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造反!真正有效的育儿方法竟然都是反常识的!(1)

《道德经》讲的是世间万物的规律,可《道德经》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竟然是“反”字!

孩子要健康成长,自然要符合规律。

但很多被认为是“常识”的育儿知识,恰恰完全和儿童发展规律相悖,每每看到家长毫不犹豫说(做)出下面的话(行为),我的心就打鼓一次,现在我一边演奏着《满江红》一边激昂地敲下这篇文章:

反常识榜NO.1:别哭了!

孩子的哭声就像核武器,声声致命!所以家长很容易把关注点放在“止哭”上。

可“止哭”就像退烧药,只是暂时压制了表象,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孩子的哭分几种:

01、孩子真的很难受

摔跤了,被人欺负了,或者仅仅就是不高兴。家长为了不听到哭声,对孩子威逼利诱各种转移注意力,最终孩子是没哭,可此时孩子的情绪就像一座蓄势待喷的火山硬是被堵住了出口,就一直这么憋着,憋着,憋着……紧接着我们就发现奇怪了,孩子当天怎么总是看这个不顺眼,做那个不舒服,烦躁不安。

被领导训完之后一肚子火,还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发出来,你体会到孩子的感受了吗?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

抱着孩子,对孩子说:“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如果你在乎别人的眼神,或者旁边总有大妈大婶各种搅合“别哭了,羞不羞啊/ 给你吃糖”,那你们不走,我抱着孩子走总行了吧。到个清清静静的角落,让孩子哭个够。

02、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需求分两种,合理的和不合理的。

合理需求: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结果对方不带他玩,孩子哭。此时孩子是真的很难受,参考上一条允许他发泄出来。不过这还不是解决办法,抱着孩子让他哭完后,再领着孩子用玩具吸引对方“小姐姐,我有沙包,我们一起玩吧”,或者随手捡一片落叶,包上几个石头子做成包子,家长和孩子一起开“饭店”,你们玩热闹了,或许其他孩子会主动跑过来要“入股”了。

不合理需求:这个太常见了,吃完一块巧克力还要吃一块,看到别人有新玩具自己也马上想要一个。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哭,要么依、要么打。

依了孩子,孩子不哭了,同时也get了新技能:“哭”用来要挟家长太有用了!于是一次又一次,孩子用“哭”这个武器把家长控制得死死的,也成功地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变成了令人讨厌的,被宠坏的孩子。

而一顿暴打,一般是让孩子从普通哭变成杀猪般的哭,最后以咬着嘴唇轻声抽泣收场。不但这次不哭了,以后也不敢哭了。效果多好啊!

殊不知这代价却极其昂贵——无论合理与否,孩子从此都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在事情上赢了孩子,却在感情上失去了孩子,长大就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和你不亲,他,敢和你亲吗?

而那些暴打之后依旧大哭的孩子,是刚强的孩子,一棵小豌豆想要顶开压在身上的石块,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此时他和你拼的早已不是多吃一块巧克力,而是“我就要说了算!”你再不让步,小心他像豌豆射手一样给你发射仇恨的“子弹”。

解法解法解法呢?

很简单,坚持和善而坚定。既要尊重你,也要尊重我。

所以,舒缓情绪,保持底线,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同时加上“我知道你会难过,哭一会儿,等平静了我们再交流。”也许五分钟,也许半小时,孩子知道哪怕拽爸妈衣角、撒泼打滚都没办法突破你的底线,他就会抹抹眼泪站起来说:“我不哭了。”

此时,你大可找个舒服的位置做好,把孩子搂在怀里:“巧克力不能一次吃太多,你看这样好吗,每天吃一块巧克力,今天的吃完了,剩下这块你找个只有你知道的地方放好了,等明天你随时可以吃。”孩子肯定会犹豫,继续给他一个小小的补偿:“哭了这么久,肯定口渴了,吃个小橘子吧。”

有了台阶下,孩子往往很愿意配合。这样一人让一步,你好我也好,孩子不哭了,世界真清净。

所以你看,不论什么情况,既然是孩子,那就让他哭个够吧!

下篇继续造“反”,你感觉还有什么是“反”常识的,留言探讨一下,看看我们的感受相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