商丘。理由为: 帝誉之子阔伯居商丘为火正, 主辰星之祀; 辰星就是大火星, 又称为商星, 阔伯死后葬于阔伯台, 墓大如丘, 故称商丘。

但许多学者认为, 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左传· 襄公九年》曰: “ 陶唐氏之火正阔伯居商丘。” 这说明, 商丘之名在阔伯活着的时候就已存在。

《左传· 昭公元年》又曰: “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阔伯, 季曰实沈, 居于旷林, 不相能也, 日寻干戈, 以相征讨。后帝不减, 迁阔伯于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 这又说明, 在阔伯未到商丘之前就已有商丘之名存在了。

第二种观点; 即“商”为中心说。

理由为:商代人们把五方分为东、西、南、北、商, 商即中, 商丘即中丘。这一说法, 一无历史文献的印证, 二无考古材料的佐证, 三不符合地名学原始地名产生的规律, 使人们无法理解, 故不能成立。

第三种观点, 舜子商均封于商, 是为“ 商丘” 的来源。

但这一说本身就有问题, 因为商族先王十四世之中, 根本就无商均这个人, 从史料上亦找不到商均与商族的联系。

第四种观点是先商文化观点

这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 商丘是商民族的发祥地。以商丘一带为中心, 活动着一支子姓部落, 他们长期居住的丘、邑或村落, 就称为“ 商” 或“ 丘商” , 这支部落的人们就称为商人或商族。后来商丘一名沿袭下来就为今天的商丘。

在商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支以子为姓的居住在丘岗之上的氏族部落, 称为商族, 加上所居之自然地形为商丘, 后来丘发展成为聚居地。商族所建都城“南毫” , 成为我国早期著名都城之一, 建立商王朝后, 以青铜文化为标志, 使我国奴隶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

商王朝灭亡后, 周武王封商封王庶兄微子启于商丘, 号宋, 为公国, 以安抚商朝遗民, 继续祭祀商族祖先。杜预《春秋释地》曰: “ 宋、商、商丘, 三名一也。” 王国维也说: “ 古之宋国, 实名商丘。”秦统一以后, 改称唯阳。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 因商丘为古商之地, 复改唯阳为商丘, 至今沿袭不变。


一江风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

“商”是怎么来的,“丘”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分别来说。

“商”是商族始祖帮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

河南商丘简称“商”,这里的“商”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我们知道古代一个王朝叫“商朝”,它就是商汤建立的商朝。

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老家就是商丘,而商丘呢,原来叫商,后来才改为商丘。而商的创始人是商族的始祖,名字为契。契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也就是尧的异母弟,他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所以“商”的来源正是因此。

丘其实是墟,意为有人住过但已荒废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昆仑山有两个别名,分别是昆仑丘和昆仑虚,昆仑虚也叫做“昆仑墟”,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丘,为大虚也……丘谓之虚。所以商丘,也可以看作为”商虚“,”商虚“又可以叫”商墟“。

而”墟“的意思是有人住过但已荒废的地方。

当初契被封在商,后来迁徙走了,所以后人为了纪念这里,就将商族人曾住过的废墟称为”商丘“。


核桃班长


商丘,简称“商”、“宋”,今属河南一地级市,位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辐凑之地。境内有隋朝大运河贯穿,陆路交通快捷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商丘在河南的位置)

商丘是同西安、洛阳、北京等享誉中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商丘亦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商丘凭借自己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仅如此,历史上,商丘还曾是夏商二朝及周朝的宋国、汉晋梁国、宋朝等国都所在地。


由此可见商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商丘的名字又是怎样来的呢?

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也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和商业的发源地。

商字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含义,从原指原始社会的商族部落到后来的商业再到商王朝。

商字含义的每一次演变都代表了中华历史的进程。而这种演变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则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商丘早在远古时代,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详地。



(商人始祖王亥塑像)

而商丘之所以能成为商业的发源地,则与距今3600多年前,商部落的一个伟大首领密不可分,他就是阏伯的第六世孙——王亥。

王亥生活的时代,商部落已经很发达,产品开始出现过剩。由于当时并没有货币产生,王亥便率领族人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拉着货物四处奔波,游走于各个部落之间,进行产品互换。

时间一久,商人这个原本仅指代商族人的名称逐渐变成了指代从事物品买卖的人,而那些被交换的物品则被称为商品。

王亥由于开创了灿烂的商业文明,故被后世尊为商人始祖。

王亥死后葬在了商地。在之后的二三千年时间内,当地人不断到其坟前祭奠。久而久之其坟莹也变的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个了大的土丘。人们便称其为“商丘”,这也就是商丘的由来。


小司马说


商丘因其历史文化悠久,所以导致了现在人们对"商丘"这一名称的由来莫衷一是。在众多的观点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冈上就是"商"。上古时,商丘一带地势并不象现在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人们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多生活在丘上。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称为"商丘"。

第二种说法: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王国维在《观堂林集•说商》中云:"商之国号,本于地名。......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商。"因此,商丘的商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业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

第三种说法:

"商丘"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古时的"丘"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居住地,一个指坟墓。阏伯不仅在台上居住观星纪时,而且死后又葬在这里。又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

商丘城市建设


商丘是三商之源,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又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地方故被称之为商丘。商丘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商丘的商是指商朝部落,作为朝代建都地,是著名的水上城,水中城,城中称。商丘在古代地势低,长期受到黄河大水的影响,经过冲击形成大土丘,加上商品交易都是高处土丘进行,又有商丘之名。


商丘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给大地带来希望,火就是从商丘传出去的。现在商丘还有火神台,每年春节游客香客络绎不绝,而且火神台已经成为一个风景区供大家参观。

商朝在商丘定都,商人鼻祖王亥进行最早的商品交易,称之为三商之源。在古代封建社会,社会开始发展便随着商业活动的开始,社会进步商品交易随之进步。每年的华商文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会回到商丘祭祖。

现在的商丘更是著名的交通枢纽,豫东粮仓,在省内的地位在慢慢的上升且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