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害羞怕见人,家长找对方法轻松解决

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特别内向,见到生人就不敢说话,总喜欢躲在父母身后。但是在家里又能放得很开,只要一出去就像换了个人,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的。

我朋友的孩子童童今年4岁了,性格就很内向。周末去她家玩,由于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童童就认生起来。本来童童在地毯上搭积木玩的挺好的,我一去童童就从从地上爬起来,躲到她妈妈身后去了。



“你这孩子,这是你小花阿姨,快点叫阿姨啊?”她妈妈一边把她往前推,一边说道。

这时童童死命的抓着她妈妈衣服,就是不肯往前走,嘴也抿得死死的。

眼看就要哭出来了,我主动说,“童童几天没见不认识阿姨了啊,乖,阿姨带了水果,我们先吃点好吗?”

她妈妈也很无奈,说“这孩子一见人就怕生,你说这可怎么办呢?”



相信不少家长也碰到过这类让人头疼的问题。那针对孩子害羞怕见人,我们来分析一下,帮助家长找对轻松解决的方法。

孩子害羞大概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天生性格内向

有的孩子天生气质如此,会内向敏感一些,一旦面对陌生人或来到不熟悉的环境时,他就会害羞,表现得跟平时完全不同。



内向害羞和外向开朗一样,只是性格特点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内向害羞的宝宝只是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融入环境而已。

二是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

有的孩子害羞不是天生气质使然,而是心理发育的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孩子一般在 2 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关心他人的评价,害怕被其他人嘲笑。因此,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或陌生的环境里会表现得比较害羞。



那家长要怎样帮助孩子变得开朗起来

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
比如除了妈妈,不和爸爸、双方老人交流。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带孩子的人,没有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没有给孩子参与社会的机会。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可以看懂大人的眼神,我们给孩子的陪伴,很多是来自语言。

家人都要和孩子对话,给孩子分享自己生活的见闻和这个世界的美好。多带孩子外出,走到哪里都要和孩子说话: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天气怎样、行人怎样……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伴随孩子大了,也会很自然的和家人交流这些内容。



不要觉得小孩儿懂什么,别小看孩子,小孩儿什么都懂,有很多知识,比大人记的更清楚。

平时多鼓励孩子
有时父母给孩子灌输了太多好坏优劣,给孩子立了太多的规矩,给孩子了太多的唠叨,对孩子吹毛求疵等等。这些灌输的结果是,让孩子觉得我不行,我比别人差,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当遇到别人,感觉到自己不行,当然就不会显得大大方方,而是畏首畏尾,成人就会觉得孩子害羞。

平时多带孩子结识同龄小伙伴

家长要在尊重宝宝的前提下,温柔耐心地引导,帮助他发展社交技能,宝宝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给宝宝找一些固定的玩伴,跟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时,他会更容易放得开。也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让宝宝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逐步提升社交技巧。

另外,还可以带宝宝认识新朋友,比如去游乐场,鼓励他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

平时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孩子自信心

平时让宝宝自己吃饭穿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等,不仅能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强他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帮他克服害羞心理,勇于表现自己。相反,如果家长事事包办,就会压抑宝宝自主性的发展,容易使他变得胆怯。



平时多让孩子看一些图书,绘本,培养孩子词汇量

多给孩子读书,用绘本和孩子对话。通过这种方式,一边读一边聊,也可以大人自言自语”哇,这个小兔子好可爱。快看,这是什么车?“引导孩子说话。

孩子可以从书中的对话中学到很多平常在家接触不到的词语,孩子的词汇量大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交流信心。

也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儿童口才书来学习语言技巧,精进孩子的沟通能力。

下面就给给为家长推荐一本帮助孩子提高口才表达能力的口才书《儿童口才课》。

在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口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给孩子最好的口才教育课,不仅能让他领先同伴一步,更能让他享有一生用之不尽的资本。



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出生2个月到8岁之间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想要孩子成为一名“社交小达人”,就要从小培养。

《儿童口才课》的作者赵麦芹是实战派儿童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实战经验丰富,训练方法简单,高效。

4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细致走访,100多位教育专家的精华理论,1000多个家庭的实战验证......



为孩子提供一套最精准,最可靠的口才训练体系。

本书内容全面,涵盖多种练习场景,培养孩子生活细节中的好口才。真实案例+专业训练,全方位提升儿童口才能力。