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游戏里经常出现的“彗星”巡洋坦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坦克?

巡洋(Cruiser)坦克是一种突出机动性的坦克,主要用于装甲部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彗星”(Comet)巡洋坦克是英国陆军最后装备的一种巡洋坦克,共生产约1200辆,英国从30年代中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坚持发展这种坦克。除装备英军外,缅甸、爱尔兰、芬兰和南非等国军队也曾装备和使用这种坦克。

“彗星”巡洋坦克

1942年,英军坦克在北非坦克战期间,没有装备能击毁德军坦克的火炮。虽然英军“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的性能较好,但它的火炮口径只有57mm,攻击坦克的威力不大,并且不能发射榴弹以对付掩体内的步兵和反坦克炮,致使英军装甲兵在战场上接连失利。为此,英军决定发展一种火力更强的巡洋坦克,以对付德军坦克。

1943年初,里兰汽车公司接受了研制这种新型巡洋坦克的任务。该坦克以“克伦威尔”巡洋坦克为基础,安装带76.2mm火炮的新炮塔并采用经改进的车体和部件等研制而成。1943年9月底,制造出该坦克的模型, 1944年2月完成第一辆样车。1944年9月第一批坦克驶离生产线,并被命名为“彗星”坦克。

1945年初,“彗星”坦克开始装备英军第11装甲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该师是唯一全部换装“彗星”坦克的师,而英军的其他装甲师只配有少量的“彗星”坦克,因而“彗星”坦克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坦克战。

1949年初,“彗星”巡洋坦克开始由能够完成“巡洋”和“步兵”两种坦克任务的“百人队长”(Centurion)坦克取代,直到1960年才全部退出现役。

“彗星”巡洋坦克

“彗星”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都采用全焊接结构,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部分、战斗部分和动力传动部分。该坦克共有5名乘员,即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和前机枪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右侧,这大概是根据英国汽车驾驶习惯设计的。驾驶员上方有1扇可向右开启的舱门,门上有2具潜望式观察镜。前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他的上方有1扇向左开启的舱门,门上有1具机枪用瞄准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和炮长在炮塔内左侧,装填手在右侧。炮长坐在车长的前面,位置稍低,以便使车长具有良好的视界,其前面装有1具潜望式瞄准镜。车长的指挥塔可旋转360",顶部有两扇可分别向前后打开的舱门。指挥塔周围有8具潜望式观察镜,正面装有1具潜望式瞄准镜。装填手的上方也有两扇可分别向前后开启的舱门,门上有1具潜望式观察镜。炮塔正面中央装1门火炮,其右侧装有1挺机枪。炮塔两侧各有1组6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后部有突出的物品箱,对伸到车体前方的火炮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在第1.2、4和6负重轮处装有减震器。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每条履带有114块履带板,履带板着地面有筋条和棱角。

“彗星”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维克斯”2型77mm火炮,其实际口径为76.2mm,有炮口制退器,配用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为带风帽的被帽穿甲弹(APCBC),这是一种在被帽穿甲弹前端增加一个尖头风帽的弹,以减小空气阻力。该弹弹重7.7kg,初速785m/s,在457m的距离上可击穿109mm的均质钢装甲板。根据北非作战的经验,在达成突破以后,坦克攻击的目标主要是掩体内的步兵和反坦克炮,因此该火炮还配有榴弹,以对付这些非装甲目标。辅助武器有2挺7.92mm机枪,其中1挺为并列机枪,另1挺为前机枪。

“彗星”巡洋坦克

火炮还配用有炮控设备、车长和炮长观瞄装置等。炮控设备为电动式,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使用手控装置。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回转速度为15%/s;火炮的高低射界为-12~ +20。车长瞄准镜供紧急情况下使用。炮长瞄准镜与火炮相连,其放大倍率为3"。

“彗星”坦克的发动机是罗斯-罗依斯公司的“流星”(Meteor)3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克伦威尔”坦克发动机的改进型,为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气缸工作容积为27L,在转速2500r/min时功率为600hp(441kw)。与发动机匹配的传动装置为25型机械式,由主离合器、变速箱、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等组成。主离合器为液压操纵的干式双片离合器,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差速式。

行动装置采用“克里斯蒂”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这种悬挂装置为螺旋弹簧缓冲独立式,可使负重轮具有较大的动行程,从而改善了坦克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履带用锰钢制造,每条履带重1542kg,履带接地长3.936m, 单位压力为0.97kg/cm? (0.097MPa)。

“彗星”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都用钢装甲板焊接而成。装甲板的厚度是根据所受威胁的程度而设计的,通常炮塔的中弹率比车体高得多,所以, “彗星”坦克的炮塔装甲比车体装甲相对厚一些;进攻中的坦克要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因此,其正面的装甲板比其他部位厚得多。

“彗星”巡洋坦克

“彗星”坦克车体的装甲厚度:前部64~76mm,两侧14~29mm,后部25mm,顶部14mm。炮塔装甲厚度:前部102mm,两侧64mm,后部57mm,顶部20~25mm。炮塔上安装的烟幕弹发射器,在必要时可发射烟幕弹,以生成遮蔽自身的烟幕。

综上所述, “彗星”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和装甲防护,但与同期德军的坦克相比,火力仍显得不足,车体前部和炮塔的外形也不太理想。此外, “彗星”坦克的设备还不齐备,例如没有夜视仪器、浮渡和潜渡设备,也没有防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装置,因此不能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作战。

并且“彗星”坦克没有变型车,只有一种改进型车,这种改进型车主要是在排气管上加了护罩,使坦克在夜间行动时不易暴露,并使搭载在车体顶部的步兵免受废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