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畫家張詠梅畫作欣賞,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畫家張詠梅

詩與畫融合一體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中國畫在畫面的空白地方,由畫者本人或旁人題上一首詩,詩的內容,即是詠歎畫的意境;詩所佔的位置,也即構成畫面的一部分,與有畫的部分共同形成一件作品在形式上的統一。張詠梅老師的作品,經常採用詩與畫融合的形式,詩由感而見,這便是詩中有畫;畫由見而感,這便是畫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品欣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黃花褪束綠身長,

白結絲包困曉霜。

瑞雪映梅影入畫,

清風搖竹韻成詩。

菊花黃後。山茶紅透。南國小春時候

黃花褪束綠身長,

白結絲包困曉霜。

清姿搖大地,

香韻漫天涯。

冰心不慕雲中月,

素魂仍留雪裡香。

畫家張詠梅簡介

張詠梅,女,中共黨員,生於一九七二年九月。二零零三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學,二零一七年進修於清華美術高研班李志向主題花鳥創作院,師從李志向、秦英豪。二零一九年進俢於《紫苑書院》師從張立辰先生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周口市太康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溱洧女子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