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大明朝的忠臣,历经五个朝代,明朝的中兴离不开他

一谈起明朝,我们不仅想到的是开国先祖朱元璋以及后来贤明的皇帝朱棣,而且还有明朝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三个人被后人称为明朝三杨,这是对他们三个人在明朝上的贡献一种肯定和赞美。

明朝三杨当中,杨士奇富有学识,称为西杨;而杨荣因为有财才识,被称为东杨;杨溥因为有高雅的情操,被称为南杨。明朝也就是因为有三杨的存在,才能够使得明朝的内政得到安稳,整个明朝的边防能够一直维持着一个稳定的状态,明朝的经济和国力不断的向鼎盛发展。

在三杨当中,杨荣他虽然并没有杨士奇他那样非常出众的处理财务的能力,以及渊博的学问基础。但是他却具有其他两人都不具备的能力,那就是准确的判断力。杨荣他从小就性情非常的灵敏,十分善于察言观色,因此在杨荣的为人和为官的道路上,他的这种性格以及能力给予他非常好的优势。也因为这种能力,他能够不断的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并不断的在仕途上越走越远。杨荣他担任重大职务和起到重大作用的时候,其实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那个时候杨荣寄以武略见众,而且又喜好诗文,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并且朱棣对杨荣是十分赞赏。

为僚友考虑,杨荣的义气得到朱棣的赞赏

在杨荣跟随朱棣进行北伐的时候,他有一次和自己的僚友胡广、金幼孜等人在路途当中迷路。这个时候朱棣就派人去寻找他们三个人,但是因为当时朱棣所派的人速度行程比较快,因此杨荣三人没有多久就跟丢了当时带领他们的宧官,并且还在幽谷当中迷路了。这个时候由于已经行走了多金幼孜所骑马的马鞍已经裂开,导致了金幼孜会不断的从马上摔下来。这个时候杨荣发现了这种情况,并多加判断之后,将自己乘坐的马给金幼孜,而自己去骑那只已经没有马鞍的马。反光胡广当时却根本就没有在意经金幼孜的处境,只是一直往前行想找到带领他们的人。

也就是这样,杨荣一直乘坐那只没有马鞍的马一直到与朱棣所带领的军队会面。这个事情也就被朱棣知道,并且因为杨荣他对金幼孜的仗义相助朱棣感到非常的赞许,并且还想知道为什么杨荣会那么做。当时杨荣表示自己和金幼孜之间是僚友的关系,从自己的交情和本分上来说,他应该为自己的僚友分担。这个时候杨荣和胡广两人的为人就非常明显的区分了出来,也就因为这个事情朱棣对杨荣的为人以及他的表现感觉到十分的赞赏。这对杨荣后面的仕途有了很大的帮助。

为官途中,杨荣准确的判断多次稳定内政

在朱棣第五次北征回师的途中,朱棣因病逝去,当时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也只能够和杨荣等人一起商量要如何处置,当时杨荣直接站了出来,与金幼孜互相商议。杨荣他觉得为了防止军心涣散,朱棣逝去的消息不应该让军将所知道。于是杨荣等人就将朱棣的尸体收殓起来,放在了马车当中,而军队还是像往常一样向前前行。

一直回到京师的时候,杨荣才像太子报告这样的情况,由太子决定最终该如何处理。也就是因为杨荣当时的准确判断,使得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很顺利的继承了皇位,使得当时明朝的朝政没有因为朱棣的逝去而发生骚动的情况。朱高炽因为赞赏和知晓杨荣当时的贡献,因此他将杨荣晋升为了太子的少傅,杨荣也因此一直得到朱高炽的赏识。

在朱瞻基继承了皇位以后,当时的汉王朱高勋想发动叛乱,由于当时的朱瞻基刚上任不久,年龄还小遇到这种兄弟发生叛乱的情况,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只能够向杨荣一起商讨对策,这个时候杨荣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朱瞻基立刻直接亲自率领军队去攻打乐安,也就是因为当时杨荣给朱高勋的这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战斗意见,使得最后朱高勋投降,并且朱瞻基还很快的把叛乱平定下来。

杨荣他在局势的变化当中,能够一直保持自己的准确判断力,及时的给予当时的皇帝一些非常有用而且准确的意见,这就使得杨荣能够在不同的皇帝当朝的情况下,还能够一直保持自己的地位。而且他那种可以为自己的僚友考虑的行为也是他一直得到认可的原因,不管是在为人还是为官的方面上杨荣其实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