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楼市限购下的北京中年

“X局,晚上羊蝎子么?”

“你请么?”

“我没钱。”

“那不吃!”

看多了微信群里大家对X换房一事的调侃,忽然换了另外一种没有营养的话风,反而有点不太习惯。

要说80后这代人真是神马都赶上了,千军万马挤过了独木桥,以为上了名牌大学就能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想法图样图新破,房价才是等着你通关的终极大BOSS。对于来京十年有余的人来说,亲历了这些年北京楼市的大起大落,无论有房无房,买或是不买,都能在X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缩影。

01

所谓X,系京城某名牌大学毕业,后入职国企某局顺便解决了户口。同属80后的一代人,按理说,拿着稳定年薪的X,在近郊某地有一套小三居,去年又添一子可谓儿女双全,小日子说起来也是让多数北漂艳羡不已的。但是在房子这件事儿上,而立之年的X始终在跟自己死磕。

2005年,X开始参加工作,起初也和众多无房无户的北漂小白一样,想着工作几年手里票子多一点再考虑房子的事儿。毕竟自己是事业单位,有分房一说,好歹也有地方住,况且当时某专家还说房价会降,前思后想,还是决定等一等。于是就这样心安理得的晃荡了几年,而就是

从那几年开始,房子却在悄悄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奥运会之后,北京房价不断的在刷新吃瓜群众的认知,某某小区房价又涨了等等这种新闻每天不绝于耳。那时候大家每天午休聚在一起基本都是三句话不离房价,清楚记得北京二环某小户型商品房当时因为物业管理混乱,很多业主急售,单价3万总价120W左右。而该小区在2016年有幸被划入某著名小学片儿区,单价一度飙到14W,当然这都是后话。

2010年,正值北京楼市限购前的狂欢,各个售楼处挤满了前来看房和排卡的人,那时候买房就和不要钱似的,好的新盘开盘就抢光,更不乏有些大妈一出手就是几套几套的买。二手房也是如此,你看上不买,后面紧跟着其他买家就交了定金。很多没上车的人现在回忆起来,估计都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干什么都不如早点入手几套房,当年各售楼处的大妈团就给你上了一节生动的理财实操课。

《天气预报员》| 生活就像天气,完全不可预料

此时的X也突然觉醒,发现房价一夜之间就跃上枝头变凤凰了,而单位分房需要谈资论辈儿不晓得要到猴年马月,不能坐以待毙,怎么办,看房!

02

当年,身边朋友有人总价90W入手了北七家某个经济适用房小区二手房,有人总价150W入手了东四环外某著名小户型小区的二手房,很多人都是抱着不能再等的心态,哪怕东拼西凑借钱也要买房。果不其然,一年后,北京楼市正式限购,部分手里有钱没资格的人傻了眼。X手中还持有房票,在观望了几年错过了城里的购房机会之后,终于在这一年购得近郊小三居一套,还托了些关系,选了一个心仪的户型,单价1W8。

手里有房,心里不慌,X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毕竟自己购得的是名企盘,物业不错又规划有配套的学校和商业,还临铁,等配套起来之后房价翻个几倍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再倒手卖掉换到城区,也算弥补了当年没在城区及时上车的遗憾。

然而,2011年北京限购之后的房价还是受到了影响。除了手里有钱的没房票的小部分人,多数有钱有资格的早就上车了,所以在X购房的这一年,北京房价进入了第一次低谷期,X的小区房价基本没涨。

房价大涨时大家都争抢着看房,房价降了大家就像海水退潮般散去

,尽管房价已不再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可是生活还在继续。两年时间,X小区旁的地铁已经开通,入驻的居民也逐渐多了起来。

按照之前X的五年计划分解,地铁开通,房价起码会小涨一波,然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出行有地铁,但由于周边商业配套未成形,房子出租情况不理想,X家的小三居也只能租到2000多。

03

2013年,KFS应对市场形势,推出了一些单价较低的大户型,转而吸引有资格有票子的改善需求购房者。当时X房子的二手房报价和同小区大户型新房总价相差百万左右,X虽然也有过想换房的打算,但是终究没有说服自己。这也是X错过的第二次好时机。

《杯酒人生》| 生活寡淡无趣,梦想遥不可及

更令X想不到的是,KFS承诺的该小区业主子女享受某配套“名校”的入学资格还没等学校建好就翻脸不认账了。本来X也是冲着学校来的,配套打折就意味着房价上涨受阻。现实再度给X泼了一盆冷水。

叔能认婶儿不能忍,怎么办,当然要通过自己的手段来争取应得的利益。文科出身的X义愤填膺,凭借自己的游说能力和另外几个骨干成员迅速组织了一个维权小联盟,几经努力成功组织了一次维权行动,并作为业主代表和KFS代表进行了谈判,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很多业主意识到学校的承诺最终要付诸东流,况且郊区分校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不如早作打算为孩子谋划城区的名校学区房。

两年过去了,X小区周边配套几近成熟,而北京楼市也终于迎来了限购后的春天。嗅到了楼市即将回暖的讯息,置换需求的购房者们终于等到了机会,X家小区的二手房成交价不断走高,不少同期购房的业主也择机出售了该小区房子。

在2015底到2017年初楼市这波利好中,X家所在小区房价相比当初购入时翻了近三倍,最高单价卖到了6W以上。其中,X之前错失的同小区大户型,由于市场改善需求大行其道,二手房价格逼近千万,而且因为户型好、房源少,甚至到了一房难求的地步,出一套房源很快就能成交。X每每提及此事便后悔的直跺脚。

04

眼看五年计划时限已到,X也没闲着,近郊大户型改善新房,城区二手房一个没落下的看。群里每天都会看到他发的看房动态,如某周边二手房又卖了多少钱,某三居新盘多少钱,或是自己看的某个城区二手房户型如何鸡肋房主还不降价等。大家也会给他一些建议,但X始终在买新房还是二手房,买城区小户型学区房还是郊区大户型新房中纠结。期间也有不少买家看上他的小三居,很多人劝他差不多就卖掉回笼资金赶紧换房,可X却待价而沽,认为他的房子还能卖个更高价。

就在他反复纠结和幻想时,自己房子的“金榜题名”还没有等到,却等来了北京史上最严的317新政。X优柔寡断的本性也让他再次错失了换房的最佳时机。

在一次次换房受阻之后,X总会在微信群里给自己画饼,面对大家的调侃,他总会说自己家房子户型如何不错,低于多少钱他才不会考虑卖掉。大家也习惯了他这种自我安慰式幻想,时不时拿他逗个闷子。

如X,已过而立之年,稳定工作,拖家带口,名下只有一套房,想置换却始终犹豫不决;手头资金不充裕,总期望能把自家房子卖个更好的价格,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上车和置换的好时机,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屈居”于近郊这个小三居,“享受”着每天上班开车单程一个多小时的拥堵,望房兴叹。

《美国丽人》| 生命,充满漂泊的孤独

317新政之后的一年,房价在不断回落,市场回归冷静,购房者对于房子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以前每天看房人络绎不绝的中介公司,现在也是门可罗雀,房产经纪们多半靠闲聊打发时间。听习惯了大家拿他消遣的X,最近也很少提及自家房子的事儿了,几个老熟人找X聊天就拿约饭来插科打诨。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房子始终是X心里的一根刺,扎着难受,拔掉更痛。

楼市相对论

往期精选

1

2

3

4

5

6

「楼市相对论」

只做有温度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