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大清常胜将军被派到朝鲜对抗日军,为何节节败退,无心交战呢?

文\\青辉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所说的这个历史人物是叶志超,对于此人,相信对于清朝末期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是比较的熟悉了,叶志超当年在清朝算是一名悍将了,也是一名福将,在国内多次的战斗之中,叶志超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冲锋在前,在平定捻军的战争之中,叶志超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清朝对于叶志超也是非常的器重的,认为此人乃大清第一战将!

到了光绪二十年的时候,那个时期的叶志超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凭着自己的功劳,叶志超的生活可以算得上是锦衣玉食,也正是这个时候,清朝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朝鲜内部出现了问题,本身内部有混乱,而又面临着日本出兵的危险,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之下,朝鲜专门向自己的宗主国大清求救。

面对着朝鲜的求救,李鸿章也比较的为难,因为那个时期的清朝对于日本还是比较的忌惮的,所以在答复朝鲜之前,李鸿章先问了一下日本的意见,而那个时期的日本也正值国力之巅峰,根本就不怕清朝,也早就想与大清朝过过招了,现在看到李鸿章的态度,也认定清朝已经对自己有所忌惮了,所以给了李鸿章一个“你们看着办”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朝决定出兵,救援一下朝鲜。

而叶志超就是这次出征的军队之中的一名重要的将领,他是第二批到达朝鲜的,应该说清朝对于叶志超还是有一定的希望的,因为他之前毕竟有过那么多的辉煌的战绩,而且这一次在朝鲜清军应该也不太会与日军交锋,因为事前已经“商量”了嘛。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朝正中了日军的意思,日本人一看李鸿章上当了,立马出兵,中日之间的一场对决开始了。

但是叶志超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并不是之前那样了,这次他再也没有身前士卒,而是一个劲地向清朝汇报假的情报,说是自己率领的清军取得了多么大的战绩等等,而当日军真正的兵临平壤城下的时候,叶志超几乎没有做过多的抵抗,先是举白旗对日本人说我要投降,等日本人满心欢喜张罗着受降的时候,叶志超却丢下武器带着万余清兵夹起尾巴就跑,这可把朝鲜的军队看直了眼,没有想到清朝的军队居然是这样的,又气又恨之下,举起枪向清军射击。

而叶志超这一出城,就几乎是头也不回的直接越过鸭绿江回到了清朝,而面对着叶志超这样的表现,清朝上下非常的震怒,甚至要将其一刀结果了,后来的李鸿章全力保他,叶志超才没有被处以极刑,不过,在回来一年之后,也因为悲奋交加而归天了。

那么,像是叶志超这样一员悍将为什么到了朝鲜反而不会打仗了呢?其实这里的原因也并不复杂!

第一,叶志超当年立下战功的时候,年纪比较轻,也没有什么顾虑,只是想着功名之事,所以自然是非常的勇敢,而后期他叶志超要地位有地位,要名声有名声,已经没有了什么功名方面的追求,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了。

第二,敌人的不同,叶志超之前在国内对付的都是像是捻军这样的非正规军,战斗力是非常的有有限的,而到了朝鲜之后,面临着强大的日军,这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捻军,所以叶志超的那一套作战思维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以,正是这些因素,所导致了清朝的福将在面对不同的战场环境,不同的敌人之时,节节败退,不思战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