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苏雪林评价鲁迅是小人,这样恰当吗?

lienlien


“叫我来评判鲁迅,很简单,三段话便可概括:鲁迅的人格,是渺小,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行为是卑劣,卑劣,第三个卑劣。更以一言概括之,是个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脚色。”

如此极端刻薄骂鲁迅的是谁呢?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一生所负的全是骂名。骂他的人,有当局,有论敌,还有来自同一阵营的“战友”和自己的亲兄弟。最奇特的是有个人在鲁迅生前一直称颂鲁迅,而鲁迅死后便开始骂鲁迅,以反鲁为旗帜,大张旗鼓,一直骂到自己死,她就是-苏雪林。

苏雪林,名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安徽太平人,1899年生于浙江瑞安。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苏雪林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是周作人、胡适等名教授的学生。后留学法国。1925年回国,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由法国应聘到台湾师大和成功大学任教,直至1973年退休。

青年时期,苏雪林与卢隐、石平梅、冯沅君被称为“四大金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她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淑华并称为“中国五大女作家”。

谁能想到这位经过五四洗礼的女作家,居然被人称作是“骂鲁第一人”。

鲁迅在世的时候,苏雪林在他面前谦称为“学生”,可见其对鲁迅先生是敬重的。她曾称赞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她还说:“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苏雪林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鲁迅去世后,这位美女作家对其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以前的崇拜变为不择手段地人身攻击,1936年11月12日,鲁迅逝世不到一个月,苏雪林便不迫不及待的鞭尸,向鲁迅发难,拉开了她“半生‘反鲁’的序幕”。她写了长达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公开祭出反鲁大旗。

一曰鲁迅病态心理……其文笔尖酸刻毒,无与伦比……。今日青年崇拜鲁迅,有类疯狂,论其书而慕其为人,受其病态心理之熏染,必将尽化为鲁迅而后已……

二曰鲁迅之矛盾人格……当鲁迅在世时,霸占上海文化界,密布爪牙,巧设圈套,或以威逼,或以利诱,务使全国文人皆归降于其麾下。有敢撄其锋者,则嗾其羽党,群起而攻,遭之者无不身败名裂,一蹶而不复振……

三曰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之大患也……

在苏雪林的眼中,鲁迅是一个“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耻的小人”,“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苏雪林泼妇式的骂街,连“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的“绅士风度”的胡适都批评她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苏雪林到底对鲁迅有什么仇恨,把一个新女性作家变成了一个心理变态人格分裂的泼妇。

有人说鲁迅曾经冷落过她,1928年,在她和鲁迅共同出席的李小峰举办的宴会上,主人把苏雪林介绍给鲁迅时,鲁迅只是点点头,既没有握手,也没有寒暄,令她非常尴尬。苏雪林自己在《关于我的荣与辱》一文中也证实了此说:有一回上海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先生为联欢起见,宴请曾在他书店出书的文人,鲁迅与林语堂先生齐出席,我亦敬陪末座。我对鲁迅固极冷淡,他对我也昂头天外,不屑理睬。

有人说苏雪林是为了胡适讨伐鲁迅。苏雪林曾经说过:“我最尊敬的文化人就是胡适”,胡适去世时她悲痛万分,整月足不出户,写了好几篇悼文,可见苏雪林对胡适有多敬重。鲁迅对胡适多有批评之语,苏雪林为胡适出头也是情理之中。

有的学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出发,认为苏雪林试图得到鲁迅这个精神父亲的认同但被无情拒绝,故而大胆“弑父”,以激烈悲壮的姿态与这个“父亲”彻底决绝。苏雪林是个心理变态偏激的人。

苏雪林心理变态人格分裂,“褊狭阴险,多疑善妒,睚眦必报,不近人情”,她不但是骂鲁迅,她还曾咒骂创造社时期的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卑污”、“阴贼”、“刻薄”、“流氓”、“衣冠败类”、“奸恶小人”等等。郁达夫写的《沉沦》,苏雪林说作者自己有神经病,小说中的人物个个有神经病;钱钟书写的《围城》,苏雪林居然认为这本书叫人联想到肉欲。苏雪林心理阴暗以非常人可比。

