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这些生娃的“常识”,竟然是错的!你中招了吗?

  即将迎来宝宝的准妈妈心情总是既期待又忐忑的,听了“过来人”各种传授经验,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今天我们就来破解几个常见的误区,别再错信了所谓的“常识”,现在就来给大家逐一解答!

这些生娃的“常识”,竟然是错的!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剖宫产/自然分娩的宝宝更聪明

  宝宝的智商最主要取决于他/她的基因,这与遗传关系最为密切,也就是说爸爸妈妈的智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宝宝的智商,而孕期的营养、分娩的顺利与否、后天智力的开发也对宝宝的智商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并不直接与智商相关,只要能让宝宝顺利娩出,无论剖还是生,都是一样的。

误区二:生得越快越好

  自然分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软产道逐渐形成,宫颈、阴道、会阴逐渐变软适于宝宝娩出。宝宝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适应产道,并随之发生胎头、胎位的转换,逐渐娩出。分娩太慢会出现问题,如果分娩过快(严重者称为急产),它对于孕妈妈和宝宝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于孕妈妈来说,分娩过快,极容易造成宫颈撕裂、阴道撕裂、会阴撕裂,也容易出现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还会增加产后感染的风险。

  对于宝宝来说,由于宫缩力度过强、频率过快、子宫收张的间隔太短,会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受阻,宝宝易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

 误区三:宝宝越大越健康

  体重太重、胎儿太大都会增加生产风险及困难,提高延长产程、胎儿缺氧、吸入胎便、手臂或锁骨骨折受伤的危险,有时候还必须借助真空吸引,易造成胎儿受伤,母体骨盆、会阴受伤的机会也会升高。因此,胎儿不是愈大愈好,生产顺利很重要。

  出生后,饮食好的宝宝自然会长得好;怀孕时体重正常就好,后期也不要为了要增加宝宝体重而吃太多。出生时体重较重的宝宝,长大后个子也未必就一定会大。

  Tips:肚子里的宝宝不用拼大小,在健康范围就好,孕期要合理运动。

 误区四:大宝宝会难生,小宝宝好生

  有些准妈妈认为3200克就一定生得出来,3800克就不容易生出来。

  其实,胎儿的大小跟生不生得出来没有绝对的关系,大的胎儿还是可以生得出来,也常有临床遇到小的胎儿却生不出。

  胎儿不好娩出的原因很多,会影响生不生得出来的因素,包括骨盆大小、子宫收缩力量、胎儿太小对痛的忍耐度、产力的好坏等,胎儿的大小只是其中的一项因素。

  Tips:胎儿大小不是顺产与否的唯一原因。

 误区五:生产时打麻醉针会伤到腰椎

  无痛分娩手术都由产科麻醉医生执行,在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药。麻醉剂会让骨盆肌肉放松,降低阵痛感觉比例达90%以上,不会伤害脊椎。

  无痛分娩施行时机:在产程开始后,就可以根据准妈妈和医生评估进行无痛分娩,让妈妈全程有较好的分娩体验。

  腰痛的原因大部分是姿势或激素等其它原因所致,与无痛分娩间无直接相关性。

  Tips:无痛分娩手术中的麻醉针并不会伤害腰椎。

 误区六:宝宝在肚子里越久越好

  足月妊娠指的是妊娠满37周至40周。宝宝只要足月了,出生后基本都可以健康成长。达到或超过40周就属于过期妊娠,容易发生胎盘功能减退、羊水减少、胎粪污染、胎儿成熟障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如果宝宝有情况需要结束分娩(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过期妊娠等),孕妈们就应该听从产科医生的建议尽快引产或剖宫产,把宝宝从不好的环境里解救出来。

  有一些人存在“瓜熟蒂落”的思想,认为催生不好,盲目排斥中止妊娠,会造成新生儿窒息,甚至胎死宫内、死产等严重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