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哪来的钱养那么多门客——其父靠溜须拍马攒下第一桶金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宗室贵族,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善养士闻名列国,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找上门来,都会被奉为上宾,其中竟有

善于学鸡叫学狗叫的人。田文靠手下这群门客,担任过齐国、秦国、魏国的相国,历经战国风雨洗礼而始终屹立不倒。

但养门客是花费非常大的事情,门客衣食住行都算在孟尝君账上,吃饭要有肉,出门要坐车。孟尝君养了三千门客,说日费千金也绝不夸张。那孟尝君家里为什么能这么有钱,养的起这么多的门客呢?这就不得不提孟尝君的父亲——田婴

孟尝君田文之父——田婴

田婴是齐国的贵族,曾在著名的马陵之战中跟着邹忌、孙膑二人混过,靠着这段经历,田婴崭露头角,开启了他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官场生涯

第一、拍最响的马屁升最大的官,国家利益往后放

在 中,我们说到,齐魏马陵之战后,魏国霸业衰败,陷入被四面围攻的境地。魏惠王不得不放下霸主的姿态,有意与齐国和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田婴出使魏国和韩国。这次出使简直毫无难度,魏国丞相惠施是坚定的主和派,

两人一拍即和,提出了缓和两国关系的方式:魏王和韩君穿上臣子的衣服朝见齐君,齐君“很不情愿”的接受两人的朝见。

故惠王布冠而拘于甄,齐威王几弗受。——《吕氏春秋·不屈》

左为田婴,右为惠施

这次会面让齐君很有面子,但这还只是开胃菜,在田婴和惠施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后,硬菜端上来了。一大堆诸侯在徐州开会,众目睽睽下,魏王提出尊齐君为王,齐君随后承认魏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

襄王元年(当作魏惠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史记·魏世家》

这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事情:在盟会上被推举为王是成就霸业的象征,这是里子。与魏惠王自立为王不同,齐君是被大家尊为王的,充分说明齐君的德行得到天下公认,这很有面子。

满足了齐王虚荣心的田婴收到了巨大的回报,齐王任命他为

齐国丞相,并将彭城赐予他作为封地。

齐王被田婴拍舒服了,齐国却危险了。在徐州会盟召开之前,田婴的门客张丑曾跟田婴说:“假如在与魏国打成平手的情况下,让魏国行朝礼并跟他讲和可以压服楚国。而现在齐国大胜魏国,杀掉魏国十万大军,俘虏太子申,让昔日万乘之国臣服,骑在秦、楚两国的头上,这是用暴力和凶戾奠定的霸业格局。楚王长于军事而且喜好名声,怎么能忍受得了这种局面,接受魏王的朝礼,楚国一定会成为齐国的祸患”。

齐、楚徐州之战

张丑一阵见血的指出了齐魏结盟相王后的局势,齐、魏是中原地区最强的两国,南方霸主楚国看到中原两强联合,还能坐的住吗?而且齐魏之间有血海深仇,魏国这个盟友靠得住吗?楚国进犯,魏国靠不住,齐国的利益就一定会受到损失。

田婴根本就听不进去,或者说他装听不进去,他心里明白:哪个国君能抵挡称王和称霸的诱惑呢?我为国君一下办成这两件事情,一定能得到巨大的回报,至于齐国会有什么后患,那是次要的。而且你张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我是你的主公,你应该先考虑我的利益,齐国的利益用你来操心吗?

事情果然不出张丑所料,楚王听到齐魏相王的消息感到深受威胁,决定先下手为强,攻击齐国,魏国隔岸观火,坐视齐楚两军在徐州交战而不支援,齐军被楚军打败

七年……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史记·楚世家》

楚王打齐国的目的是为了拆散齐魏同盟,而田婴这个齐魏同盟的推动者,自然就是楚王的眼中钉,楚王要威胁齐王,罢黜田婴这个亲魏丞相。

楚威王

关键时刻,张丑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去劝说楚王:“大王之所以能在徐州打败齐国,是因为田盼没有被重用。田盼对齐国有功且深受百姓爱戴,但不被丞相田婴喜欢,所以这次用的是申缚跟贵国交战。申缚这个人,除了丞相田婴喜欢,就没人待见他,所以您才能取胜。

