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一共5839项自动驾驶专利,一家公司占了958项

从硬件起家,逐渐加上软件,再到做出行服务,博世顺应汽车行业变迁不断变身。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涂彦平

“博世中国在2018年上半年在汽车与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稳健,截至6月底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8%。”

8月22日,在内蒙古牙克石举办的“第三届博世汽车技术创新体验日”活动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公布了公司在汽车与智能交通领域的业绩。

可以用来作简单对比的是,这一数据跑赢了同期中国汽车的市场增速,——2018年1-6月,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速为4.64%。

徐大全把博世稳健的业绩发展归功于公司在新能源、自动驾驶及驾驶员辅助系统等创新技术上的发力。当天,博世在牙克石汽车测试中心全方位展示了其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领域的创新与本土化解决方案。

比如,在电气化领域,博世48V电池技术已经拿到了国内外几十个客户,今年11月将在无锡实现量产;中国也将是博世全球电桥项目首个量产市场,太仓工厂正在建设筹备过程中,2019年将实现量产;博世长沙工厂即将建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中心,并在未来投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部件,该部件可以使车辆续航提高25%。

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一边开展L4与L5级别完全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高自动化的研发和试点工作,一边进行L2以及L3级别技术的量产化落地。

今年7月,博世与戴姆勒宣布双方正在持续深化合作,推动加快城市道路的L4完全自动驾驶及L5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2019下半年,双方将在加利福尼亚的某主要城市,在指定道路上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汽车班车服务。

今年上半年,吉利博瑞上市新款车型搭载了博世苏州底盘控制系统本土打造的L2级别自动驾驶的交通拥堵辅助以及自动泊车辅助功能。

同时,自动紧急制动、开门预警、自适应巡航等驾驶员辅助功能也越来越多地装配在中国消费者的车辆上。

截至目前,博世驾驶员辅助系统已经在中国成功量产超过40个项目,未来会有更多配备L1/L2级别功能车型量产。

来自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一份统计数据(统计时间为2010年-2017年7月)显示,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数量共有5839项,排在首位的,不是传统车企巨头,不是新创科技公司,而是博世,958项专利,傲视群雄。

这说明,这家有着132年历史的老牌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在当前汽车行业的大变革中仍然是霸主一般的存在。

但这一波席卷主机厂、供应商、经销商等整个产业链条的行业变革潮流来得与以往有些不同。

在徐大全看来,“这次的变化,某种意义上是剧变,主机厂以后可能会出现淘汰,包括供应商也一样。几大系统供应商将来说不定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一步踏错,将来很可能会落伍。”

博世在汽车行业是神一般的存在——虽然博世不造汽车,但造汽车的离不开博世。不过,变局之下,它同样面临挑战。

比如,电气化的挑战。徐大全认为,未来电动汽车比例达到20%~30%的时候,博世的电喷业务可能就要受到影响了,“新增的电动车方面的业务能否弥补我们失去的电喷业务?这是一个大挑战”。

不过,相比之下,博世面临的互联、出行服务方面的挑战可能更大。

博世今年年初在全球成立全新的智能网联事业部,专注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涵盖共享车辆、共享驾乘以及为驾驶员打造的一系列互联服务。

徐大全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谈到互联,光把车联起来这件事比较简单,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但是要把整个生态引到车里面,提供多种出行模式的服务,这方面还是有挑战的。”

与更广泛的行业力量加强合作,是一个显而易见甚至必须为之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把我们对车的理解,对产品、系统的理解综合到一起,从这个角度,博世也许可以做得不错。”徐大全表示。

随着行业生态的变化,博世有了很多新的客户,不光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更有造车新势力,还有华为、阿里巴巴、百度、滴滴等IT、互联网企业。

“我们面对很多IT公司和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的商务模式不一样,经营方式不一样,整个流程、速度和我们不一样,博世必须要在这方面向他们学习,赶上这样的步伐,这部分的业务要像IT公司一样运作。”徐大全说道。

为了更好地跟踪、了解这些新的合作伙伴,博世在中国组建了新客户团队。

目前,博世在跟踪30~40家新兴造车势力的研发状况,其中有直接项目合作的大概20家。“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尽量推荐现有的产品、现有的系统,对他们来说不是全新开发一个新的东西,将来使用起来,包括质量各方面会安全一些。”徐大全表示。

另一各方面,新兴造车势力在服务模式上开辟新的思维、新的思路,也给博世带来了启示。

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在全球拥有600多名员工,刚刚起步。徐大全还透露,在这个部门下面,适当的产品、适当的方向,博世会考虑引入风险投资,甚至自己再成立一些初创公司。

这个部门的成立意味着,在电气化、互联化、自动化之外,博世也开始介入出行服务领域,一步步转型为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

从硬件起家,逐渐加上软件,再到做出行服务,博世顺应汽车行业变迁不断变身。这一点,肯定是100多年前发明高压电磁点火系统的罗伯特·博世先生怎么也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