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時隔 28 年重回 CES,蘋果意欲何為?


摘要:如果想讓 HomePod 的智能體驗衍生到生活中更廣的維度,蘋果必須要好好努力了。

很難想象,對蘋果這樣一家以硬件為主的科技公司,竟然缺席 CES 長達 28 年之久。但驚訝之餘似乎又可以找到很多蘋果不參與的理由:用戶數量足夠大,市場增長穩定,不用做廣告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只不過「聖人」也無法免俗。2019 年,蘋果在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一側的 Spring Hill 萬豪酒店外牆上掛出巨幅廣告,用「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的口號重申了自己在隱私問題上的立場。如果說這種「碰瓷式」的宣傳只是蘋果迴歸 CES 的預熱,派出主管全球隱私事務的高級總監親自上陣,則像是另一種高調式的 PR,告訴大家無需擔心和蘋果相關的硬件產品的信息安全問題。

2019 CES 期間,蘋果在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對面的酒店外牆上掛出巨幅廣告 | 視覺中國

只不過相比谷歌搭出的規模更大的展位,以及利用汽車業務成功躋身北館的亞馬遜,蘋果在今年 CES 現場的存在感稍微還是弱了那麼一些。不過作為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創新者,蘋果的存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不斷推陳出新的能力,即便是雷同的功能,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用戶體驗。而在大家已經做好「拋棄」個人隱私覺悟的同時,蘋果卻反其道而行,在恰到好處的時機重申了對隱私問題的看法,還節省了一大筆昂貴的廣告費。

之前有一首網絡歌曲,「不要迷戀哥,哥只是一個傳說」。雖然離成為傳說還早得很,但蘋果的一絲一毫舉動都牽動著行業上下的神經,即便「隱身」徐行,激起的塵埃依舊無法被輕易忽略。


iPhone 上發生的事,留在 iPhone 上

在美國時間 1 月 7 日下午一場主題為「隱私」的圓桌討論上,蘋果負責全球隱私事務的高級總監 Jane Horvath 現身。一同參與到話題討論中的,還包括 Facebook 首席隱私官 Erin Egan,寶潔全球隱私官 Susan Shook 以及來自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的 Rebecca Slaughter。

左起:Facebook 首席隱私官 Erin Egan,蘋果全球隱私事務的高級總監 Jane Horvath 和寶潔全球隱私官 Susan Shook | 視覺中國

「在蘋果,我們定義隱私的方式是把控制權交給用戶。」Jane Horvath 表示,「他們既擁有數據的控制權,同時也擁有數據的使用權。」

這樣官方的回答肯定無法得到現場媒體和觀眾的認同。有人提出質疑,希望 Jane Horvath 詳細介紹下蘋果防止第三方應用竊取用戶數據的措施。對此,她回答道,「我們幾乎每週都會對現有的數據進行評估,確保 iOS 系統不會過度使用消費者的數據,這個過程中還涉及到利用數據樣本抽樣的方式,避免系統過渡蒐集用戶的重要數據。」

至於大家關心的第三方應用,Horvath 表示蘋果目前設置了開發者引導、用戶告知以及其他技術手段,將消費者的數據與第三方應用區隔開來。只有經過用戶的同意,iOS 系統才會開發 API 將地理位置等信息傳輸給第三方使用。

英國《衛報》曾披露稱 Siri 涉嫌洩漏用戶隱私 | SlashGear

而除了第三方應用的安全問題外,很多時候用戶會擔心自己的手機信息會被政府截取。對此,Horvath 指出,「蘋果不會輕易破解用戶 iPhone,因為個人手機中儲存著大量敏感信息,比如金融交易相關的,健康相關的等等。一旦 iPhone 丟失,我們首先需要保證的是用戶數據不會被其他人獲取。」

現場,還有人問及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問題,因為之前英國《衛報》曾披露稱 Siri 涉嫌洩漏用戶隱私,稱「蘋果公司的承包商經常需要截取用戶的語音數據,利用其優化 Siri 的使用體驗。」很快,蘋果公司發表聲明,表示只有不到 1% 的信息會被用於優化服務。兩個月後,蘋果宣佈暫停 Siri 的人工評審項目。

所以,現場有記者問道,「蘋果自身如何去保護用戶隱私?」,Horvath 表示蘋果至今沒有找到所謂十全十美的方法,能力有限做得不夠,今後會在這個方面進行多種嘗試多種努力。

最後 Horvath 也談到了目前互聯網平臺對大數據過度使用的情況。因為人工智能的推薦服務很多時候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比如電商、廣告等業務都需要獲得足夠多的用戶信息才能進行實現精準投放和推薦。Horvath 指出,蘋果希望實現「小數據、大能力」,即如何以更少的數據實現個性化服務的用戶觸達。

蘋果官網上有一頁專門介紹公司在用戶隱私保護上的措施 | Apple

她介紹了蘋果遵守的一些既定的規程和策略:

首先,只抓取和用戶需求相關的數據。比如用戶向 Siri 詢問天氣或附近的商店信息時,系統只會提取當前的地理位置信息;