苏雪林对鲁迅的睚眦必报与吹毛求疵,实在是因为她内心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压力和危险,“鲁迅在世时,盘踞上海文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一般文人畏之如虎,死后淫威尚复如此,更使我愤愤难平了。”(载1937年3月1日《奔涛》半月刊(汉口)第一期)鲁迅的巨大威望让苏雪林愤愤难平。

苏雪林从大陆到台湾,从中年到晚年,骂鲁迅是几十年如一日,恶毒攻击,肆意污蔑,无中生有,哗众取宠,完全没有一个学者的理性。和鲁迅对骂的名士儒林中还没有一个这样的人,胡适还说鲁迅是我们的人,苏雪林偏偏是一个例外。苏雪林自己说过,“‘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几十年兢兢业业做一件事,这是一种信仰,苏雪林的信仰就是反鲁。

苏雪林的政治立场是支持她几十年反鲁的强大支撑,苏雪林是在野的国民党人,比那些国民党员还要保守和反动,国民党败退台湾,她认为是以鲁迅为首的左联在30年代动摇了国民党的政治根基。苏雪林说得很明白,“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大患也”。苏雪林坚决维护国民党的统治,认为鲁迅思想是异端邪说,蛊惑青年,诋毁国民政府,动摇国民政府的根基。

澳大利亚学者寇志明说:“苏雪林的反鲁工作 只是一种手段,与她的作品本身毫无关系。对苏 雪林而言,无论是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大陆还是 后来被国民党占领的台湾,鲁迅都只不过是一个 靶子,一个政府用来操控离心份子的靶子。”


非常道毕延河


苏雪林是什么东西?攀龙附势的人,鲁迅对她,不屑一顾,看清苏雪林的本质。在革命的大本营,鲁迅先生凭他的悟道与才智,一双“火眼金睛”,戳穿心怀鬼胎,投机取巧的灵魂。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鲁迅揭露了狰狞满目的伪装,刺向他们的是投枪,是匕首。毛主席曾赞扬鲁迅的骨头最硬,革命最坚决,他没有半点奴颜和媚骨,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苏雪林鲁迅健在时推崇备至,鲁迅逝世后,却去泼脏水,翻眼皮,把世界最毒、最辣的语言都用上,生前整不了你,死后也要下下你的威风,就是一些“小人”心里作祟的表现。但雪地里埋不住死尸,大白于天的太阳将照光宇。鲁迅的一生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是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






依稀57



人,无缺点,是“包浆圣人”,——孔子即是中国史上精典的个案;一千元人民币一平米的套房,装修耗资一百万美金,岂止奢靡所可描写尽矣!

说鲁迅是小人,那是堕落的怀春之水流淌着,却未斩首获得猎物,——生前不敢回嘴👄,人死后加以鞭尸,不料自己抓屎糊脸:一袭傲娇、地道的小人嘴脸囧态原形毕露。吃瓜观众,从此以后,百年无语了!或者说,这个女子纵然置身“五.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时代,居然惘然、冷漠反问:好端端过好小日子不会,偏要发动新文化运动,——真心不懂,何苦呢?!



孔子被成群的妻妾淘伤了,乃不禁叹为观止:世上唯小人和女人难养也! ——提你了:苏雪林占全了!


不懂“五.四”心,即不配冠名作家称谓,——白白活在当年骗吃骗喝一生一世,充其量沦为时醒时愚的植物人键盘侠写手!


九夏涛声


苏雪林的行为当然是不恰当的。不恰当的原因倒不是由于她攻击了鲁迅先生,而在于:

1936年鲁迅去世前,苏雪林都一直对鲁迅表达自己的尊敬,翻脸是在鲁迅死后。

不管有什么意见,都应该在别人死前说。

别人死了,也没办法回嘴。欺负死人说不了话算什么本事。真正的小人反倒是苏雪林本人。

苏雪林对鲁迅先生的吹捧可谓是数不胜数。像是1934年11月,她在《国闻周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阿Q正传》的文章,里面对鲁迅是非常肯定的:

《阿Q正传》可算是鲁迅的代表作……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博得不少国际的光荣……我们应当知道鲁迅是中国最早的乡土文艺家。而且是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

看看这些话吧,苏雪林对鲁迅真是再恭敬不过了,极力地吹捧鲁迅。这时候鲁迅还没死呢。

等鲁迅一死,苏雪林的态度就立刻改变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后,苏雪林就马上开始对鲁迅数十年的人身攻击。你觉得这种转变正常吗?

