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畫家alexandre cabanel作品欣賞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23年9月28日-1889年1月23日),生於蒙彼利埃,拿破崙三世在1863年的巴黎沙龍買下他的《維納斯的誕生》確立了他的聲名。

Albayde 1848

他的繪畫以學院藝術風格著稱,取材以歷史,古典,及宗教題材為主。卡巴內爾的藝術可作為法國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國時期沙龍學院派藝術的代表。卡巴內爾的歷史畫和宗教畫追求表面的藝術效果,他的裝飾壁畫和外表華麗的盛裝肖像畫在上流社會享有很高的聲譽。

潘多拉 1873

卡巴內爾藝術特點和成就

卡巴內爾榮獲過1855年巴黎世博會一等獎章和1865年巴黎沙龍榮譽勳章,不僅以肖像作品聞名,還以對費德爾、克里奧佩特拉和奧賽羅等形象的生動描繪而備受讚譽。1864年擔任巴黎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教授,培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併成為巴黎19世紀藝術潮流中的主力。

克利奧帕特拉在死囚身上試毒 1887

而最終,更令他著名的是作為反對法國藝術界新思潮(該思潮導致了印象派運動)的消極力量。1863年,當卡巴內爾的《維納斯的誕生》稱霸巴黎沙龍,馬奈那影響深遠的《草地上的午餐》落選。10餘年後,1876年,卡巴內爾作為評委會副會長,再次拒絕了兩幅馬奈的畫作。

思想者羅馬和尚 1848

法國作家愛彌兒·左拉作為以馬奈和塞尚為代表的新風格的支持者,屢次嘲諷卡巴內爾的過時趣味,並稱他畫中形象的粉嫩皮膚和維納斯的肉體為“粉白杏仁蛋白糖”。當印象派成為主要藝術風格,批評家們便一窩蜂地加入到左拉的陣營,嘲笑學院派藝術,將卡巴內爾歸為“華而不實”一路,自此對學院派的批評不止,卡巴內爾的作品也便至今默默無聞。

eve after the fall 夏娃之後

卡巴內爾代表作品

維納斯的誕生、裡米尼與馬拉泰斯塔之死、克婁巴特拉用死囚嘗毒

維納斯的誕生 1863年
130 × 225 釐米,巴黎的奧塞美術館藏

畫作顯示了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出世的情景。曾被拿破崙三世收藏。 卡巴奈爾畫的《維納斯的誕生》曾被批評為“畫了一個粉嫩光滑,放蕩而又肉感的裸體。”當然,他畫的維納斯比不上波提切利的維納斯那麼清純,也不如布格羅畫的維納斯那麼端莊健康,只能說是過分地慵懶、嬌媚了,還談不上“放蕩”。而且睡在海面上的姿態是畫家的創造,色彩的明亮和小愛神的飛舞,都給人以愉快、歡暢的感受。

維納斯的誕生 1875

《維納斯的誕生》作為卡巴內爾最著名的作品,如今藏於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卡巴內爾同時還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將這幅畫的複製權賣給畫商、出版人古比爾。後者除根據此畫做了兩份版畫賺錢,還請一位私人畫家將此畫複製為兩份略小的版本,隨後卡巴內爾進行潤色並簽名,作為與古比爾達成的協議。如今這兩幅被歸於卡巴內爾名下的複製品正掛在紐約的達西什博物館(Dahesh Museum)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菲德拉 1880

凱勒女士

驅逐亞當和夏娃 1863

墮落天使 1868

協調。也稱為和諧

奧菲莉婭 Ophelia

愛信使 1883

光之女神

森林之神與水澤仙女

摩西之死 1850

威尼斯的巴黎女子 80.3x130.5 ,1881,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回聲 1874

E·A·沃隆索瓦·達什科娃伯

卡巴內爾 奧利維亞佩頓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