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对于公式相声专家李宏烨博士,苗阜是怎么评价的?

贝店服务号


比如他曾经拿侯宝林大师的《猜谜语》进行对比,侯先生的相声时长是23分钟,李宏烨博士等人创作过一个8分半钟的《猜谜语》,“但观众笑的时间比侯先生的多一倍。因为侯先生的相声里面有大量的‘你猜?猜不出来?你再猜。你怎么会猜不出来呢’这种铺垫的东西。我们的处理是,你猜这是什么,直接说出谜底,大家就笑。





看完李博士的对比,我觉得如果苗阜先生认同他的观点,那么他们就是相声界的白痴!就像有人质疑马三立大师的絮絮叨叨一样(马三立大师的相声的每一个字都能在手稿上看到,包括说几遍都标注上),这些都是相声的表演手段,铺平垫稳是为了包袱能炸响!他们的相声语言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苗阜先生的青曲社最近一直招兵买马,这次选择招入李宏烨博士夫妻,原因不外乎有三:第一,苗阜准备将相声带入校园,第二,苗阜想从事相声理论研究,与李博士夫妻互相切磋交流,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老师十分欣赏李宏烨博士夫妻,还曾经专门指导过他们夫妻,并且让协会的人多多关注李博士的相声。苗阜先生做为姜昆老师的左膀右臂,将二人招进青曲社再正常不过。


看到这儿,朋友就该清楚了,这就是李宏烨博士为什么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先怼谢金,后怼郭德纲的根本原因!另外这对博士夫妻就是想以此自我炒作!以挑衅郭德纲,抨击郭德纲相声低俗,来博眼球!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但是不得不说,他们成功了!尽管百分之八十的人对他们报以不屑的眼光!



其实就连同样参加《相声有新人》的选手都看不惯他们夫妻的行事风格,落选音乐响起,都已经起立鼓掌了!另外一位选手清华大学的博士李寅飞都嘲笑他们了,上台第一句就是“我们只想证明,说相声的博士也有正常的!”

相声同行们,都对他们嗤之以鼻了。 苗阜先生作为青曲社的班主,虽然会高兴他们夫妻终于“红了”,他手下拥有了一对大将,但是他未必从心里认同这对夫妻的“公式相声”。


靖逸轩主


创新与传承,是精雕细琢的事,是具备质的提升才成立的事。创新的话题,网上一片片的文章、帖子。我还是说说传承吧。

一、传统文化

作为拥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中华文化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希望。但是,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呢?

以京剧、相声为例。现在的京剧、相声,还有原来的市场、人气嘛?电视电影、帅哥美女,流量网红,才是市场的主流,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才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二、借鉴与提高


在世界上,传承传统文化最成功的,无疑是西方古典音乐。每个新年到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向全世界直播。即便在中国,西方古典音乐叫音乐,中国自己的叫传统音乐。无论满意不满意,无论应该不应该,事实如此。

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什么?本质上就是一个音乐沙龙。一点都不高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了这么多年,演出的形式、曲目,不仅范围很小,仅占西方古典音乐的一小部分,而且很多曲目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最后两首:蓝色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连拉德斯基进行曲的观众鼓掌,都是卡拉扬留下的传统。每年一样、一层不变。

在西方音乐体系内部,有更严格、更匪夷所思的规则。比如不许创新,“有本事,你自己做一首,改别人的曲子算什么本事?”。比如必须怀旧,“拉出这样的音算什么?历史上的乐器,根本不可能发出这样的音色“。其实,这不就是我们在文物保护上崇尚的”修旧如旧“嘛?认定是精华,却又不尊敬、不保护,反而要创新。弱智的思维。

三、郭德纲的相声


郭德纲的相声有改变,但是,那是在精通传统相声基础上的改变,粗暴的说,他有资格。一如卡拉扬在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加入了观众的掌声一样。李宏烨博士,苗阜就没资格改变。因为他们不是传统相声的顶级存在。

这很公平。郭德纲能改变李宏烨博士的教学大纲嘛?同样不能。权威,是在各自的领域。换一个领域,就不是权威。对李宏烨博士是这样,对郭德纲先生也是这样。

四、创新的资格

创新也好、继承也好,都是每个行业的专家的事。这个专家可能是博士、可能是院士、也可能是工匠。总之是行业、岗位的楚翘。

保护,要保护传统,也要保护行业楚翘。外行,就少参合了吧。至少,别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沧桑短笛


