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又到高发期!简单4步快速诊治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如何快速诊断、缓解患儿症状,成为基层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回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接诊技巧,简单4步快速诊治。

第一步:着重询问接触史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易引起流行,传播途径多样,只要携带有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

患儿就诊时,应详细询问家长,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或周边环境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病情的孩子以及接触史。

第二步:体查时仔细观察患儿全身及皮肤表现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突发高热,有时发热可达40℃以上可能伴有抽搐。年龄大的儿童常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拒食、流涎、呕吐、烦躁不安等。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在疾病流行期间,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诊断。但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有一部分相同的致病病原且流行季节与临床症状类似,两者临床上易混淆。

根据《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患儿疱疹性咽峡炎早期手足臀部尚未出现皮疹时,需注意与家长沟通,观察手足臀部皮疹,如始终未见手足臀部皮疹,则可按疱疹性咽峡炎处理,不宜诊断手足口病 ;一旦发现手足臀部典型疱疹,则应按照手足口病处理;对于重症病例与皮疹不典型病例,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抗体作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第三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1.体温(腋温)大于 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持续高热,超过48 小时;

2.肢体抖动、精神状态差、易受惊、无力、呕吐;

3.心率及呼吸明显加快;

4.血压高;

5.外周血清白细胞计数明显提升;

6.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2 秒)等;

7.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 8.3 mmol/L。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患儿发热并有不适感可考虑使用退热药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中成药可选用抗病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等,适用于轻症手足口病。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青黛散等涂擦手足疱疹,西瓜霜、冰硼散等涂搽口腔患处。

这四点要记得嘱咐患儿家长:

1.注意隔离,至少两周。

2.患病期间让孩子适当休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给予清淡的流质或软食,进食前后可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避免挠抓皮肤疱疹,保持皮肤清洁。

3.密切观察孩子情况,不适随诊。及时清洁和消毒患儿粪便及常接触的日常用品等。

4.目前已经有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等,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我国疾控中心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