在《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中,苏雪林说:鲁迅病态心理,将于青年心灵发生不良之影响也。

既然鲁迅这么有危害,为什么不在他活着的时候批评呢?

总而言之,无论苏雪林有什么理由,欺负死人不能回嘴这点在前,她就是个真小人伪君子。


HuiNanHistory


鲁迅是“小人没错”!

他这个人,只会批能人,高人,有本事的人,老帮穷光旦说活,不是小人是什么?穷人没钱没势能给你啥?


劳动人民同志


这个提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苏对鲁迅先生那不是评价而是谩骂。这不是恰当不恰当的问题,而是无耻攻击的大问题。

现在有一类人,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肆意攻击和污蔑鲁迅先生。有些所谓的学者、文化评论人,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不读,或浅尝辄止,就去胡乱的评论。鲁迅先生怎么样,有那么多作品摆在那儿呢。好好地将其读完后,再去议论、评论吧。

苏,这个无知无耻的女人,就是一堆臭狗屎。对这堆臭狗屎不要挑起来让它臭。对她完全不需要理会。理会她就是抬举了她。她才得意呢。真不知道,如今为什么有人总爱拿这个人来说事。这叫做沉渣的泛起。


鲫鱼湖


鲁迅先生,是民族之魂。先生的文章是投枪,是匕首,是激昂的号角,是射向敌人的子弹。先生弃医从文,是要用文字唤醒民众。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先生都是一面旗帜!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真的勇士,永留青史!


凌风剑侠


不知道苏雪林其人其事,也没兴趣知道。

对于鲁迅,世人有公论,有定论。

对于苏雪林,世人有几个知道的?

秦桧之流还遗臭万年,受万人唾骂呢,而这个苏雪林,连“小人”、“奸人”都做得不成功。

对于这种人,我只想借用杜甫的一首诗来评价: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想了想,对苏雪林之流还是太仁慈了,没有用革命主义去批判,还是主席的这半片《满江红》更为合适: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就这样。


磊落故人


我只读过鲁迅的文章,在旧中国,他是有民族尊严的铁汉子,对潺弱的政府的弄权者蔑视敢言以表,敢说真话,弥足珍贵的灵魂改造师,导人自强奋发,苏雪林不认识,他自己才是小人吧。


张果老忠记


苏对鲁的评价分两个阶段,两个方面。

两个阶段分别是:

“女师大风潮前”:苏对鲁的评价还是比较积极正面的;

“女师大风潮后”:两人因看问题的角度、观点截然不同,愈发激烈,矛盾逐渐升级。由思想到意识形态,由个人己见相左变成政治信仰冲突。特别在鲁去逝时,苏为表达对他的不满撰文说:“上月文坛巨匠鲁迅先生死了,全国报章杂志,这里也在悼鲁迅,那里也在悼鲁迅,拉拉杂杂,如火如荼,似乎比什么绥远战讯、华北危急,还来得热闹而紧张。不但害得一般前进的崇拜鲁迅而其实未读鲁迅一行之书的青年,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便是我这样落伍的中年,也给闹得中心摇摇,不可终日……”

两个方面:

作品:

苏对鲁的作品评价很客观,对鲁的文学思想也很推崇。不仅自称是学生。还给予鲁作品很高评:“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

“鲁迅的小说创作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人品:

因为两人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分歧。导致苏对鲁的“人品”完全不认同,甚至进行激烈的人身攻击。

”鲁迅矛盾之人格不足为国人法也”,

”鲁迅病态心理将于青年心灵发生不良之影响也”

“阴险,多疑,善妒”

“不近人情,睚眦必报”

至于苏对鲁的评价有客观也有偏激,我们也要客观公正的看待分析。两人的师生情宜也好,江湖恩怨也罢。都改变不了两位先生在近现代文化上史的贡献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