现在您要齐国驱逐田婴,那么田盼就有机会被重用,他一定会重整军队与您作战,这对大王很不利”。

这番不顾齐国利益的话说的太露骨,楚王听完就明白田婴是个什么货色了。田婴既然能为了利益亲魏,也就能为了利益亲楚,齐国用这种人为相,衰败是可以预见的,让他当齐国丞相对楚国利大于弊,因此就放弃了要求齐国换相的主张。

第二、钻营别人不能钻营的,才能坐到别人坐不到的位置

田婴坐上齐国相国宝座后,总是揣测齐王心意行事,因此齐王对其十分宠信,田婴为了长久的保持这份宠信,对齐王心意的揣度也越发用心。齐王的王后去世了,齐王有十个宠妃,都有希望被立为王后。

田婴就开始琢磨上这件事了,建议齐王立谁为王后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如果齐王立了田婴推荐的人为王后,那么就会彰显齐王对田婴宠信的程度,还能得到新王后的感谢,权势就能更进一步。反之,如果

齐王不听田婴的推荐,那么朝野就会猜测田婴是否已经失去了齐王宠信,新王后那里也不会对田婴有好脸色

一般人面对这种风险,肯定就不敢作声了。田婴比一般人高明的就在这里,有风险没关系,想办法把风险降到最低就行了,怎么把风险降到最低呢?推荐齐王最偏爱的那位为后就可以了。可问题是,齐王对这七位宠妃都很宠爱,爱谁更多一点也看不出来。

田婴有办法,他找人做了七对玉珥,把其中的一对做的比其余六对精美,进献给齐王,齐王就把这七对玉珥赏赐给了七个宠妃。田婴派人打听这七对耳坠里最精美的那一对赏赐给了谁,就向齐王推荐立那位宠妃为后。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之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战国策·齐策三》

田婴靠着准确的揣度齐王心意,再加上与朝野上下“广结善缘”,使得自己的人望一时无人能及。

第三、不揽权,反而掌握大权

田婴为相的时间,是在齐威王的晚年。兢兢业业的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齐威王,在称王称霸之后,感觉已经实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因此就出现了懈怠政务、贪图享乐的情况。田婴正是赶上了这个时机,才有专权的可能。

齐威王

但田婴也明白:自己所有的权力都来自齐王的宠信,万一齐王觉得自己权力大到足以威胁到王位,一句话就能把自己打回原形。

为防止给齐王留下专权印象,他苦口婆心的劝导齐王勤政:“各类官员的工作汇报,您需要每天亲自听取,各类官员的上书,您需要翻来覆去的查看。”。齐王点头称是,但齐威王真的老了,坚持不了几天就厌倦了,于是就又让田婴代替自己去处理政事了。

靖国君谓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听而数览也。”王曰:“日听五官吾厌之。”令与靖郭君。——《战国策·齐策一》

类似的劝谏发生了多次,每次都是以齐王疲倦和厌烦而告终。田婴通过多次表演,成功的在齐王面前树立了不揽权,任劳任怨的形象,并让齐王越发感到离不开他。

在溜须拍马以及辛苦钻营之下,田婴权势在一天天增长,他被改封到薛邑,封号也成为薛公。

他跟哪个熟人说话时间稍长,这个人就会立刻富贵,他赏赐哪个仆人小物品,这个仆人就会立刻显贵。为何?想拜托田婴办事儿的人太多了,但苦于跟田婴攀扯不上关系,于是这些熟人和奴仆就成了突破口。

靖郭君相齐,与古人久语,则故人富。怀左右刷,则左右重。——《韩非子·内储说下》

田婴依靠着巨大权势,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这些都将变成他儿子田文养士的资本,从而走出一条独特的纵横道路。田婴与惠施推动的齐魏结盟互王,也可以看作是纵横活动的先声。自此之后,纵横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由纵横家搅动列国风云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