我对相声是个外行。但我知道一点相声是人们生活中但真实积累,一点一滴离不开人类的生活行为!他绝不是从教科书或科学论文可以抠出来的东西加以包装成为笑料的。。比如量子纠缠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话题,但要把它变为相声笑料的素材,编写成相声,那是味同嚼蜡的,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夫妻契合、心灵感应,如胶似漆,但终究只能引起大家对量子纠缠的好奇,而不能产生笑意。所以说相声不能想某种产品批量从机器生产。

只所以说相声四门基本功是学说逗唱,不是凭空捏造 是通过一二百年来人们的经验积累的出来的宝贵总结。你哪一门功课没有学好,都不能完美地说好相声。郭德纲之所以这样受欢迎,除了他的天分外,不可或缺的是他勤学苦练掌握的四门功课。不过你要当一个三四流相声演员,不会四门功课也没有关系。姜昆会一段《虎口遐想》不也吃喝一辈子。但是它成不了角。

要说好相声,就得继承传统,在传统但基础上再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那一对交大相声夫妇,不会此道,永远也是个"棒槌"。


洛阳老董1


首先一点呢,就是我是比较看好苗阜的。

客观的说,苗阜的相声还是半传统型的,讲的很多段子都是早些年出道时的段子,看多了可能就觉得没什么新鲜了!但是风格还是比较独特,纵观相声界,很多年轻的选手,他们的相声纯粹变成了模仿秀,唱歌,卖萌。说句实话,这跟小品没啥区别。苗阜作为一个陕西的相声演员,还是能够很好的坚守住自己的立场,至于他们的作品可以,他们要是能静下来,创作出有内涵,有吸引力的作品来,肯定能灭杀一切否定跟贬低。

至于交大博士夫妻

我也看了他们的表演,全程没有笑点,冷笑话集合体,说起相声,那是一种传统,而传统跟创新看似是矛盾,但是并不矛盾,有价值的创作就是在传统上的发扬和传承。

说实话,很同情他们,感觉他们如果是以脱口秀的方式能后有一番作为,但是相声就已经限制一些方式的包袱,它必须遵循它所有的轨迹,才能加一些自己的东西,

相声界本来就是嫉妒跟嘲讽

我们所知道的很多相声演员都有互黑的事例,比如我们熟知的郭德纲 vs姜昆,郭德纲vs曹云金,之前说什么苗阜发文调侃郭德纲什么的。郭德纲现在是大红大紫,所有矛头都对准他,有的人评价郭德纲说,他是拯救了在死亡边缘的相声,也有说郭德纲的相声充满争议性啥的。即便郭德纲在很多节目的采访中说自已怎样怎样,每一件事都都可以拿的出来,每一件都可以问心无愧,但是所有矛头都对向他,你若说清白真的难以信服,


枇杷叶雨声


跟苗阜不熟[得意][得意][笑][笑]。我说说我是怎么看的李博士,就有新人那段送书怼德纲的,这博士表现的相当没水平没气度,这是舞台赛场,是一个社交场所,不是你学校寝室,德纲是你前辈,不是你同学兄弟,基本的礼仪礼节都不懂,有才华还罢,没多大能耐还出来上蹿下跳,那种交大博士面对德纲时的优越感,特么无比浅薄,给交大丢脸丢大发了。书呆子是可爱占多的,傻博士太让人讨厌!不吐不快,改天想好词再骂他一通。[呲牙][呲牙]


有楚申菡


苗阜昨天在他的微博和网友互动时候回应了,他说这对夫妻就“不会”相声!


宝鸡同城


书呆子的相声有什么好讨论的?在交大可能他们的相声会受欢迎,但也绝对不会是大面积的受欢迎,更别说在大舞台大平台上了。想想自己公司的年会也总会有这么一两个搞笑的人,但也不代表他们说的是相声或者什么的


哈老噶


一次‘’霸气‘’的大暴露,只不过是个‘’炮‘’而已。


百姓老叟


关于李博士相声公式,网上與论一片哗然,不管内行外行,全是抨击之言。其实,包括李博士在内,所有人都陷入到了一种误区:李博士夫妻俩的表演形式就是公式化的体现,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李博士的笑点公式化,仅仅是一种流程方式的透析,是一种理论,而不是表演形式。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相声,所有一切喜剧小品类都适用。这种理论也说不上是高科技,早前就己有人作为经验表述过。而且,每个编写段子的写手,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没有例外。但李博士为博眼球,却批判相声传统根基,力表自己代表现代。这就糊涂了,传统与现代只是内容不同,形式永远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笑点,也就是相声行话"包袱"。李博士之所以被所有人诟病,除自己都把理论混淆为形式外,就是自身表演不老道,太青涩。而且,表演形式又不伦不类,四不像,从而,笑点达不到效果。


痞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