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功效应用如何区别?

黄书包


白术与苍术均来源于菊科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术”,并无白术、苍术之分。陶弘景在《本经集注》中提出:术有俩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做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有膏,可做煎剂。”明确指出白术、苍术为两种。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清《本草崇源》谓:“凡欲补脾用白术,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白术与苍术均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两者功效区别是:

白术味甘,长于补脾,燥湿不及苍术,故补脾不足,治疗脾虚证多用白术,有“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之美誉。而且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安胎。用于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苍术味辛,长于运脾,燥湿强于白术,故运脾泻有余,治疗湿盛的实证多用苍术。而且苍术又能祛风湿、发汗、明目。用于风寒挟湿表证,风湿痹证,夜盲及眼目昏涩等证。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逸仙药师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性温味苦而归脾胃经,均用于治疗脾虚湿停之泄泻或便溏、带下等。然,白术又兼甘味,以补虚为长,除善健脾外,又善补气、安胎、止汗,还能利水,治水肿、痰饮;苍术又兼辛味,以去邪为长,除善燥湿外,又善祛风湿、发表,还能明目,治夜盲症,配苦寒之品(苦参、黄柏)治湿热之疮疹、脚气。

一.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也称桴蓟、于术、冬术、浙术、片术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于术”素有“北参南术”之称。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挖取2-3年生的根茎,除去泥沙,烘干,称烘术;或晒干,称晒术;再除去须根。

白术,气清香,性甘温苦燥,入脾、胃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去除水湿。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虚水肿,痰饮,表虚自汗,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等。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用于和中补脾、除湿益气,常用于补养方剂中,补气血。白术使用中注意,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

白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多糖,主要含有苍术油、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挥发油,以及白术总多糖等成分,还含有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树脂、白术三醇和维生素A等。药理研究发现白术有调节胃肠功能、调节腹膜孔作用(开打腹膜孔、使腹膜孔数量增加,从而达到消除腹水的作用)、调节免疫功能、降血糖、抗菌、抗凝血、利尿、抗肿瘤、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生理活性。

二.苍术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也称赤术、马蓟、青术、仙术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春、秋二季挖取根茎,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切片而得。

苍术性辛温发散,苦燥除湿,入脾、胃经,为治湿阻中焦证之要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湿盛脚气、痿证;夜盲,眼目昏涩等。

苍术主要含挥发油,由倍半萜及其苷类、聚乙烯炔类、酚类、有机酸成分组成,以及还含有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多聚糖、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倍半萜类和聚乙烯炔类成分。还含有钴、钼、铬、铜、锰、镍、钛、镁、钙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和胃排空、抗菌、抗炎、降血糖、降血压、利尿、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药理活性。


药事健康


白术与苍术相同点:

均性温,味苦,归脾胃经,二者均可燥湿健脾,临床上常相须为用,用以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减退,大便溏稀等病症。

白术和苍术的不同点:

白术兼有甘味,性平和,以健脾补气为主,属补益类中药,多用于以脾虚为主的病症。白术,又可利水消肿、止汗、安胎,可用于水肿、多汗、胎动不安等病症;苍术,兼有辛味,性燥烈,以燥湿祛邪为主,属芳香化湿类中药,多用于湿邪偏重的病症。苍术,又可明目,用以治疗夜盲症。




歧黄中医方大夫


白术与苍术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别名:

白术:山蓟、杨抱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於术、冬术。

苍术:仙术、仙姜、天精、地葵、茅术、枪头菜、山刺菜。

二、种属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三、性味归经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四、功效与主治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作用。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五、药理作用

白术:具有祛痰、利尿、降血糖、抗凝血、抗菌、促进造血的作用。不能促进胃液分泌,推进肠蠕动,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

苍术:具有抑制应激性溃疡,促进胃液分泌,推进肠蠕动,升高血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保肝,抗缺氧,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等作用。

六、使用禁忌

白术:不能与桃、李及雀肉、菘莱、青鱼等同吃。

苍术:不能与桃、李及雀肉、菘莱、青鱼等同吃。


平凡的药师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功效应用如何区别?

先看看白术与苍术的对比。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二经,临床应用补脾益气、燥湿利水。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二经,临床应用燥湿健脾,祛风湿。

两者区别:白术苦而质润,补多于散,善补脾益气、固表安胎。苍术辛散而燥,保养之力不足,长于运脾燥湿,祛风发汗。若脾虚湿困,苔腻中满,欲补运兼施者,则二术同用。

白术,在中药各论中列为补虚药之补气药。苍术,在中药各论中列为祛风湿药之芳香化湿药。

白朮,传统临床应用:1,脾胃虚弱、面色黄、脘腹胀满、纳差便溏或泻等脾胃气虚症。2,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痰饮证。3,用于脾虚气弱、卫表不固之自汗。4,用于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现代新用:1,内耳眩晕症。2,小儿流涎症。3,小儿腹泻症。4,便秘症。5,慢性腰痛症。……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用。

苍术,传统临床应用:1,湿阻中焦,不思饮食,腹痛泄泻症。2,对痰饮水肿等脾湿偏盛之实症。3,用于风寒湿痹,脚膝肿痛之症。

现代新用:1,窦性心动过速。2,湿疹。3,夜盲症。4,幼儿腹泻。5,小儿消化不良。……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吐血、衄血,气虚汗多慎用本品。

以上就是白术与苍术的使用方法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