其次,遮掉數據中涉及的個人隱私內容。譬如儲存 emoji 表情、拍攝人臉照片時,iOS 會主動在數據生成時加入「噪聲」,掩蓋掉這些操作中涉及的個人信息。而在蘋果系統的默認設置中,Siri 和地圖應用都是隨機標識的機制,不會追蹤某個具體的賬戶;

「蘋果的每一款產品在設計之初,都會有專門的律師團隊和工程師一起討論,我們的目的是將數據的控制和使用權真正讓用戶進行掌控。」Horvath 總結稱。

正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的高管 Slaughter 所說,電子產品/互聯網如此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善意利用用戶數據,保護消費者隱私是所有大公司都必須踐行的責任和義務,但本身這個問題又很複雜,絕非以一己之力或者短期內可以形成有共識的解決方案。不過在 CES 這樣的場合,能夠鄭重地討論這個問題,對整個行業而言已經是重大的進步。


重拾智能家居的信心?

1992 年,時任蘋果 CEO John Sculley 在芝加哥舉辦的 CES 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發佈了世界上第一款掌上電腦 PDA,取名為「Newton」。時隔 28 年,蘋果首次以官方的身份出現在 CES 現場,只不過這次探討的是隱私,卻沒有任何新品發佈。

蘋果前 CEO John Sculley 手持世界上第一款掌上電腦 PDA | TIME

不過蘋果的算盤其實打得挺好,一方面通過高管的出口發聲,表明其在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上的堅定立場,同時將智能家居平臺 HomeKit 再次推到臺前,「悄無聲息」地拿下了一家又一家廠商。

據外媒不完全統計,今年在 CES 上發佈的支持蘋果 HomeKit 平臺的智能家居新產品數量超過了 30 種,同時還有部分公司宣佈旗下部分智能家居助手產品將與 Siri 進行適配。去年的消費電子展上,法國公司 Netatmo 推出了可適配 HomeKit 的智能視頻門鈴,今年它則帶來了一款利用物理近場通訊鑰匙來開門的智能門鎖系統,這款新品同樣支持 HomeKit 平臺。

Netatmo 利用物理近場通訊鑰匙開門的智能門鎖系統 | 官方供圖

雖然發佈已經有近 5 年的時間,但 HomeKit 於蘋果而言還算不上是成功的業務,相比亞馬遜的 Alexa 而言,發展速度十分緩慢。不過蘋果今年已經決定在智能家居業務上發力,2 月份將微軟前高管 Sam Jadallah 招入麾下,10 月份則有更多的人才進入,目的是對整個智能家居業務進行重組。但想要達到匹敵亞馬遜 Alexa 類似的前進速度,可能蘋果還要更耐心一些。據彭博社披露的數據,蘋果 HomeKit 生態中僅有 450 款產品。

相比之下,谷歌之前發佈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 1000 個品牌的 1000 餘款智能設備接入了 Google Assistant,而亞馬遜生態中的產品數量則高達 8.5 萬臺。

支持亞馬遜 Alexa 的智能家居產品 | 彭博社

所以對蘋果而言,要想與谷歌、亞馬遜具備抗衡的實力,2020 年最緊要的任務是進行智能家居業務的重組。其中可行性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更快地動起來,不惜一切代價將盡可能多的產品接入到 HomeKit 平臺中,而且要想辦法讓 iPhone 用戶感受到 HomeKit 平臺的魅力。」

2019 年的消費電子展上,外媒 MacWorld 對蘋果 HomeKit 的評價是「2019 CES 的一匹黑馬」,因為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提供支持 HomeKit 平臺的智能家居產品,這是一個好現象。

蘋果 HomePod 是自家產品中唯一支持 HomeKit 平臺的產品

去年 12 月,蘋果、亞馬遜、谷歌以及 Zigbee 聯盟下的宜家、恩智浦、三星 SmartThings 和 Signify(飛利浦照明)等智能家居設備企業宣佈達成合作,共同組建「Connected Home Over IP,簡稱 CHIP」的聯盟,計劃開發和制訂一套基於 IP 協議的智能家居連接標準。

蘋果已經「部分」開源了 HomeKit ADK,並且提供 HomeKit 附件協議,允許開發人員設計非商業智能家居配件。因為 CHIP 宣稱將取眾人之所長,所以 HomeKit ADK 想必會被納入新標準去。這也充分顯示了蘋果想在智能家居市場打一場翻身仗的決心。

蘋果、亞馬遜、谷歌等智能家居設備企業共同組建「Connected Home Over IP,簡稱CHIP」聯盟

如果只是把 CES 當做新品發佈的行業展會來看,可能我們對 CES 的理解還有些狹義。蘋果從來不喜歡按常理出牌,重回 CES 不是為了發佈新產品,它似乎更多地是在傳達一種理念和訴求: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是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其產品的基礎,而要推動智能家居產品上量,除了要說服第三方廠商,更要說服消費者買單。

從去年的巨幅海報,到今年高管出動口播「隱私保護」的理念,蘋果似乎已經為下一步智能家居產品的擴張打好了輿論基礎。只不過 HomeKit 從推出後還沒有出現過良好的增量表現,合作的品牌也屈指可數。

2020 年,蘋果如果想讓 HomePod 的智能體驗衍生到消費者生活中更廣的維度,必須要好好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